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劍橋】劍橋在你心目中代表什麼?是那個最高學府還是記憶中的那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很多人來英國旅行都會選擇劍橋一日遊和牛津一日遊,對於我來說,劍橋和牛津的文化底蘊如果同時衝擊我,我可能會感受不到那種被稱為“牛劍”的競爭淵源。所以我選擇了只來劍橋。咦,到了劍橋感覺自己說話都文藝起來了。。。劍橋我是真的有做過攻略的,我有兩個在劍橋上學的朋友,一個在英國劍橋國王學院,另一個在黑龍江大學劍橋分院......好吧我知道兩個根本不是同一回事,但是對劍橋的渴望可是每一個人孩童時候就會被灌輸的,好像上了劍橋家裡就跟出了狀元一樣。小時候鄰居家一個哥哥上了劍橋,自此我看他家的圍牆感覺都比以前高了......作為英國最老的兩所高校,牛津和劍橋不僅僅是高等學府那麼簡單。“先有牛津後有劍橋”,劍橋的歷史比牛津晚了60年。當1209年在牛津發生的那場學生誤殺婦女的意外後,大部分牛津的學者就來到了劍橋這個小鎮,慢慢的建立起來現在的著名劍橋大學。“藝術牛津,科學劍橋”。劍橋相比於牛津更偏向於理工科,與清華所類似。至今已有70多位諾貝爾獎的得主出自劍橋。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劍橋其實,大家提到劍橋就會想到劍橋大學,而忽略了劍橋這個小鎮,這個以學院為輻射圈的小鎮也是很美麗的。原本牛津的學者就是看到了劍橋的寧靜安逸才選擇這裡建立大學。而今,遊客的叨擾讓這個小鎮隨時隨地都是熱鬧的,喧囂的。甚至連臭名昭著的某國內邪教組織也公然在劍橋國王學院門口擺攤示威。然而劍橋的學者們似乎並沒有被這一切俗世的喧囂所左右,依舊鑽研著他們熱愛的事業,著名的學者霍金就時常出現在劍橋,如果你足夠幸運就會在霍金學院看到他。走在劍橋的街道上,有一點似曾相識,可能跟同樣是小城的約克有點像,卻又完全不是同一番滋味。如果把約克比作你的臥室,那劍橋一定是你的書房。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劍橋各學院分散在全城各處,沒有通常意義上的完整校園。但是又可以說整個劍橋市都是它的校園。因為市中心幾乎被學院所包圍,好像成了劍橋的生活區。看吧,這來來往往的,不都是芸芸學子嗎!街上的店鋪大多是書店文具店,出售學生們應用的東西。這裡還有專為學生作傳統學袍的服裝店呢!至於小酒館,也是學生們侃大山,發牢騷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到了劍橋有一件事似乎不能不體驗----劍橋泛舟。劍橋泛舟的由來已久,由學院勤工儉學的學生掌舵,帶著你漫遊康河,從那棵掉下蘋果砸中牛頓的蘋果樹開始,劃過數學橋,一路徜徉在各個學院的後花園裡,感受泛舟帶給你的寧靜,沒有喧囂有的只是撲面而來的書香氣息。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來掌舵,如果你足夠有信心的話,畢竟在窄窄的康河裡跟其他船隻錯船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時我前面就有一個划船的男生掉到了水裡,還好水不深。每個划船的學生都非常帥,跟我同船的一位少女就一直拿著手機拍給我們划船的男生,雖然那個划船的男生一直在跟隔壁船的男生眉目傳情,船挨近了還幫對方擦擦汗啥的。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劍橋大學還流傳著許多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是有關王后學院的數學橋的。也就是上圖這座橋,傳說中該橋由牛頓所建,整座橋原本沒有使用一個螺絲,但是後來一個好奇的學生把橋拆掉研究,卻無法按原樣裝回去,只能用螺絲釘重造了這座橋。這個故事是假的,因為數學橋是在牛頓死後22年才建起來的。真正的情況是,該橋最早是用鐵釘連接,比較不明顯,但是現在新造的這座用的是螺絲。(不過這座橋似乎確實是被一名好奇的學生拆開來,然後再重新裝回去的)。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感受過了劍橋泛舟之後,我走在劍橋唯一的那條主路上,一個挨著一個學院路過。當我走到國王學院時,在我的取景器裡我看到了一張熟悉的臉,咦,這不是吃著火鍋唱著歌的姜文麼!!!原諒我是個衝動的粉絲,在腦海裡想了40多種搭訕的方法後,我悄悄走過去,跟他說:姜老師,能跟您合個影麼?姜文:額......這個......然後他右邊這個大姐就過來了:不行不行,我們趕緊走離開這!然後就剩下目瞪口呆的我看著他們一行人進了國王學院,姜文老師我打麻將經常糊五餅,您讓我在你讓子彈飛3裡演個五餅不行麼......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劍橋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是劍橋大學的一個藝術和考古博物館。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劍橋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這座博物館建於1816年,由愛爾蘭的爵士Richard FitzWilliam捐助建立。