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 (小小說)

一: 女兒

星期五下午,張大偉提前半個小時下班,去接放學的女兒。在這個傍晚的時分,開車在沿海大道上行駛是一種不錯的感覺。夕陽的光,經過海水反射後不再刺眼,反而讓人感到溫暖。綠色的熱帶植物,自由地搖曳在藍天白雲的背景裡,也讓人悠閒安寧。

女兒玲玲上的中學在鵬城廣場附近,一到放學的時候,校門口就車位難覓。張大偉停好車後到旁邊的書攤上買了一份報紙,然後在校門外等候。放學了,穿著統一校服的學生向校門湧來,像是擺脫了束縛的鳥兒,歡喜雀躍。雖然穿著校服,女兒一出現他的視野裡的時候,張大偉還是第一眼就辨認了出來,朝女兒揮了揮手。玲玲也看到了校門外的父親,揮手回應,然後一路小跑了過來。

玲玲今年十四歲,上初二。可能是因為遺傳的因素,女兒成績不錯,還是班上的英語課代表。玲玲今天有些興奮,臉上比平時顯得更紅一些。一上車,她就急著說話。

“爸爸,我有一個好消息。”

“好啊,說來聽聽。”

“今年暑假,我們學校要組織初二的學生去英國舉行夏令營,一共有三十個名額,我們班分到了六個。”

“哦,我猜到了,我家玲玲肯定是在在其中了。”

“是的,老師說為了公平,按英語成績來,把選擇權優先給英語最好的前六名。如果前六名有人不去,那麼後面依次遞補。”

“這是一種比較公平的方法。”

“還有呢,老師說這次去要呆上一個月,每個學生選擇一個英國家庭,這樣不僅能鍛鍊英語,而且也鍛鍊獨立生活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是啊,很好的安排。”

“老爸,那就是說你同意我去了。”

“我當然同意啊,而且你媽肯定也會同意的。”

“老爸,你不問問其中的費用嗎?要三、四萬塊錢呢!”

“哦,這樣啊,看來我們玲玲長大了,說話講究技巧了。不過我的回答還是不變,贊成。”

“耶,真是我的好老爸。唉,老爸,我們不回家麼?” 玲玲只顧興奮,過了好一會才注意到車沒有往家的方向行駛。

“遵從你老媽的命令,去百家家居買一張桌布。還指定要紅色的,你老媽呀.......”

手機響了起來.......

二: 父親

號碼顯示是父親從老家打來的,老家在湖北大別山老區。七十多歲的父親,一輩子生活在老家的農村裡。

“爸, .....”

“大偉, 下班了嗎?”

“下班了,正接玲玲放學回家呢。玲玲,跟爺爺說話.......” 張大偉把手機遞給了女兒。

“爺爺,您好.....”

玲玲有些緊張,說完就想把手機還給爸爸。張大偉讓她再多說幾句。 玲玲就問該說什麼。張大偉就說什麼都可以說,比如問身體好嗎?生活好嗎.....。

“玲玲好,玲玲好啊。”電話那邊傳來了爺爺濃重方言的普通話。

“爺爺您身體好嗎?生活好嗎......” 說完就把手機塞給了張大偉。

“好,好,玲玲真好,會關心爺爺,玲玲真好.......”爺爺樂得合不攏嘴。

“爸,我媽怎麼樣了?” 張大偉沒有附和著笑,他猜到了父親打電話應該是說母親的事。

“大偉啊,你媽病變得嚴重了,今天縣裡的醫生說可能沒有幾個月時間了。”

母親年初被診斷出患有肝癌,還是晚期,現在在縣醫院做化療。剛開始張大偉想把父母接到過來,想看看能不能在深圳治療。可父母都不願意來,母親還說,活了七十多歲也夠了,估計剩下的日子不多,死也要在老家死,這樣踏實。

去年張大偉把父母接到深圳來生活過。結果住了一個月,他們就回老家了。倒不是深圳不好,更不是兒子在深圳的家不好,而是他們自己不願意在深圳住下去。在深圳,有大偉陪著的時候還好一些,大偉會開車帶著他們去四處看看,用老家方言給他們當導遊。但當大偉上班他們獨自在家的時候就無聊了,除了看電視就是到小區的樓下走走。小區也有些老人,但沒人能聽懂他們的方言,也比都他們活躍。這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大偉知道這些,當父母提出要回老家的時候,沒有挽留就去買了火車票。

因此當母親說不來深圳的時候,張大偉也沒有堅持。這樣母親就留在老家治療,張大偉也就只有遠遠地牽掛著。已經出嫁到老家其它鄉鎮的兩個妹妹會經常回家看看,但也不能長期陪著。所以大部分時間依然是老倆口自己過日子。大偉知道母親的日子不多了,但當聽到父親把醫生的話轉告過來的時候,還是一下子說不出話來。只說他馬上會回老家一趟,然後安慰了父親一下就把電話掛了。

玲玲看到爸爸有些傷心,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還是過了一會,張大偉先說話。

“玲玲,可以跟你商量一件事麼?”

