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木器製作技藝:靈動於指尖的草原木藝

哈薩克族木器製作技藝:靈動於指尖的草原木藝

熱合木江·吾拉孜阿的妻子在一隻木碗上繪製圖案

  熱合木江·吾拉孜阿的手工作坊已經閒置了一個冬天,就等著天氣轉暖,機器、工具摸起來不再凍手了,就可以開工了。這個不大、聞著有濃郁木屑氣息的手工作坊裡散亂著各種工具、木材和等待雕琢的半成品。

  他撿起一根一頭大、另一頭形似握柄的木頭,說,該掏空的地方掏空,該雕花的地方雕花,這就會是一把木勺了。他就是這樣,做出了一把把木勺,一個個木碗……他們哈薩克族的先輩也是這樣,做出了一頂頂氈房裡的生活用具,那是一代代哈薩克族群眾的草原記憶。

  早年的木器時光

  很早以前,哈薩克族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經開始使用木製器具。這一點,可以從源遠流長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哈薩克族諺語中尋得依據。哈薩克族人說“雖然木碗上的漆可以掉落,但木碗卻永遠不變形”,以此來表達一種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的精神,而“百戰中不死的人,總有一天能吃上金木碗裡的飯”一句,則是在鼓勵草原男兒們要永遠高揚努力拼搏的旗幟。由此可見,哈薩克族人不僅在日常生活裡使用這些木製器具,還根據它們的特點衍生出一種精神寓意。

  熱合木江的祖輩就是製作木製器皿的手藝人。他家住在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鎮希勒吐別克村。他告訴記者,他們家曾在大山裡,爺爺在那裡放牧、製作木器、打馬具。

  “我爺爺的手藝好,人也隨和善良,每日出去,他的口袋裡都裝著一兩把小小的砍斧、鑿子。到別人家做客,大家夥兒聊天、喝茶、唱歌,他坐在一角,找來木頭,按照主人家的人數,一點一點地雕琢湯匙。離開前,他把這些湯匙送給主人。所以那會兒,大家都特別喜歡爺爺到他們家做客。”熱合木江回憶說。

  如今,熱合木江的爺爺已經離世,熱合木江家也搬出了大山。只要有時間去山裡,熱合木江也帶著工具,碰到誰家的東西壞了,他就幫忙修一修。

  “爺爺那輩兒,草原上手藝人做的東西都不用來賣,做好了,放在家裡。隔天,有牧民抱著一隻小羊羔來到氈房裡,坐下喝茶、聊天。待告辭時,主人問,你需要點什麼東西呀?這時,來客就會把自己從前一早相中的東西指出,於是主人將其包好,遞給來客。也有帶著一件衣服、一包食品來放到手工藝人母親或者孩子面前的,以此來換得自己所需的物品。”熱合木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