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導語:記得第一次在電視機屏幕上見它,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當時國內一檔名為“小神龍俱樂部”的節目,正在播放一部名為《刺蝟索尼克》的動畫,讓筆者第一次接觸到了這隻史上最快的刺蝟。而就在2020年,陪伴著無數玩家“跑”過了29個春秋的索尼克,以另外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筆者的眼前。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索尼克“整容”前後對比

前言

由於糟糕透頂的形象設計,真人電影《刺蝟索尼克》在公佈首部預告片後,就迎來一眾遊戲玩家的吐槽和差評,影片中過於擬人化的索尼克和早先遊戲中卡通化的形象設計,有著極大的出入。

為此,派拉蒙不得不緊急叫停了影片的後期製作,並重新投入大量的資金修改影片中索尼克的形象。

雖然這樣做造成了影片的延期上映,但從結果上來看,這一選擇卻是極為明智的。根據Sega Sammy官方公佈的消息,《刺蝟索尼克》上映僅十天,全球票房就達到了2.1億美元。

這不僅驗證了此前官方將索尼克回爐“整容”的判斷極為正確,並且從側面也證明了,這隻曾經和任天堂大明星馬里奧平起平坐的藍色刺蝟,魅力依舊不減當年。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Mega Drive

史上最快刺蝟的誕生

1988年之前,在8位家用遊戲機的時代中,任天堂憑藉著“紅白機(Family Computer,簡稱Famicom或FC)”全球6191萬臺的驚人銷量,牢牢佔據著行業中的霸主地位。

作為老對手的SEGA,曾先後發佈過SG-1000、改進款的SG-1000 II(即Mark II)、SEGA Mark III和其後續的第四代主機SMS,向任天堂發起過多次挑戰,但無一例外,屢戰屢敗的SEGA始終未能把任天堂從8位家用遊戲機的“”王座”上拉下來。

而事情卻在1988年,SEGA推出次世代16位主機Mega Drive(以下簡稱MD)後出現了轉機,甚至令SEGA一度趕超了老對手任天堂。

注:Mega Drive(日版名:メガドライブ,美版名:Sega Genesis,簡稱MD)是世嘉在1988年推出的16-bit家用遊戲機,1989年在美國推出。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任天堂SFC

憑藉著MD強大的機能,SEGA希望藉由這款主機的問世,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實現徹底翻盤和將老對手拉下“王座”的夙願。但顯然,任天堂面對即將來臨的16位家用遊戲機大戰,早就有了應對的策略,順勢公佈了自家的新主機SFC。

更令SEGA沒有想到的是,SFC居然也是一臺16位主機,且性能方面幾乎和MD不相上下,各有優勢,這使得玩家之間的風評瞬間再次倒向了任天堂。

雖然任天堂公佈的次世代主機SFC的消息,但並非是發售。事實上,由於技術原因,SFC的發售比預期的時間晚了整整兩年,直至1990年11月21日才正式於日本國內進行發售。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超級馬里奧3》

前有FC的“垂垂老矣”,後有SFC的“難產”,MD的發售可謂是佔盡了先天優勢。尤其是位於美國發售的MD,在1988年至1990年期間,SEGA抓住任天堂的“空窗期”,成功佔領美國市場,形成了一家獨大的局面。雖然在美國市場上SEGA佔盡了優勢,但反觀日本國內的本土市場,卻依舊被任天堂牢牢的把控著,MD遭受了同Mark III幾乎一樣的命運。

SEGA並沒有很好的利用到這兩年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在日本市場上,MD的發售遭到了任天堂的全力阻擊,當時《超級馬里奧3》和掌上游戲機Game Boy(GB)的發售,成為了阻礙MD的重要因素,導致主機銷量平平。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超級馬里奧世界》

而就在SFC成功發售之後,憑藉著任天堂早先在8位家用遊戲機領域中積攢的口碑和首發遊戲《超級馬里奧世界》優秀的遊戲品質,使得SFC很快成為了熱銷產品,市場上出現了一機難求的局面。面臨著SFC迅速的崛起和強大攻勢,SEGA又一次在與任天堂的交鋒中,折戟於日本市場。而反觀美國市場,MD雖然依舊保持著領先的勢頭,但SFC的推出依然給SEGA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此時,SEGA的高層也意識到,他們的老對手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追趕,而MD被晚於兩年發售的SFC壓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SEGA沒有像馬里奧這樣的超人氣遊戲角色,故而SFC一經發售,市場和玩家就直接倒向任天堂。

所以,SEGA當即決定要創造出一個可以和馬里奧比肩的遊戲角色,以此來與任天堂相抗衡。於是乎,我們今天說到的主角——刺蝟索尼克誕生了。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SEGA的吉祥物——索尼克

角色設計的靈感與思路

SONIC,全名SONIC THE HEDGEHOG(國內翻譯為刺蝟索尼克,以下簡稱索尼克),在國內又名“超音鼠”,但因為本身是刺蝟且早期國內玩家受“小神龍俱樂部”引進的動畫《刺蝟索尼克》影響,“超音鼠”這一別稱最終被淘汰。

不過由於各地翻譯的不同,索尼克在我國臺灣和香港兩地,依然有著不同的叫法。在香港索尼克的譯名依然延用著“超音鼠”,而在臺灣索尼克的官方譯名則為“音速小子”。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馬里奧VS索尼克

索尼克的誕生,同MD的推出一樣,都帶著極強的目的性。MD的推出正是為了打敗任天堂的FC,而索尼克的誕生,同樣是為了向任天堂的馬里奧發起衝擊。當時的SEGA,深刻反省了以往遊戲角色“用過即丟”的心態,因此公司高層做出指示,要在新發售的16位主機MD上,創造一個同馬里奧一樣,能夠成為公司品牌形象和迎來大批粉絲擁護的遊戲明星角色。