博物館分為5個區:考古區、實用藝術區、硬幣和紀念章區、手稿和印刷書區、手繪和印刷區。館裡的展品來自古埃及、蘇丹、希臘和羅馬等地區和時代。其中比較著名的展品有來自波斯波利斯的浮雕。博物館就在劍橋那條主路上,免費參觀,進門要安檢,進到裡面參觀時其實我有點壓抑,因為看到了很多很多中國的東西,包括唐三彩等無價之寶,不去評論歷史,有些東西,哪來的就應該回到哪去。對了,參觀這個博物館的時候,工作人員會要求你把包存上,如果你實在不想存包的話,可以把你的包跨在胸前,工作人員就會允許你進到裡面了。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劍橋大學考古和人類學博物館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撞鬼愛丁堡】愛丁堡是個讓我傷心的地方。愛丁堡位於蘇格蘭東海岸入海口,雄踞於延綿的火山灰和岩石峭壁上,與大部分歐洲城市相比,愛丁堡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是南部低地的中心,也是蘇格蘭的首都,充滿了蘇格蘭獨特的魅力,現今是英國第七大城市。一個當地的天才作家稱讚道:“沒有比這裡更適合稱為王國首屈一指的地方;沒有比這裡更高貴迷人的景色”市中心分為兩部分:舊城,由世界著名的城堡佔據,周圍環繞的優美的鵝卵石甬道把蘇格蘭的過去和現在緊密聯繫在一起;新城是幽雅傑出的喬治亞設計風格。這座城市緊鄰英格蘭,歷史上常與來自英格蘭的威脅進行戰鬥。不少愛國者甚至至今仍不願蘇格蘭加入聯合王國,仍想恢復自治。他們尊重自給自足的精神,自立心極強。此外,愛丁堡不僅是政治中心,而且也是文化中心。著名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常吸引為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文藝團體在此舉行精彩的演出。雖然愛丁堡不像倫敦那麼大,但她有獨特的文化與歷史,更有鑑賞他國文化的智慧眼光。這座小城具有支撐全蘇格蘭的力量。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愛丁堡這座銅像的主人是非常出名的大衛·休謨(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是蘇格蘭的哲學家、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他被視為是蘇格蘭啟蒙運動以及西方哲學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雖然現代對於休謨的著作研究聚焦於其哲學思想上,他最先是以歷史學家的身份成名。他所著的《英格蘭史》一書在當時成為英格蘭歷史學界的基礎著作長達60至70年。歷史學家們一般將休謨的哲學歸類為徹底的懷疑主義,但一些人主張自然主義也是休謨的中心思想之一。研究休謨的學者經常將其分為那些強調懷疑成分的(例如邏輯實證主義),以及那些強調自然主義成分的人。休謨的哲學受到經驗主義者約翰·洛克和喬治·貝克萊的深刻影響,也受到一些法國作家的影響,他也吸收了各種英格蘭知識分子如艾薩克·牛頓、法蘭西斯·哈奇森、亞當·斯密等人的理論。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以上是正史,下面說點傳說,傳說只要考試前來到大衛休謨的銅像前摸一摸他的腳,考試就一定不會掛科,所以現在看到的大衛休謨銅像的腳趾都被摸的露出了本來的顏色。據說在我到愛丁堡的前幾個月時,有一個學生不信這個邪,他就每天來摸這個腳趾然後不去上課每天都在玩,結果在考試時毫無懸念的掛掉了,惱羞成怒的他做了一件事。。。帶著一瓶指甲油,把大衛休謨的腳趾都塗成了紅色。。。。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開篇為什麼說愛丁堡是個讓我傷心的地方,關於愛丁堡其實我拍了很多很多照片,大概有30G的照片,然而在我離開愛丁堡的時候這張卡卻離奇失蹤了,再也找不到了,我翻遍了我的行李箱,甚至還翻出之前倫敦吃剩下的半包糖卻沒有找到這張卡。我想了好久也沒有想到這張卡我到底放在了哪裡,但是卻想起了一件事。在愛丁堡的一天夜晚,我曾經報了一個愛丁堡尋鬼之旅的團,由一名專業的捉鬼導遊帶領下進入了愛丁堡的地下,曾經的貧苦人們生活的地方現在的捉鬼行程的一個景點。這個地下有點像是迷宮,裡面的照明系統僅僅只是蠟燭,陰暗潮溼就是這個地下的真實寫照,如果你自己一個人,我打賭你不敢進來。這名捉鬼導遊在這個地下拿著蠟燭給我講著曾經發生在這房間裡面的靈異事件,並且指著一個黑暗的角落對我說,曾經有一個同事就在那裡看到過鬼。那個角落漆黑無比,根本什麼也看不見,我也不敢輕易靠前,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我用三腳架支好相機對著那個角落長時間曝光,想試試看能爆出什麼東西來,當我曝光結束時,捉鬼導遊就催促我趕緊離開這裡,所以我一直沒來得及看我到底拍到了什麼東西,然後我就再也沒有見到我那張內存卡了。這件事和我丟卡可能只是巧合,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你信就有,不信就沒有。到底真相是怎樣的,不妨你親自去那個地下看看咯。。。

70多位諾貝爾獎的搖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