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一生痴迷赴科研,一腔熱血訴芳華。一代代科學家嘔心瀝血的付出與堅守,鑄就了中華民族科技復興的不朽詩篇。祖國不會忘記,人民也不會忘記!全息能源登陸全球傳媒黃金口岸,納斯達克大屏、時代廣場路透社大屏、北京中關村大屏同步發聲,向所有紮根科技創新一線的中國科學家致敬!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致敬中國的科學家——孫大文。

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牛扒嫩不嫩,荔枝甜不甜,冷凍食品是不是“殭屍肉”,用一種神奇的“黑科技”就能“一目瞭然”。

集五個院士頭銜於一身的孫大文,是全球範圍內最早使用高光譜成像“無創技術”對食品進行檢測的科學家之一。1985年從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後,孫大文一共經歷了三次重要的人生選擇,頻繁切換“軌道”的經歷,卻最終成就了今天的他。

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2011年底,孫大文作為廣東省領軍人才回到母校華南理工大學,組建了華南理工大學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帶領團隊在高光譜無損檢測、新型冷凍技術、食品低碳體系研究以及微波食品安全工程上取得多項技術突破,並獲得幾十項中國發明專利和美國專利。

無損設備“照一照” 就能識別“殭屍肉”

肉排、荔枝、芒果、香蕉、醃肉、大米、走地雞、凍蝦、大閘蟹……在華南理工大學勵吾科技樓國際會議中心,學生們聆聽著孫大文講各種與食物有關的故事。過去20年 ,孫大文專注用各種“黑科技”“看”食物、保存食物。食物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1998年,在愛爾蘭做食品工程研究的孫大文,率先將計算機視覺系統應用於食品行業,在不需要拆除外包裝的情況下,獲取顏色、大小、尺寸、形狀等食品外觀數據。

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用高光譜成像檢測設備可以看到,隨著醃製時間增加,肉品鹽分含量逐漸增加,顏色由黃綠變藍色。肉品水含量減少,顏色由紅色漸變到黃綠色。

2008年,孫大文團隊將這種技術運用到肉品的檢測上,團隊成功開發出高光譜成像技術在食品檢測上的應用,不僅可以檢測食物的外觀特點,還可分析出食品成分、質量及安全性。這項技術目前已經可以用在果蔬、肉品、穀物、水產品等多種食品的檢測上。

孫大文舉例,比如大家愛吃的廣東荔枝,保鮮期很短。不同的荔枝褐變潛能不一樣,有些可能兩三天就褐變,有些可能五六天才褐變。利用高光譜成像技術,對於剛採摘的荔枝進行檢測,可以通過其內部各項指標的情況,預測荔枝的褐變情況,對於褐變期短的荔枝,馬上在本地銷售,對於褐變期長的荔枝,可以運到較遠的地區,這樣就能擴大銷售半徑。同樣,通過建立數據模型,在無損檢測設備下,不切開肉塊就可以識別是不是“殭屍肉”。

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孫大文院士團隊一年前冷凍的荔枝外殼仍保持紅色


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高光譜成像無損檢測設備在掃描一個梨子

2011年底,孫大文回到華南理工大學,在大學城籌建了“現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他帶領團隊在多項技術上獲得突破,開創國內現代食品工程研究先河。其中一項“超聲波輔助冷凍”技術,可以控制冰晶的形成、增長及其分佈,使得食物在冰凍後,細胞不會被冰晶刺破,食物的質構不受破壞,口感、韌性等能儘量保持原來水準,大大促進了食品冷凍行業的發展。

頻繁切換人生軌道 經歷三次重要抉擇

與許多科學家一輩子只研究一個領域不同,孫大文在科研歷程中,曾頻繁切換“軌道”。

孫大文說,自己的人生當中,曾經歷過三次重要的選擇。第一次是1985年,剛剛獲得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的他,被廣東省科委“相中”,發公函到學校,希望接收其作為省科委的第一個碩士。孫大文再三考慮,最終還是選擇了留校繼續完成學業,並且還是從輕工機械專業轉到了化學工程專業,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跨學科”。“20世紀80年代,社會掀起全民經商熱潮。但我無疑受家庭影響更深。我的父母都是老師,爸爸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灌輸一種理念,只要有技能,有技術,無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時候都能生存,所以我最後還是選擇了繼續深造。”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後,孫大文前往德國工作。出國前,他曾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英語。但在德國的項目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其工作環境要求他使用德語。孫大文很快發現,專注德語後,自己花了大力氣才學來的英語退步很快,因此他決定到英語國家去做研究。

致敬中國科學家|孫大文:專注與“吃”有關的黑科技

2018年4月13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科普大講壇145講、世紀木棉第256場講座在此舉行,本場講壇邀請了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院士,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孫大文給大家帶來《現代食品工程的熱點研究及進展》的報告會。

由於在德國的研究成果突出,孫大文很快獲得去英國的工作簽證。不久後,他又到了愛爾蘭,在那裡從事農業機械學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食品加工在愛爾蘭是非常重要的經濟支柱,於是我加倍努力,又把自己的專業轉到食品加工上。”這一次人生中的重要選擇,最終讓他成為世界著名的食品工程專家。

關注全息能源微博,每日好禮驚喜不斷

https://weibo.com/6612371103/H0DxKzU74?from=page_1006066612371103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54141846019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