而當時開發這個角色的重任,就落在了大島直人、安原廣和、中裕司三人身上。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當時SEGA內部有關索尼克形象的提案

當時,SEGA內部非常重視這個項目,因此有關角色形象設計的提案更是多如繁星,在GDC 2018上舉行的一場名為“Classic Game Postmortem: Sonic the Hedgehog”演講上,大島直人與安原廣和,兩位設計者就回憶到,當時有關索尼克形象設計的提案非常多,甚至出現了諸如豪豬、犰狳、狗和鬍子大叔的設計提案,當然還有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索尼克形象——刺蝟。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索尼克形象手稿

演講會大島直人說當初之所以選擇刺蝟作為索尼克的形象,是因為他個人覺得“好的角色是以簡單線條打造的”,並且擔任總監的安原也向他提出了“請作出讓小孩能畫出來的角色”的要求,因此才最終選擇了刺蝟的形象。

不過,他們也明白,就算選擇好了角色的形象設計,如果只是單一的模仿,那麼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會自取其辱。因此,在最終的角色設計上索尼克的形象完全就是和馬里奧“唱反調”,為的就是突出索尼克和馬里奧的不同之處。比如,馬里奧的形象是體態較為“臃腫”且憨態可掬,而索尼克則顯得非常“精細”且古靈精怪。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部分《索尼克》歷代形象

同時,中裕司三人在索尼克的設計上不僅僅抓住了人物細節上的對立面,還為遊戲在本質上進行了區分。我們都知道,馬里奧在遊戲中非常能“跳”,但明顯在遊戲中行進的速度並不快,這主要是礙於FC機能的限制。但SEGA發售的MD卻在橫向卷軸上有著非常良好的表現,這是任天堂的FC所無法企及的,基於這點也就激發了三人的創作靈感和思路。

1991年,《索尼克》系列初代遊戲作品發售,眾多玩家立刻被新穎的遊戲方式和角色形象設計所吸引。在這款遊戲裡,玩家能夠體驗到不同於《超級馬里奧》中急速飛奔的爽快感,另外區別於“脆弱”的馬里奧,遊戲中只要索尼克的身上有金環,就不會被怪物一擊必殺。

《索尼克》的發售,刷新了當時玩家們對於橫向卷軸遊戲的認知。在那個年代裡,所有的橫向卷軸遊戲或多或少都受著《超級馬里奧》的影響,但《索尼克》卻用自己超乎常人的速度,衝破了這一阻礙。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派拉蒙Logo的彩蛋

電影中的致敬

說過了索尼克的誕生以及遊戲設計的靈感和思路,再回到《刺蝟索尼克》這部影片上,對於玩過SEGA《索尼克》系列的玩家而言,觀看影片《刺蝟索尼克》絕對算得上是一種享受,影片中充滿了對於該遊戲系列的致敬。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 1——派拉蒙影業Logo標誌和SEGALogo標誌

這是影片開場就震撼到筆者的部分,在電影未開始前,派拉蒙影業的Logo就由原先的星星替換成了玩家熟悉的“金環”。而緊隨其後的,就是由眾多遊戲組成SEGA的Logo,光從這兩點上來看,影片未開始就已經燃起了玩家無限的熱情,當真是情懷滿滿。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 2——初代遊戲的經典場景

依舊是影片的開場部分,在索尼克回憶幼年時期的片段中,出現了玩家們熟悉的遊戲場景——綠色山丘。索尼克在環形山奔跑的畫面,簡直不要太經典。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初代遊戲的畫面和影片中的頭帶

  • 3——耍雙截棍時頭帶的Logo

這一點,相信是所有玩家都非常熟悉的。當時索尼克頭帶上出現的標誌,正是《索尼克》系列初代開始界面中的Logo樣式。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暗示《索尼克2》中的遊戲關卡

  • 4——乒乓球桌面上的遊戲關卡名稱

當索尼克回到他在地球的居所後,除了一段耍雙截棍的彩蛋外,如果仔細看,還會發現另外一個小細節。在公路牌做成的乒乓球桌面上,上面的英文字樣顯示為“山頂路,下個出口”。這是於1992年發售的《索尼克 2》裡一個關卡的名稱。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馬力歐&索尼克 AT 2020東京奧運》

結語

影片的最後,還有著令筆者更為激動地彩蛋,以16位遊戲的畫面,將影片整個故事又重新簡短的演繹了一遍。整部影片對於《索尼克》遊戲系列的致敬,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當然,《刺蝟索尼克》影片中的彩蛋,不僅僅侷限於上述這些,還有更多的彩蛋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親身去感受一下。

時至今日,《索尼克》系列依然活躍著,還頻繁的登陸各大主機平臺。甚至和作為老對頭的馬里奧也已經握手言和,其身影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任天堂的主機之上。

比如,近期的《索尼克團隊賽車》和同馬里奧一起出鏡的《馬力歐&索尼克 AT 2020東京奧運》。

全球票房2億美元!“整容”後火了的索尼克,究竟是如何誕生的?

SEGA的黯然退場,確實令不少的玩家感到可惜,同時“索尼克”出現在對手的遊戲平臺上,也預示著一個時代的落幕。但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當初那一道如同電光火石般的藍色閃電,成為了SEGA留存在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美好。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作為軟體開發商的SEGA,依舊致力於開發《索尼克》系列。筆者也希望,在未來的遊戲之路上,依舊有這樣一抹藍色相伴左右。

文章很長,感謝閱讀。這裡是柒玖捌遊戲說,我是寂落風,一個愛寫更愛玩的宅男大叔,期待你的關注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