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4月8日零時,武漢解除封閉管理。進出武漢和湖北的所有管控交通陸續放開。

“熱乾麵甦醒了”,那個曾經繁華熱鬧的武漢被治癒了。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武漢解封

隨著封閉的接觸,很多因為疫情困守武漢的人開始陸續返還自己家鄉。他們有的因為在武漢務工,有的是因為醫療援助,有的是因為志願前往。

這些來自祖國五湖四海的人,雖然有著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名字,但是他們為武漢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讓整個城市的人為之動容。

白色口罩遮住了他們的真實面容,但是他們奉獻精神卻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馬上就要離開了。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張阿姨今年已經85歲,是武漢某小區的居民。疫情開展封閉管理後,他們的生活全部都打亂了。

熟悉的生活節奏都因為疫情改變,老人有些不太適應。因為腿腳不太方便,每次上下樓都很費勁。

小區的志願者小劉在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就找上門來。瞭解老人的家庭情況後,小劉主動承擔起了老人所有的對外工作。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志願者服務

小劉是外地來武漢打工的農村孩子,本想著過年時候在武漢多賺點錢回去孝敬父母,沒想到一下就把自己困在這裡。

武漢是他奮鬥的第一個城市,這裡給了他面對生活的勇氣。現在武漢有難了,他勇敢地站了出來,做了一名志願者。

他每天都會給老人打電話問詢有什麼需要,新鮮的蔬菜和平時應用的藥物都會第一時間送到老人的門口。

每次小劉都輕聲地叫一聲:“阿姨”,才轉身離開。

武漢封閉的這76天裡,老人聽了上百次“阿姨”。

就在昨天,小劉又一次敲響了張阿姨的房門。這一次他只帶來了離別的囑託。

小劉告訴張阿姨,以後自己的工作將會有另一個人來接替,自己馬上就可以回家了。

他給張阿姨鞠了一躬,轉身默默離開。

張阿姨卻突然叫住了他說:“孩子,每次你叫一聲阿姨轉身就走。現在你真的要走了,摘下口罩讓我看看吧。我還不知道你長什麼樣子!”

小劉站在樓梯口,注目良久緩緩的說:“我和您兒子長得一樣,過些日子,我再來武漢看您。”

張阿姨回頭看看牆上掛著的遺像,兒子筆挺帥氣的軍裝又一次浮現在眼前。

是呀,你們都是一個模樣,都是最可愛的人。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武漢

​張阿姨最終也沒有看到小張的真實面孔。她知道,還有無數個像他一樣默默奉獻在武漢的陌生人。他們把自己的青春和努力拋灑在這座“冰封的城市”,用他們的熱情融化了武漢的人心。

這些活躍在身邊的陌生人,有著相同的熱情。他們就像最親密的朋友,最真摯的戰友一樣無私陪伴。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致敬那些奮戰在武漢的戰士們,他們化身成了一個個優美的“符號”活躍在武漢之中。

小張是一位廚師,他來武漢工作已經三年了。武漢封城之後,很多餐飲企業都關閉了。小張每天的任務就是給自己飯店的其他幾位外來務工人員做飯。

時間一久,他就發現一個問題:向他們一樣外來務工者還有很多,他們的飲食問題怎麼解決?

於是小張聯繫了飯店的老闆,兩人籌劃了一整天,決定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這個城市的其他人。

他們每天做出大量的盒飯,運到武漢的街頭去分發給那些需要的人。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搭配的盒飯

因為沒有專業的防護用品,小張就用摩托車頭盔代替護目鏡,因此被人親切地稱呼為“頭盔哥”。

他們一干就是五十多天,沒讓別人掏一分錢。

在武漢還有更多更多的“符號”活躍在城市裡,他們用自己的奉獻滋潤著城市的成長和復甦。

這些身邊最熟悉的人給武漢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給人心帶來了希望和溫暖。

如今他們就要離開了,奔向各自期盼的團聚和思念。請別忘了在他們轉身的一瞬間,給這些最熟悉的陌生人一個“擁抱”。

感謝他們為武漢的付出,感謝他們為希望做出的表率,感謝他們陌生而又熟悉的樣子。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這世間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

武漢的今天缺少不了每一個人的努力。我們在感謝那些無私奉獻的醫護人員的同時,也別忘了還有一群無私奉獻的陌生人在支持著武漢。

這些陌生人在武漢活出了最親切的身影,久久的烙印在武漢人民的心中。


武漢解封第1天,感謝陌生人的付出,疫情勝利後我們不會忘記

武漢的櫻花綻放了

感謝在這個美好的時代,有一群積極樂觀,奮鬥奉獻的陌生人,支撐起了社會的溫暖。

待到他們重返武漢,那些可愛的“符號”一定可以展露出自己真實的笑容再次打動這裡的每一個人,因為我們共同經歷了這場暖心的回憶。


今日話題:你會怎樣祝福那些默默奉獻的陌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