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凶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昨天講到兇真,特意去他微博看了看。幾萬塊錢變幾千萬;再從資產半億,一下回到解放前。


這種體驗,跟在夢裡坐了回過山車一樣,很刺激,很傷感。


在我們外人看來,都很難說不驚訝。哪怕在幣圈,幾萬博幾千萬的故事,我一向都不怎麼信。


這回算是見識到了。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的微博講了什麼?


他是如何撬動那麼大一筆財富;又是哪裡出了錯?這背後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的這番話,首先能肯定他不是無腦、無思路的非理性投資者。他的操作方式不見得有多對,但至少有自己的一套清晰的邏輯。


第二是,他對價值的捕獲,包括對整個市場的判斷,也比大多數人要強一些。比如說,他不挑山寨,只玩共識強的主流幣。


直接避開了大量資金盤的坑,想想幣圈多少人,還在那些隨時可能暴雷的盤子裡,苦苦掙扎。


他這些思路我們大多數人也有,為什麼做不到跟他一樣幾千倍的回報率呢?除了實際的操作能力,還有一點。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加槓桿。


不加槓桿,飛不起來;飛起來,也容易摔下來。這就是槓桿的利弊。


或許就叫盈虧同源,按他自己的說法,叫互為因果。不這麼玩,賺不到那麼多;繼續這麼玩,虧也能虧那麼多。


尤其還碰上黑天鵝,這是加槓桿最怕的。因為越高的單邊風險,反脆弱性越差。


有一句話總會被提到,叫用運氣掙來的錢,總會靠實力虧光。


有一個問題,在他暴富的那個階段,是靠的運氣嗎?


我覺得不算,運氣本身也是一個複雜的結合體,不同的思維、決策、能力,所附帶的運氣也不一樣。


但關於最後回到原點這件事,多少也跟認知掛上關係。


資產如何分配,是不是應該繼續all in?把自己一直處置在風險和收益的最高位,忽略自身的反脆弱性,這本身也算是一種認知偏漏。


怪黑天鵝,怪運氣不好,也說不過去。


做投資,有句話很流行,說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這個概念也叫多元投資,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猶太法典 塔木德,它是一部宗教文獻。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塔木德里,給出了這麼一個建議:


把個人財富平均分散在商業、土地和現金裡。原話是這麼說的:


一個人應當每時每刻都把自己的財富分成三份:1/3投土地,1/3投商業,1/3留在手上。


這個比例現在來看,很缺乏靈活性和針對性,但底層邏輯是沒錯的。


兇真呢,也算是多元投資面前,極度典型的反面教材了。


很認可一句話,叫把錢都拿去投資,沒有儲蓄,沒有保險,不留任何資產,不保證生活質量,都不叫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


頗有一種把自己往懸空的繩索上一站,聽天由命的感覺。


把這些思考放在力場這次的模擬交易裡,也是有一些體會的。


假設說,這次模擬有一天變成真事。這10萬美元,真的歸自己所有。當然前提是說自己掙的,不是力場送的。要是真送,我也是不會拒絕的。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它在自己財富中的佔比是多少?


很多人對投資比例的配置,都沒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和規劃。更多的,是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賺更多的錢,把錢都砸進去。


100塊的1%才1塊錢;1萬塊的1%就變成100了。


但這麼做的兩點問題在於,一是風險過大;二是反脆弱性太差。


配置多少錢來投資,這是第一層"雞蛋放籃子"要思考的問題。在投資理財上,普通人的專業度都不高,實際操作也很少會顧及。


但嚴格來講,很重要。


好比把所有錢都投到幣圈,哪怕投了不同的幣。一旦整體行情不好,在這個範疇裡的所有資產,都得跌。這叫系統性風險


看上去叫放在不同籃子裡,其實籃子都在同一輛車上。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另外,劃分好一筆錢進去一個投資領域以後,又怎麼去配置。比如在幣圈,買什麼幣?是不是隻玩現貨?還是拿一部分來加點槓桿?


這是第二層"雞蛋放籃子裡"。


模擬大賽什麼都好,就有一點不好,大家都知道是假錢,會很隨性,或者說很大膽。這時候風險會被忽視掉,反正虧了也沒有懲罰。


導致的決策失常是什麼呢?


就是梭哈某個幣,哪個漲幅大就全倉。這也算在特定玩法裡的應對策略,但如果是真盤,這麼玩大概率會死的比較慘。


畢竟,最近行情本來都還不錯。


模擬盤其實最難還原的是投資情緒,如何讓大家有一種真實心跳的感覺,可能得加上一些懲罰機制比較好。


甚至可以跟LC之間掛鉤,來產生獎懲。可以是PK,或者其它,應該是可以實現的。


實際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也就是最優的資產配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目的都是讓自己的投資效用最大化


投資本來就都是在以小博大,只是風險不同,槓桿不同,最後的效率不一樣。


我們往往會追求表面上的一時高收益,比如一個預期收益是5%;一個是10%。再三權衡之後,大多人會選擇10%。


這個權衡過程大致是這樣的:


高收益確實風險會高一點,但運氣應該不至於那麼差,相信自己的判斷,不如搏一搏。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有一個研究。


兩組投資方案,方案一 年收益10%;方案二 40%,但第二年虧20%。


這兩組都持續10年。


最後得出的數據是,方案一累積收益159%;方案二隻有76%,不到前者的一半。


巴菲特乾的是方案一的事,我們都在方案二里,沉浸在收益和數字暴漲的愉悅。


巴菲特慢慢變富了,兇真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實李笑來說得沒錯,

多和時間做朋友。幻想超越時空,把自己的收益加速到變得畸形扭曲,很有可能最終就是回到原點,重頭再來。


這回,時間可不等你了。


幾千萬虧到只剩幾十萬,兇真詮釋了什麼叫“一夜回到解放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