“可以啊......” 玲玲有些不知所措。

“玲玲,這個暑假可以先不去英國麼,我們一起回老家好嗎?”

“為什麼呀?你剛才不是答應的好好的麼?”

“沒事,就是你知道奶奶身體不好,她想看看你”

“去年爺爺奶奶還在我們家住過一個月呢,不是看過了麼。”

“是, 但這一年玲玲有長大了呀。而且玲玲也可以去農村生活一段時間,還可以照顧一下生病的奶奶,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體驗和鍛鍊。”

“老家農村我前年也去過了呀,我在那裡住上幾天還差不多,時間長了就很煩了。”

“那........” 張大偉不想對女兒說奶奶可能要馬上離開這個世界的事情,但發現又沒有其它的詞了。

“老爸, 你不是老說我們家要民主嗎,那等會回家我們三個人投票來決定吧。” 玲玲有些委屈地說。

“那......, 好吧。” 張大偉嘆了一口氣,他知道這個投票的結果。

接下來又是無話,車裡的空氣有些凝重,好在手機又響了起來。

三: 任總

號碼顯示是單位總經理任道遠打來的,張大偉知道他大概要說什麼,猶豫著要不要接這個電話。任道遠是今年從其它單位調過來擔任設計院總經理的。上任之後他便到歐洲考察了一趟,回來後對歐洲的建築風格十分讚賞,尤其是對歐洲的現代建築更是推崇。上個月他還給張大偉這些院裡的中層幹部開會,講述他那次歐洲之行的收穫。會後還專門留住張大偉這個建築設計部的部門經理單獨談話,交流關於建築設計的看法。任道遠特意給他提起他在瑞典南部城市馬爾默見到的一棟‘轉身大樓’,說這個現代建築太有特色了,以至於替代了馬爾默其他精美的古代建築成為了城市的新地標。然後他囑咐張大偉,說院裡以後的建築設計要出精品,出像‘轉身大樓’一樣的過目難忘的地標式的作品。剛好最近設計院要參與當地一棟大樓的投標,張大偉負責提交大樓的設計。 任道遠於是就拿這個項目來做試驗,他說深圳和馬爾默一樣都是海濱城市,既然馬爾默能建一個五十層的‘轉身大樓’,深圳也應該能建一個更好的大樓來,成為深圳的新地標。

電話響了四下之後,他拿起了電話。

“喂,您好“

“小張啊, 我是任道遠......”

“任總好!”

“小張啊,剛才我去了你的辦公室,你不在.......”

“今天提前一點下班了,因為要接女兒.......”

“沒關係,誰家不都有點事嗎。我找你是為那個大樓設計的事情。”

“任總,您說。”

“我覺得設計應該結合咱們深圳的特色。咱們深圳的特色是什麼呢,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對接香港的最前線。所以這個建築應該反應這兩點,才能成為標誌性的

建築。”

“ 是的,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麼?”

“有一點,也是我為什麼打電話來的原因。你知道我對馬爾默的‘轉身大樓’印象很深,但當然我們不能抄襲它,我們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在想一種這樣的建築,整體看上去像一顆剛冒出兩片嫩葉的植物幼苗。下面幾十層就是這個幼苗的莖,然後上面的十層設計成兩面嫩葉的模樣。一片朝向香港,一片朝向內地。”

“是有創意,那.......”

“我這當然是班門弄斧啊。 我只能提供一個思路,具體設計我是一點不懂的,一點不懂啊。就是你們採納了這個意見,也不要把我的名字放到設計者裡頭去。”

“任總,我記住了,我會和相關人員認真討論您的建議的。”

“好的,小張啊,我想起來一句話,大意是:功夫在詩外。”

“是,謝謝任總指點。”

“還有一點,你們這些做設計的人才,應該多去外面看看,多長點見識。這樣,等這個項目結束之後,你去歐洲看看。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裡,再見。”

“謝謝任總,再見”

張大偉掛了電話,整理好了一下思緒,然後撥通了小李的電話。

四:小李

小李是張大偉在設計部的同事, 剛過三十歲生日,還未婚。幾年前小李從研究生畢業來到設計院,成為了張大偉的下屬。小李和張大偉都畢業於中山大學建築系,也算是師出同門。 對於這位同門師弟,張大偉十分照顧,也給予了重點的培養。在等小李慢慢適應了部門的工作後,就開始讓他擔當重任。這次這個大樓的項目,就是讓小李來負責設計的。小李也很努力,對這個項目投入了十二分的熱情和精力。

“小李,我是張大偉”

“張哥,你好!”

