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君羊《國際金融學》(第2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奚君羊《國際金融學》(第2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奚君羊《國際金融學》(第2版)筆記和課後習題詳解

靜業學習網

第一章 國際收支

一、國際收支的基本含義

1國際借貸和國際收支

(1)國際借貸和國際收支的含義

①國際借貸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對外債權債務的綜合情況。

②國際收支是指國際間的債權債務關係在一定時期內清算、結算或支付的情況。

(2)國際借貸和國際收支的差異

①國際收支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對外收入和支付的情況;國際借貸是產生國際收支的原因。

②國際收支表示的是一定時段;國際借貸表示的是某個時點。

③國際借貸表示一國對外債權債務的餘額,是一種存量;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對外收付的累計結果,是一種流量。

④國際收支的範圍要比國際借貸的範圍更加寬泛。

2國際收支的重要性

由於國際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日趨增強,國際收支狀況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愈益顯現。同時,隨著凱恩斯主義的流行,西方國家加強了政府對宏觀經濟的管理,國際收支成為宏觀經濟管理的主要目標之一。

二、國際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內容

1國際收支平衡表

(1)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含義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個經濟實體在一定時期內(年度、半年度或季度)以貨幣單位表示的全部對外經濟往來的一種統計表。它是國際收支的外在表現形式。

(2)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原理

國際收支平衡表是按照複式記賬的原理編制的。一切收入項目或負債增加、資產減少的項目都列為貸方,以"+"號表示;一切支出項目或資產增加、負債減少的項目都列為借方,以"-"號表示。當收入大於支出時差額為正,稱之為順差;當支出大於收入時,差額為負,稱之為逆差。

2國際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內容

(1)經常項目

經常項目是主要記載表現為貨物和服務的國際交易。該項目又可細分為貿易收支、服務收支、收益和轉移收支四個項目。

①貿易收支。貿易收支(或稱有形貿易收支)指貨物的進出口。按國際收支的記賬原理,出口記入貸方,進口記入借方。

②服務收支。服務收支(或稱無形貿易收支)主要包括:a.運輸;b.旅遊;c.銀行和保險業務收支;d.軍事支出;e.政府往來;f.其他服務收支。

③收益。收益包括職工報酬和投資收益。投資收益有兩個組成部分:a.國際直接投資產生的收益;b.國際間接投資的利息收支。

④經常轉移。經常轉移是指不發生償還或收益報酬的單邊支付。它是無對等的交易,所以又稱單邊轉移。

上述四個項目差額的總和就是經常項目差額。

(2)資本和金融項目

資本和金融項目(資本項目)主要記錄表現為資金形態的資本流出和流入情況,可分為長期資本和短期資本兩大類。

①長期資本。長期資本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或未規定期限的資本,又可分為政府長期資本和私人長期資本。

a.政府長期資本流動主要包括政府間貸款、政府投資和其他。

b.私人長期資本流動主要包括國際直接投資、國際證券投資和國際信貸。

②短期資本。短期資本指期限為1年或1年以下的資本,也可分為政府短期資本和私人短期資本。

資本外逃的主要原因:

a.一國的政局動盪,局勢不穩,資金因安全原因而流出;

b.一國的經濟狀況惡化,國際收支鉅額逆差,貨幣可能大幅度貶值,資金為免受損失而流出;

c.一國將實施嚴格的外匯管制或政策法令的限制,資金為自由運作或免受損失而流出。資本外逃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的資本流出,是為了避免風險,不是出於商業性的獲利動機。

(3)平衡或結算項目

①儲備資產。儲備資產又稱官方儲備,是一個國家的貨幣當局持有的可用於對外支付的資產及其對外債權。一國的官方儲備主要包括黃金、外匯、特別提款權和在IMF的儲備頭寸。儲備資產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平衡國際收支。它屬於資產項目,其增加用負號表示,減少則以正號表示。

②淨誤差與遺漏。這是一個人為設立的平衡項目,用於軋平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借貸兩方的總額。

三、國際收支的平衡

1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概念

(1)自主性交易和調節性交易

①自主性交易

自主性交易又稱事前交易,是指事前純粹為達到一定的經濟目的而主動進行的交易。

②調節性交易

調節性交易又稱事後交易,是指有關國家的政府為了彌補自主性交易各項目所發生的不平衡而直接進行,或通過各種政策措施致使經濟主體所進行的交易。

(2)考察國際收支是否平衡的口徑

把不同類別的國際經濟交易按自主性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來考察國際收支性質上是否平衡。考察的四個口徑包括:

①貿易差額

為了簡便起見,可將貿易收支作為國際收支的近似代表。此外,貿易收支往往能綜合地反映一國的產業結構、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狀況,是一國實體經濟對外狀況的重要表現。

②經常項目差額

除了貿易以外,國際間的服務往來和投資收益一般也是出於自然的經濟原因,並且服務貿易和投資收益在整個國際收支中的地位呈上升趨勢,因此以經常項目差額來考察一國的國際收支是否達到性質上的平衡更為全面。

