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我是2018級規培醫生,得知武漢發生重大疫情後,我第一時間跟我所在的黨組織報名參戰,黨支部書記跟上級報告後,反饋給我們報名的規培醫生黨員們,“規培醫生是儲備力量,你們還沒有上前線的能力,留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好自己的工作就是貢獻。”

平常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已累得我氣喘吁吁

於是,我按著輪轉計劃,在我院的肝膽外科輪轉。由於春節,很多規培醫生回老家過年,發生疫情後沒辦法按時歸隊,我們過年就在上海的規培醫生們便需要4天一個夜班來補足人員不足。每次跟朋友調侃,我都說,最近的我好像只有3種狀態:我昨天值班,我今天值班,我明天值班。這個月常跟我聊天的朋友一上來就會先問:“你今兒是值班呢?還是出夜休呢?”

雖是如此,我卻一點兒都沒有資格抱怨,和我們的上級醫師比起來,我們實在是輕鬆太多了。我在肝膽外科跟隨謝金昆、楊吉勇、宋華榮三位老師學習。短短一個月,謝老師和楊老師他們主持了許許多多的手術,光是我跟著當助手的手術,就有3臺膽囊切除術,2臺疝氣修補術,1臺闌尾切除術,1臺胃空腸吻合術,並且其中一半的手術都是在週末和半夜。這還是新冠疫情期間,工作量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的情況下。

尤記得有一次,我收治新患累地氣喘吁吁時,謝老師調皮地跟我說:“哎呀,這就累了?咱們這個月的工作量可只有平時的三分之一呀。”嚇得我直拍胸脯說:“謝謝,謝老師,我不累。”之後,每次我覺得工作辛苦時,就會默唸,三分之一,這只是三分之一。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這個月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病人

這個月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一個急性瀰漫性腹膜炎的病人,因為患者痛的太嚴重,本來是安排在週一的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被提前到了週六,術中我們見到大量的膿液和膿腔、黑黃色的膿性膽汁以及大量泥沙樣結石,整個膽囊色黑呈壞疽樣改變。清除膿液量約1000ml後,我們最後決定術中轉開腹膽囊切除術+腹腔引流術。

過程的艱辛和驚心動魄暫且不說,本以為手術成功後病人會趨於平穩,卻沒想到由於感染太嚴重,術後患者出現膿毒血癥伴發感染性休克,起初表現為劇烈疼痛、煩躁、情緒激動伴抽搐,手足搐愵,後來轉為神清呆滯、精神萎靡、對答不切題、不識人,“完美的”經歷了我們大學所學課本上描述的微循環收縮期和微循環擴張期。

那些天,楊老師每天拉著我們這群住院醫師討論這個病人的下一步治療方案,絲毫沒有因為我們是規培的菜鳥看不起我們,而是虛心地請教,希望能夠從來自不同專業的規培醫師(我們這批規培醫師中有呼吸科的,腫瘤科的,泌尿外科的和肝膽外科的)汲取不同的治療經驗,同時也讓我們更好的互相學習,那段時間大家下了班也一直在詢問病人的各項情況。終於在1周後,患者神志開始轉醒,科室裡的所有醫生都隨著病人病情的好轉鬆了一口氣。剩下的一週,病人每天拉著楊老師和謝老師的手,親切地叫著救命恩人。一直到出院,病人和家屬都還覺得心有餘悸,看到我們總是要千恩萬謝一番才肯罷休。

總結一下:經我院肝膽外科為期2周的治療後,患者神智轉清,病灶已除,症情明顯好轉。出院時,神清、精神可、對答切題、無明顯疼痛不適、夜寐安。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事後患者及家屬贈送了一面錦旗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錦旗上書:一位被你們挽救了生命的患者 敬贈

對於每一個病人來說,生命都只有一次,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一個舉動,對於病人來說,具有多大的意義。

很久沒做過PPT的我,也因為這位病患,做了一個病例總結的PPT。我覺得她的病例確實非常具有討論價值,病人出院之後我們又針對她的病例展開了一次討論,中途還喊了一位血管外科的小夥伴加入討論(平時因為我們科室學術討論動靜太大,偶爾會吸引其他科室的小夥伴加入),大家也都覺得獲益良多。即使大家很忙,但依然願意為了這份病例付出下班的休息時間,這次救治過程既讓病人的有了一次涅槃重生,也讓我們這些規培醫生對治病救人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對生命更加充滿敬畏。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展示一下我PPT

