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是一種境界,終其一生,宅其一生。

我是一個生性懶散的人,家是我最後可以依傍的繭,在家中我能夠放鬆心情,不需要過多的偽裝,所以我也算得上“宅一族”了。

是病態?不是。

宅在日本是一個貶義詞,多指對人類接觸有障礙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宅”在中國的含義有所延伸,它象徵著一種新文化的開始,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一種新的流行生活方式,而非一個病理名詞。

宅,是一種境界。古有對月飲酒,閒庭信步,坐看庭前花開花落,笑望天邊雲捲雲舒,淡?白閒適;今有一燈熒然,一院落葉,書中暢遊,守一方天地,安逸自我。

《另一片天空》提到:“只是相信空間還有另一種展開方式,相信人們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種遠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為目的地,訂一張免費船票或免費機票,於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黃山,在雜草裡發現大興安嶺,在身旁的石澗清潭中觸摸太平洋。”

韓少功的隻言片語道出了我的心聲。

有人說,旅遊是對履歷的一種彌補,然而我卻是個不可救藥的旅者。我沒有去過遠方旅遊,但我卻試著學會讓靈魂掙脫腳步的束縛,讓心靈超越實際距離的枷鎖,摩挲著文字的脊背,敲打著熟悉的鍵盤,穿越世界縱橫交錯的線條,探索人跡罕至的角落。

我喜歡在沒有喧囂的地方,看著窗外安靜的風景,循著柳芽兒發芽的碧綠的聲音,仰望油菜的馨香瀰漫了飛霞。揚起每一根神經末梢,張開每一個毛孔,與神靈對話;溫一壺香茶,捧一袋熱水,呆望窗口那一盞獨自散發幽香的水仙;抑或執一管墨水,想著昨日入夢前未想完的心事,在紙上來回反覆描摹著,靜坐,聽音樂流瀉,跌入回憶的水光中,憧憬未來……

晝閒人寂,獨看一片雲光舒捲,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聽蟲語呢喃,頓覺眼界俱空。飽眠而覺,赤足遊蕩,宅之所安,歲月靜好。

躺坐在鬆軟的藤椅上,聽著妹妹哼呀童謠,直笑到眼淚流淌,院中幾點落紅,收拾來盡是詩意;小屋裡飄著外婆的禮佛聲,悟入處盡是禪機。

一勺水便具五湖四海水味,世法不必盡嘗;千江月總是同一輪月光,心明當自朗,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不問天下,眼下便是天下。

執己所執,愛己所愛。我本是我,物本是物。

宅,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出最好的自己。何須濃妝豔抹,只需打好你的精神底色。

愛“宅”卻不狹隘,心往天下能辨黑白是非。

終其一生,宅其一生。宅我所宅,我心依然。

觀照古今,宅是一種境界,能換得心靈的一方淨土,能求得空間的無限綿延。文章抓住點滴細節,渲染特定場景,詩意地呈現了宅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讓人如臨其境。而宅之趣,宅之好,也於字裡行間自然流露。短句的運用,製造出恰到好處的停頓,給予讀者更多的遐想空間。結尾收束有力,觀點鮮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