③基本差額

長期資本相對於短期資本來說是一種比較穩定的非投機性資本流動,也屬於自主性交易,將經常項目差額和長期資本項目差額合在一起,稱為基本差額。基本差額能反映一國國際收支的基本狀況,所以成為許多國家判斷和觀察其國際收支狀況的重要指標。

④官方結算差額

私人的短期資本往來同樣可看作自主性交易。由此形成的基本差額再加上私人短期資本差額就構成了官方結算差額,因為這一差額必須通過官方的短期借貸或官方儲備的相應變動才能得到平衡。

2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成因

按不同的口徑來看,一國的國際收支在性質上經常是不平衡的。造成國際收支的這種性質上不平衡的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

(1)經濟週期

因經濟週期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稱週期性不平衡。在繁榮時期,由於國內需求旺盛,進口相應增加,出口反而減少,國際收支可能出現逆差;而在蕭條時期,由於需求不足,進口就會下降,出口反倒上升,就會出現順差。

(2)國民收入

由國民收入的變化而產生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稱收入性不平衡。國民收入的增加引起的購買能力的上升會導致進口的增加。

(3)貨幣價值

由貨幣價值變化引起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是貨幣性不平衡。由於通貨膨脹引起的貨幣購買力的下降會導致國內貨物和服務的出口競爭力減弱進而出口減少;同時國外的貨物和服務的價格則顯得相對低廉,進口由此受到鼓勵,致使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4)經濟結構

①產業結構。當一國的產業結構與整個世界的產業結構不相一致或不相協調時,其貨物和服務的出口就會發生困難,以致國際收支出現逆差。

②宏觀結構。一國的內部經濟失衡,如投資大於儲蓄,造成國內需求過度,國內產出相對不足,只能通過進口得到滿足,這也會導致國際收支不平衡。由於國內經濟結構與世界經濟結構發生錯位或內部經濟失衡而形成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就稱結構性不平衡。

3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對策

(1)國際收支的自動調節

①在國際金本位制度條件下,一國的國際收支如發生逆差,則迫使該國貨幣匯率下跌至黃金輸出點而使黃金外流。黃金外流導致銀行準備金降低,從而使貨幣發行量減少,由此引起價格下跌,進而增強其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因而促進出口,同時,國外價格水平的相對上升也抑制了進口。這樣,外來收入增加而對外支出減少,逐步消除逆差,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②在紙幣流通條件下,一國的國際收支已無法藉助黃金的輸出或輸入而自動調節,但在市場機制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經濟的內在穩定器仍有一定的功效。但在現代的不兌現紙幣本位制度中,金融體系的複雜性愈益強化,且政府在宏觀經濟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明顯加強,這使得國際收支自動調節的效果受到了極大的削弱。

(2)國際收支的調節政策

國際收支的調節是指一國政府,尤其是貨幣當局通過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原有的國際收支變化趨勢得以遏制甚至逆轉,進而恢復平衡。調節國際收支的政策措施從支出的角度來看可劃分成兩大類型:

①支出轉移政策

支出轉移政策主要是通過改變支出的流向,鼓勵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支出由國外轉向國內,最終改善國際收支。支出性政策包括:

a.調低本國貨幣匯率使得外國的貨物和服務的價格相對上升,本國貨物和服務的價格相對下降;

b.採取復匯率制度刺激某些商品的出口,限制某些商品的進口;

c.提高進口關稅,增加進口成本;

d.實行進口配額,限制進口數量,提供出口補貼。

②支出增減政策

支出增減政策是通過增加或減少國民收入,以改變可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支出數量。支出增減政策又可分成支出增加政策和支出減少政策。其中支出減少政策的機制為:

a.減少國民收入迫使本國支出下降,用於進口的支出也相應下降;

b.經濟緊縮引起國內的價格水平也降低,有助於刺激出口;

c.較高的利率水平還可吸引外國資本的流入以獲取利息收益,使資本項目得到改善。

(3)國際收支的融資手段

融資措施是指以籌措資金的方式來填補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缺口。融資措施包括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

①內部融資是指當一國持有充足的官方儲備時,可直接用官方儲備,或動員和集中國內居民持有的外匯來滿足對外支付的需要;

②外部融資是指通過從外國政府、國際金融機構或國際金融市場融通資金,以彌補國際收支逆差。

(4)直接管制

①直接管制的含義

直接管制是政府通過強制性的行政手段,對進出口和外匯買賣予以規定的做法。直接管制的出發點是限制涉及對外支付的交易從而達到改善國際收支的目的。直接管制包括對進出口的貿易管制和對外匯買賣、收支、存兌的外匯管制。

②直接管制的優勢

a.不受時滯的影響,因而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

b.可以根據不同的交易有針對性地予以限制或鼓勵,而不會累及其他交易,具有較好的選擇性。

③直接管制的缺陷

a.會扭曲市場機制,損害市場效率,不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

b.直接管制措施並未從根本上消除導致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由此形成的國際收支平衡只是表面上的平衡;

c.直接管制是改變國際競爭的力量對比的不公正手段,因而在限制進口的同時會使有關的國家出口受到不利影響,這些國家也會採取報復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