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这段时间没有更文。电脑没有坏,我人也没有生病,天气倒是降温了,对于广东人来说,是件可喜可贺的好事儿。

每天循例地拖延,即便在朋友和我聊天的时候老是问我“今天忙不忙?不忙就赶紧更文。”

你说咱也不是啥大牌的作家啊,整天妄想着用写作来赚钱,却又不够自律和自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当初用在高三也就算了,现在还延续着到了工作上来,甚至是谋生的工作,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段时间在看一档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综艺的形式和“心动的信号”系列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观察的场景从情感转移到了职场上来。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八名从不同院校但同样优秀的重点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同一家律师事务所作为他们实习的第一站。虽然在这份工作之前,他们或多或少地都接触了这个社会,但正式地上班打卡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第一次。

在看这档综艺的时候,我观察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优秀的大学毕业出来的学生,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想要知道对方毕业的院校。即便是在顶级学府云集的美国,麻省理工同样“瞧不起”斯坦福,更别说永远高高在上的哈佛了,视普天之下的所有高校都是“垃圾”。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像我们这种二本普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社交最敏感的就是提及自己的学校。即便是嘴上说着毫不在意,别人问起随口回答都好。答案说出口以后还是忍不住偷瞄别人听到以后的表情,似乎只有看到“不屑”的微表情后才放心,“我就知道他们瞧不起我的学校,哎。”

但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那些有着超强学习能力的学生,那些凭借自己超强的毅力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学府的人,他们的知识库容量真的就是比你优秀太多。

offer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叫做李浩源的实习生。他曾经参加过中国诗词大会,在所有实习生中吗,记忆力这项技能是最优秀也是最突出的。他能够准确地记住繁冗复杂的法条是在什么法则的第几项第几条目里,能够在严肃枯燥的案件辩论会上,出其不意地冒出一些非常“文艺可爱”的词语,他总能给到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虽然在面试的时候,一位面试律师曾经说过,浩源的专业技能非常强劲,但性格需要打磨,的结论。但我在看了offer的特约版(也就是花絮)后,很“坚定”地认为我们浩源的性格好得很。

大概是源于偶像的力量,所以有着严重拖延症的我在今晚写下了这篇推文。

你说我们这些并没能够在人生第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中取胜的“差生”们,在这个社会上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听过一个很幽默但耐人寻味的段子。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你发现,当初班级了考上了重本的尖子生们,现在都拥有一份非常让人艳羡的工作,月入过万是标配,奖金过百万是高配;而那些考取了普通本科的中等生们,有的通过潜心修炼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有的在一线大城市打拼,拿着一份饿不死又吃不饱的工资生存着。而当年没能够考上本科院校只能去读专科的差生们,是班级里尖子生们工作单位的老板。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或许有几分调侃的意味,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差生们给自己加油大气不要落后于人的段子。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这个段子的真实性无从考量,差生们逆袭的成功也无可厚非,但绝对是少数。

尖子生乔布斯大学没读完就跑到社会上来了,甚至“失败”到被自己建立的公司开除了,但人家后来成为了苹果的传奇,而他辍学的大学,叫做里德学院。(没听过就说明你和我一样,孤陋寡闻。)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作为蝉联世界首富十几年的比尔盖茨,也辍学了。他如果自称是整个科技界的第二名,那第一名没人敢认领。他辍学的大学,叫做哈佛大学。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克也辍学了,后来的脸书大家也都知道怎么一回事了。而他辍学的大学,叫做哈佛。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难道优秀的人都喜欢辍学吗?难道只有辍学才可以致富吗?哈佛每年毕业的学子大约有**人,而我们耳熟能详的辍学故事屈指可数。并不是说辍学是潮流,而是当一个人拥有了明确的目的是,优秀的人会更倾向于果断放弃当下认为不重要的事情,而坚定地朝着一个方向走。而普通人,则很少能够拥有这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决断力。

当我意识到这些名人的母校都要通过UC浏览器查的时候,当我意识到我能够举出的例子少之又少时,我就知道我真的应该静下心来看书吸收养分了。

你没背景没关系,凭什么不努力?

无论现在当下的我们,被多少个人看不起,我们都应该看得起自己。只要你有了想做的事情,那就请你一定要迈出第一步去完成。加油吧,每一个你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