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孕前產後需注意啥?

先心病的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和一般防治有點不同,概括地講,一級預防針對病因預防,二級預防針對疾病篩查,三級預防是疾病治療。

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孕前產後需注意啥?

一級預防是根據先心病的致病危險因素,減少或消除這些危險因素,以減少先心病的發病率。比如懷孕時接觸射線過多,吃一些感冒抗病毒的藥物,在電腦屏幕前待太久,暴露在裝修傢俱有毒氣體的環境中。準爸爸可能半年前要開始,準媽媽至少要三個月開始,使孩子的心臟能夠避免這種外界的致畸因素的影響。

二級預防是指在胎兒期間儘早發現心臟畸形的檢查,主要是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一般在孕婦懷孕22周到24周進行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發現大部分先心病。對於查出的嚴重、無法徹底矯治或者治療後效果不理想的先心病胎兒,給予相應的優生優育的建議,及時終止妊娠,這是目前防治的重點。

三級預防就是孩子出生後應及早發現和診斷,以便及時治療。劉迎龍教授認為先心病的第三級預防無論是內科治療或者是外科治療,總的來看診斷率比較明確,手術效果也比較好,絕大多數的孩子遠期效果也很好,可治性強、治癒率高、遠期效果好,大概70%~80%的孩子的心臟做完手術以後常常和正常人的心臟差不多,以後他的生活、婚姻、生育以及工作都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先心病屬於四級學科,專業性很強,建議家長及早帶孩子到專業的醫院檢查,以便明確診斷和及時治療。

一些比較嚴重的患兒,出生後就有嚴重的紫紺,就是手指和口唇發紫,這是缺氧的表現,很容易發現。有一些患兒症狀較輕,不容易發現,但是如果有患兒吃得少、長得慢,經常腦門出大汗,活動耐力比較差或者經常得感冒和肺炎,聽診胸口有雜音,那麼家長就要小心了,及早帶孩子到專業醫院檢查。

針對實際病情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同一種類型的病,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差別也很大,通過看超聲心動圖、X光胸片和CT或者造影檢查來進行對比,選擇不同的治病時機。

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孕前產後需注意啥?

一般來講,如果不影響患兒生長髮育的話,建議孩子大一點再做手術。孩子越小手術風險越大,雖然劉迎龍教授團隊做過剛出生七天也能存活的案例,但不推薦那麼早做手術。

對於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這樣的簡單先心病,在3歲以前是有可能自行癒合,它們的病理生理學特點是心臟間隔分隔不完整,從血流動力學的角度來說,會有持續的左向右分流,增加心臟前負荷。簡單來講,就是一個心室做一個多心室的活,不治療的話,會造成心臟的代償性增大,長期以往,還會造成心臟衰竭和肺動脈高壓,徹底失去手術的機會。

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進行手術治療的風險逐年降低,對於這些孩子的治療,要找好一個治療的平衡點。一般來說,劉迎龍教授建議對於簡單的房缺、室缺患兒,一般在六個月到一歲半進行手術治療。

每一個先心病孩子都是不同的,做手術要根據手術適應徵,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比如青紫型先心病中最常見的就是“法洛氏四聯症”,其手術指徵就是“是法四就得做手術”,一般能做根治的患兒最好等到患兒8個月以上再做手術。如果患兒心臟較大,需先服用強心利尿藥來進行藥物治療後再進行手術,強心利尿藥主要是讓血容量減低,循環容量降低,減小心臟大小。


減輕孩子心靈的創傷

為了減輕患兒生理、特別是心理上的創傷,劉迎龍教授首創使用右側小切口開胸的方法來做先心病手術。

從他們的角度認為,手術不僅僅是解除孩子的病痛,還要儘可能減輕對孩子未來和身心的影響,使孩子能作為一個完整的正常人融入社會。正中切口恰恰不利於這方面,對於劉迎龍教授和他的團隊而言,正中切口和側切口的手術安全是一樣的,所以他們更傾向於選擇對孩子更有利的方案。而且,採用右側小切口的方法不影響孩子乳腺的發展,也不會造成脊柱的側彎。自1994年開始,如今已完成萬餘例,手術適應徵已從單純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擴大至簡單的法洛氏四聯症,得到廣大患兒和家長的好評。

當年的很多患兒已長大成人,孩子們在胸廓完整、切口隱蔽及心理承受等多方面的效果,遠遠優於正中切口。而且,相關文章已在美國專業雜誌上發表,得到國際同行的一致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