有時候在醫院待的時間久了,看慣了太多生死,感覺自己似乎在一點一點變得冷漠,這種冷漠可能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的附帶品。但對於每一個病人來說,生命都只有一次,你永遠不知道你的一個舉動,對於病人來說,具有多大的意義。我們的成長不應該是變的冷漠,而是學會去分配,一分給自己,一分給家人,一分給病人,剩下一分給世上熱愛的事。正是這個病人,還有肝膽外科的老師們對這個病人的態度,喚醒了我心底的那份熱愛。

村上春樹說:

“你要記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緊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徹夜聊天的人,坐車來看望你的人,帶著你四處遊蕩的人,說想念你的人,是這些人組成你生命中一點一滴的溫暖,是這些溫暖使你遠離陰霾,是這些溫暖使你成為善良的人”。

我們如是,醫生與病人亦如是,那些善意猶如從陰沉的裂隙中透出的光亮,哪怕現實再難,也會讓人充滿希望。這是我在肝膽外科的2個月,謝老師和楊老師教會我的。除了滿滿的臨床技能以外,這是最大最大的收穫。

一臺“買一贈六”的手術

這個月中,還有一個事情讓我記憶深刻。那是一個週六的晚上,7點多的時候急診來了一位急性膽囊炎的病人,病情非常嚴重,謝老師馬上喊了楊老師,楊老師馬上喊了我。那天我們在手術室開刀開到了晚上11點半,楊老師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去了,我也正準備回宿舍繼續寫東西。這個時間我們又突然被告知急診來了一個嵌頓疝的病人,必須馬上開刀!謝老師條件反射似地再次打電話給楊老師。後來楊老師跟我們說,那會兒他剛剛脫了衣服躺下,長嘆一聲後,又起來往醫院趕(據楊老師說這些年半夜他已經算不清自己一共闖了多少次紅燈,扣了多少分),我們第二臺手術結束時間大約是凌晨5點,手術過程中發現病人出現腸穿孔所以加做了幾臺手術,我始終記得那次的手術名稱:右側腹股溝嵌頓疝鬆解回納+回盲部穿孔修補+闌尾切除+回盲部腸脂垂切除+高位結紮+修補術(shouldies)

,後來這臺手術被我戲稱為:買一贈六的手術。當凌晨5點我和謝老師楊老師走出手術室的時候,我們都覺得,陽光很好,走路很飄。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附上楊老師手術結束後累的縮在牆角的照片,略心疼

未去武漢支援,是因為在這座城市裡還有病患需要我們的守護

2020年初,我們經歷了許多,新冠疫情的肆虐,讓我們每個人都感慨萬分,也讓更多的人瞭解了我們醫生這個行業。

這段時間,“逆行者”成為了醫生的代名詞,媒體爭相報道發生在武漢的各種感人事件,我也時常在被窩裡看著這些報道看到熱淚盈眶。

但我依然想說一句,有些感動其實不是僅僅發生在武漢,有些感動也是發生在上海,發生在離你很近的一個醫院,發生在我們身邊,這裡並不是大後方。那些未去武漢支援,留守在醫院默默工作的醫護們,他們又何嘗不是“逆行者”。不去武漢,是因為害怕麼?是因為膽怯麼?

——不是的,是因為在這座城市裡還有病患需要我們的守護。

不光國人需要致敬逆行者,我們這些青年醫生們更要致敬逆行者。他們就是我們這些青年醫生努力的意義。

有人說,我們這一代人好像總覺得,“無所謂”很酷。

——不是的,我們覺得,努力很酷,關心很酷,敬畏生命很酷。


援鄂醫護被稱“最美逆行者”,留守“後方”的醫護亦是“逆行者”

致敬,我心目中的逆行者們,我心目中的英雄們,敬你們餘生自由,敬你們平安喜樂。

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前四個字是前半生,後四個字,便是餘生歲月。

(本文素材來自規培醫生同事,採用“第一人稱”敘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