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吉林·“疫”日徵文」奕奕大美,黑暗疫情中的明燈

奕奕大美,黑暗疫情中的明燈

孫國勇,吉林省實驗中學語文組教師

有人說人類發展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同病毒對抗的歷史。這句話說得很理性,也很科學,但是當2019年年末,新冠病毒疫情在中華大地上肆虐時,我們從心理上還是無法接受。新冠疫情像巨大的陰霾籠罩在我們的心頭,可幸好我們還有可以信任、值得依賴的英雄,他們用奕奕大美,給我們恐懼不安的心靈點上希望的明燈。

維吉爾曾說:“在災難而前不可屈服,而應更加勇敢地去正視它。”維吉爾說的道理固然人人皆懂,可是在危急時刻還是需要第一批人站在潮頭,去平復人們的恐懼,凝聚眾人的意志。魯迅先生曾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事實上,正是這些“中國的脊樑”的引領,才讓我們更加有勇氣和信心去面對疫情、戰勝病魔。

當新冠疫情剛剛展現黑暗與罪惡的時候,我們這個民族因為有“捨生求法”的人而幸運。在俗世中,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永遠比堅守真理、捨身求法更為輕鬆。可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少數捨身求法者的光輝卻始終能驅散隨波逐流者的陰霾,讓真理永遠刻在人們的心中。據悉,在此次新冠病毒開始出現的時候,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文亮醫生等人就已經敏銳地察覺到病毒的存在。雖然當地公安機關對他們進行了錯誤的“訓誡”,但這依然掩蓋不了他們以醫者的良知和責任成為此次新冠疫情的“吹哨者”。吹響哨子容易,但是敢於吹響哨子卻萬分不易。李文亮醫生的逝世令人極度惋惜,但是他的追求真理、他的正直敢言卻已經融入到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之中,令我們欽佩、敬仰。

當新冠疫情露出猙獰的面孔、令世人恐懼害怕的時候,我們這個民族因為有“拼命硬幹”的人而幸運。敢於拼命的人,勢必是懷著對祖國、對同胞深沉的熱愛而捨身忘我。他們不忍看山河蒙塵、不忍看同胞受難,這是一種仁者的情懷,又是一種強者的擔當。就像年過八旬的鐘南山院士,在疫情嚴重起來的第一時刻,他就義無反顧地奔赴武漢抵抗疫情的前線。他憑藉著科學的研究和豐富的經驗,迅速地指出疫情的嚴重性,果斷地提出應該採取的諸如封城、隔離這樣科學而又具有魄力的措施。正是他建立在科學和經驗之上的果斷,讓他成為我們抵抗新冠疫情的“指引者”。他就像一匹伏櫪的老驥,在眾人陷入迷途的時候帶我們走出困境,在眾人低落恐慌的時候給與我們寶貴的信心。

當新冠疫情裹挾著死亡的威脅在中華大地上肆虐的時候,我們這個民族因為有“埋頭苦幹”的人而幸運。此次新冠疫情的嚴重程度遠遠超過了普通流感,它傳播路徑之廣、傳播速度之快是前所未見的。取得一場艱難戰役的勝利,勢必需要中華兒女的團結一致、眾志成城。令人感動的,是一批批前赴後繼、勇毅果敢的普通醫務者,他們拋家舍業、不畏困難,成為抗擊疫情中最美麗的逆行者;令人感動的,是一位位堅守崗位、認真負責的基層工作者,他們無怨無悔、盡職盡責,成為抗擊疫情中最有力的保障者……其實,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這些在各條戰線上為抵抗新冠疫情默默做出貢獻的人,都是我們取得勝利、重獲自由的“護航者”。正是有這些英雄的付出,我們才有了希望和溫暖。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風勁帆滿海天闊,俯指波濤更從容。災難對於很多民族來說,都意味著打擊乃至毀滅;但災難對於中華民族而言又往往有著一種獨特的內涵——在災難中人民更團結,在災難後國家更興盛。而這些“吹哨者”、“指引者”、“護航者”的存在,又更加增添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是他們的奕奕大美讓我們堅信,“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书香吉林·“疫”日征文」奕奕大美,黑暗疫情中的明灯
「书香吉林·“疫”日征文」奕奕大美,黑暗疫情中的明灯
「书香吉林·“疫”日征文」奕奕大美,黑暗疫情中的明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