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長江通道仍偏少,國家2025年前重點建這79座過江通道

4月7日,國家發改革公佈《長江干線過江通道佈局規劃(2020—2035年)》,並於4月8日對該《規劃》作出解讀。針對過江通道仍存在通道總量偏少、部分通道負荷較重、資源利用水平不高等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規劃》提出2個階段性目標:到2025年,建成過江通道180座左右;到2035年,建成過江通道240座左右。

而根據《規劃》內容,到2035年,規劃佈局長江干線過江通道276座,其中四川省45座、重慶市75座、湖北省69座、安徽省32座、江蘇省41座、上海市3座、滇川界1座、鄂湘界2座、鄂贛界6座、贛皖界2座。

公路不低於六車道,鐵路不低於雙線

針對長江上、中、下游不同特點,《規劃》提出科學確定各河段佈局方案:

一是發展長江上游雲南水富至湖北宜昌段過江通道,針對山區河道江面較窄、生態保護區覆蓋範圍大、城鎮化發展進程較快等特點,原則上以一跨過江、一孔跨過通航水域的橋樑形式為主,規劃佈局過江通道121座,形成疏密有度、運轉有效、保障有力的過江通道系統。

二是完善長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過江通道,針對河道生態敏感點多、荊江河段局部河勢尚不穩定、過境運輸佔比高、主要城鎮化地區擁堵凸顯等特點,在通道密集地區、航道易變的河段優先採用隧道過江形式,規劃佈局過江通道77座,形成通行便捷、航運暢捷、銜接有序的過江通道系統。

三是優化長江下游江西湖口至長江入海口段過江通道,針對平原河道、江面開闊、航運繁忙和沿線地區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城鎮化發展水平較高等特點,沿江人口、產業密集和港航活動繁忙地區主要採用隧道或一孔跨過通航水域的橋樑形式過江,規劃佈局過江通道78座,形成綠色生態、規模適當、運行高效的過江通道系統。

在具體實施中,《規劃》特別指出,要集約節約利用通道資源,統籌提升各類資源利用效率,擴大單通道運輸能力,統籌做好遠期預留,原則上新建過江通道中公路不低於六車道,鐵路不低於雙線,推進多功能合併過江通道建設,推進各種方式通道建設保持同步。

2025年前重點推動實施79座過江通道

《規劃》指出,2025年前,為滿足長江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南北交通運輸需求,在深入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並做好相關規劃銜接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實施79座過江通道。其中:

四川省(10 座):雞翅膀大橋、臨港掛弓山長江大橋、羅龍過江通道、納溪過江通道(大渡口長江大橋)、安富第一過江通道(河東長江大橋)、瀘州藍田過江通道(長江五橋)、瀘遵過江通道、新路口過江通道、合江新城過江通道(白沙長江大橋)、榕山過江通道(榕山長江大橋)

重慶市(17 座):市域(郊)鐵路跳蹬至江津線長江大橋、西彭長江大橋(支坪長江大橋)、小南海長江大橋、中壩過江通道、黃桷坪長江大橋、軌道27號線過江通道、重慶至黔江鐵路過江通道、黃桷沱大橋、長壽長江三橋、涪陵石沱長江大橋、涪陵龍頭港長江大橋、涪陵江北長江大橋、興義長江大橋、西沱長江大橋、雲陽復興長江大橋、奉節二橋、巫山長江二橋

湖北省(24 座):巴東長江公路二橋、興山至長陽高速公路過江通道、宜昌東豔路過江通道、宜都紅花套過江通道、枝江百里洲長江大橋、李埠長江公鐵大橋、觀音寺長江大橋、武漢都市區環線漢南過江通道、軍山長江二橋、武漢軌道17號線過江通道(青菱過江通道)、武漢白沙洲過江通道、武漢軌道12號線白沙洲過江通道、武漢軌道11號線三期漢陽段過江通道、武漢軌道13號線過江通道(小東門過江通道)、二七路過江通道、武漢軌道10號線二七過江通道、武漢軌道 12 號線丹水池過江通道、堤角過江通道、武漢軌道20號線過江通道、武漢軌道 25 號線過江通道(長江新城過江通道)、武漢軌道新港線陽邏過江通道、光谷過江通道、新港高速雙柳長江大橋、鄂黃第二過江通道

鄂湘界(1 座):監利至華容公鐵兩用大橋

鄂贛界(2 座):九江至小池過江通道、九江至黃梅過江通道

贛皖界(1 座):宿松至彭澤過江通道

安徽省(9 座):望江長江公鐵大橋、安慶海口長江公路大橋、池州長江公鐵大橋、G3 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銅陵開發區過江通道、蕪湖北京路過江隧道、蕪湖泰山路長江公鐵大橋、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馬鞍山九華路過江通道

江蘇省(13 座):錦文路過江通道、南京地鐵 4 號線過江通道、南京市域快速軌道過江通道、南京上元門過江通道、南京七鄉河過江通道、龍潭長江大橋、寧儀城際鐵路過江通道、潤揚第二過江通道、江陰第二過江通道、江陰第三過江通道、張皋過江通道、蘇通第二過江通道、海太過江通道

上海市(2 座):滬崇線過江通道、長江隧橋過江通道(軌道崇明線或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