“小李,關於大樓設計,剛剛任總給我打過電話, .......” 張大偉把任道遠的話轉述了一遍。

其實張大偉已經之前也把任道遠的對這棟大樓設計的特別關心的事和小李交流過。兩個人對任道遠的這種特別關心都比較反感,而年輕氣盛的小李表現出的反感更強烈一些。今天他只是把任道遠關於設計的具體想法告訴一下小李。小李聽到這個設計的思路,那種反感一下子就爆發了出來。

“他這純粹是瞎扯,什麼幼苗啊,他那兩片葉子怎麼能實現出來?”

“是,........”

“他還說不抄襲‘轉身大樓’,這還不叫抄襲啊,人家是‘轉身’,他這不就是換成了前後‘兼顧而已’麼。”

“是, 但是.......”

“他要模仿人家‘轉身大樓’也就算了,但模仿也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啊。人家那是波羅的海,沒有颱風。而我們是深圳,颱風大著呢。”

“是,小李,我完全贊同你的意見。但他是總經理,我們不能直接這樣駁斥他。要不然不利於我們的工作。”

“為什麼不能啊,這樣外行的亂加干涉,難道還要容忍?真好笑,它還拿讓你去歐洲去考察來引誘,難道你想要這個麼?”小李變得越來越激動。

“去歐洲考察當然是好事,但我絕對不會用什麼來交換。”張大偉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那你還怕什麼呢,他怎麼樣也不能砸你飯碗吧。反正我是不在乎,我是不會允許他來干涉我的設計的。要是他堅持干涉我的工作,不用他來砸我飯碗,老子還不在這裡幹了呢。”小李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張大偉有些鬱悶,不僅是因為任道遠的干涉,也有些因為小李的年輕氣盛。他原本以為自己和小李就像同一戰壕裡的戰友,但小李的這樣的反應讓他感覺到兩人間的

距離。

玲玲看到爸爸不停的打電話,而且臉上的表情也一直都沒有鬆弛下來,她在那裡不敢說話。好在百家家居也就到了,父女倆到那裡買到了商場優惠活動打折的紅色桌布,然後就開車回家了。

五. 妻子

夏曉雨是重慶人,出生在一個城市家庭。她上的是師範大學的美術專業,大學畢業後到深圳當了一名中學美術老師。她比張大偉晚來深圳兩三年,兩人是偶爾在一次畫展上認識的。對美術共同的愛好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然後便有了女兒玲玲。

美術在中學不是一個受重視的科目,學生對課堂的反應則更是讓夏曉雨失望。所以工作兩三年後,夏曉雨對這份工作的就失去了熱情,只是把它當成一個飯碗應付著。這樣她便有了大量的業餘時間花在家庭上,倒也不是壞事,培養女兒的確是一件花時間的事情。這幾年玲玲長大了,家裡也有了一些積蓄,曉雨便把給更多的精力轉到了理財上。幾年前,深圳樓市還沒有漲瘋的時候,夏曉雨做了一個決定:再買一套房子。後來的事情證明了她的決定是非常的英明,這套房子的價格從買的時候的一萬多一平米,現在已經漲到五萬多了。

夏曉雨算了一下這個買房決定的價值,大概是四百萬左右。這是他40年工資的總和,而她做這個決定只花了幾天的時間。所以這套房子成了她的驕傲,不僅是因為它的升值,同樣因為它證明了自己的眼光。雖然現在深圳的房租也挺高,但她沒有捨得把這套房子租出去。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二十年前的,雖然也不小但是結構不好。所以她打算慢慢把新房子整理好,然後搬到新房子裡去住,再把老房子租出去。

現在新房子已經裝修好了,曉雨正在給它進行佈置,這也成了她現在最關心的事情。也好,她的美術專長能用的上了。對於新房子的裝修和佈置,曉雨選擇的基調是豔而不俗。在她看來這樣才能讓這個只住三個人的大房子顯得溫暖和不空虛。在決定了這個基調後,她開始選擇材料。另外,夏曉雨也是一個節省的人,她沒有選擇商家配好的材料,因為那比較昂貴,而且又沒有特色。她決定利用自己的特長,從不同商家的優惠商品裡挑選材料進行搭配組合。這不,今天就讓張大偉去百家家居買一款打折的高檔紅色桌布。

等他們父女的回來, 夏曉雨已經準備好了晚飯。三菜一湯,兩葷一素。張大偉把桌布遞給妻子,她急忙打開看。

“你怎麼買這一款啊!”

“不是紅色的桌布麼。”

“是紅的,但我要的不是這樣豔的紅色,這個紅色和我們未來的客廳不相配。我要的是那種稍微暗一些,但飽和度依然很高的紅色。” 夏曉雨解釋著說。

“那才有多大的區別啊,我就沒有看出來。” 大偉為自己辯解

“當然有區別,你真是越來越沒有品味了。” 曉雨開始埋怨。

“就你有品位,整天看廣告琢磨哪家打折呢!” 大偉聽到‘沒品位’三個字,有些不舒服,反唇相譏。

“是,我是為了省錢,怎麼啦?誰不願意隨心所欲花錢啊,可你才賺多少錢啊!” 曉雨更不示弱。

張大偉不再說話。夏曉雨見他不說話,也沒有繼續激發矛盾,拿起桌布就要往外走,嘴裡說著要自己坐公交車去換。張大偉於是從她手裡搶過桌布,然後出門了。

六: 紅燈

從家裡到百家家居有幾公里的路程。週五的傍晚街上的人比平時多一些,讓紅綠燈也變得分外忙碌。一出門就連續遇到三個紅燈。也好,等紅燈的時候可以讓他獨自安

靜思考一會。

在張大偉記憶裡,他們夫妻間不少爭吵都是以那句話方式結束的。也是,在繁華的深圳,對一個工薪階層來說,‘你才賺多少錢啊’這句話是永遠適用。可是,在張大偉自己看來,他賺錢雖然不算多,但也不少,甚至他自己有時候還會覺得挺多。九五年大學畢業來深圳,單位的待遇不錯,每個月工資有四千,單位還有福利分房。他家現在住的房子就是那個時候分到的,這套位於市中心的房子,現在的價格已經超過五百萬了。那時候他才花了不到三十萬塊錢。後來他的工資每年都在漲,到現在年薪已經突破三十萬。前幾年妻子決定買的一套商品房,貸款也差不多還清了。就這兩套房子,他家也算是有千萬的資產了。這難道少嗎.......? 再說,家裡什麼時候也沒有為錢發愁過啊!

街上偶爾有人在沒有紅綠燈的地方抄近路穿街而過,這個時候開車需要更加小心。張大偉慢慢到達了下一個路口,還是紅燈。

張大偉想起了小的時候,八十年代初期村裡的張愛國靠賣豆腐成為了萬元戶得到了公社表彰的情形。就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他大學畢業的時候,班上最有經濟頭腦的老王,說他要在三十歲前賺到第一個百萬,不少同學還當是笑話來聽的。可是現在,自己已經是有千萬資產的人了,卻還總是被‘你才賺多少錢啊’噎得無法分辨。這時代變化真是太快了,讓他無法想明白。

從路口往左拐就是去百家家居的方向,這裡是一個商業區。街道窄,人流量還更大一些。不時有穿街而過的人群,往返於街道兩邊的商店之間。小車在車流中緩慢而行,遠遠看到前方路燈由綠變紅,又由紅變綠,等到他的車靠近信號燈的時候,又由綠變紅了。

千萬富翁,自己居然已經是千萬富翁了,張大偉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大學畢業來深圳前,父親嚴肅地對他說:“兒子,記住一句話,無論什麼情況下,不要去拿非分之財,這樣你才能活得踏實。”。這句話他一直記著,在深圳基本上過著踏實簡單的生活,妻子曉雨就更沒有工資外的收入,但他們現在卻的確有千萬資產了。經濟的發展有點像魔術,把像他們這樣只靠工資生活的家庭都造就成了千萬富翁。張大偉想到這裡有些迷惑,也有點隱隱的不安,似懂非懂但整理不出一個頭緒來。抬頭一看還是綠燈,前面只有一輛車,沒有減速準備通過。但就在前面那輛車剛剛通過的時候,燈又變黃了。

張大偉停下車來,點了一支菸。這是連續第六個紅燈了,他大致估算了一下概率,想想或許今天該去買一張彩票,然後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