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這是一篇攻略,教你如何在30歲時獲得失敗

這篇攻略價值在於它很輕鬆

大部分人都能夠從入門到精通

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說是個地下室,其實還是有個小窗的,裡面坐兩排都是和我一般大的學生。牆上貼滿了學生練好的字帖,只有練的好的同學,才有資格能貼在上面,而我走的時候,我的字帖牆上貼滿了一大面。

現在我寫字的筆鋒,還都是那時練出來的,

小學那會除了練“永”字以外,名字也是常練的,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三個字排列得有節奏,有大有小,橫撇豎捺都得講究。我是越寫越順手,越練越霸氣。

到今天,寫名字可以說是練字的最大收穫了,好說也三十歲,吃飯的手藝都離不開鍵盤,拿起筆來,寫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買車要籤,買房要籤,貸款要籤,開信用卡開發票續合同統統都得簽字,和我小學時完全不同的是,這字籤的越多,我寫字的手就越抖,好像籤的不是我的名字,籤的是生死狀和賣身契。

不過好像也沒什麼區別。

朋友圈裡自由的空氣

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21歲大學畢業留在北京找工作,實習完我就留在了公司。

實習的期間,公司裡有宿舍可住,是公司斜對面的一個小區,每天上班得在時速60碼的車流穿梭,穿過馬路後還得再繞個小花壇。

那時候公司還沒多少人,我住的宿舍估摸著有將近兩百平,分成五個房間,每個房間裡住倆三人,每隔兩天有阿姨來打掃衛生。房租水電都不需要操心。

但是最可氣的是沒有網,每天我只能U盤拷好幾集美劇,回宿舍後插著看。

和我住一塊的是一個三十歲的服務器運維,前幾年都在鵝場,剃個小光頭戴副眼鏡。

為啥來北京了呢,鵝廠畢竟是大廠,大家都擠破頭想進去。而我所在的這家公司像個黑網吧似的。

他只是敷衍的了一句方便些,當時的我很不理解。

沒想到時隔五六年,我上班閒時刷了刷朋友圈,他發了一張女兒在柵欄邊剪荷蘭豆的照片。

他已舉家搬到新西蘭,自家的院子裡爬滿了荷蘭豆。

再往下翻翻,小視頻裡父女倆在望不到邊的大草地上躺著,視頻我看了很久,回想起自己好像很久沒這麼躺過了,天也從未有如此藍過,鼻子裡彷彿吸了一口自由的空氣。

趁著頭髮還多

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16年我結婚了,趁著頭髮還多,趕忙的拍了套婚紗照,摸了摸現在的腦袋,看來是明智之舉。

媳婦是和我一樣是外地人,讀完大學後就留在了北京。我們倆住在燕郊上上城,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得出門,買兩煎餅果子坐上黑麵包。好在都在華貿中心下車,各自拐進CBD中。

剛工作一兩年時沒有談女朋友,我每天就坐公交,早6點出發,再坐814回來,一天車上坐四個小時,排隊的時候經常有些大爺大媽拿著個小馬紮坐著,待時候差不多了,就看見閨女兒子跑來換上,就為能多睡十來二十分鐘。

當時我可不一樣,剛畢業沒多久,沒有女朋友,吃的多幹得多,晚上還擼擼鐵。出租屋裡一張床,回家倒頭就睡。

晚上加班也無牽無掛,加班要是一過十點,就張開我的迷彩行軍床上湊合一晚,反正上哪睡不是睡,又沒人惦記,公司還有空調。

不過結了婚以後,晚上一心想著早點回家,為了多睡半個小時,早上從坐公交換成了坐黑麵包,上車後吃著煎餅果子聽著師傅搖下車窗向馬路牙子上的年輕人喊著:“華貿10元走了,10元發車了嘿。”

28歲的世間真理

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直到我28歲的時候,我發現一個世間真理。

父母在我剛十歲時遇到了下崗潮,為了不甘心工齡被買斷,夏天夜晚廠子裡的職工都聚在去往廠子的路上抗議,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來來去去,和小朋友們在人群裡捉迷藏。

黃宏春晚小品上的一句:“人民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氣的大夥都沒過個好年就啪的把電視關了。

辛苦幹了幾十年,一句下崗了,管你之前是年年廠裡先進還是工作小能手,大風來了都得再謀出路。沒誰希望自己的飯碗就這麼被砸了。

我在工作兩年的時候,月收入就破萬了,和父輩當年比起來,當時的我沾沾自喜,父母在十八線小城市,兩人加起來也得幹三個月才能賺到這麼多,我可真是出息了。

自從經濟獨立後,家庭地位也日漸提升,不像大學暑假時早晨催著起床,起床後打遊戲催著我出門,出門了催著我回家,二老每兩年更換新手機,我也一手包辦了。

在我日益膨脹的同時,我沒有想到的是,工作第五年的時候,我拿兩萬塊,而八年的時候,只有一萬八。越接近30歲的時候,我就越焦慮。

直到有一回新版本上線在即,久違的得通宵在公司加班,一過半夜,扭頭看見睡在行軍床上的小朋友時,我就忽然好像都明白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因為我當時年輕,又站在了風口上,而不是因為我的能力,其實換做誰都一樣。

“只想吃軟飯”

以前想考個好大學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等我28歲發覺時這個事實時,已經晚了。我已經在燕郊買房了,不但買了,價格還買在了頂上。

北京16年房價起飛,親戚媳婦朋友問的最多的一句,你啥時候買房?

房價一天一變,沒來的及多看,焦慮之下,幾百萬的東西,下定決心的時間卻比我想換個手機還快。

買時2萬5,現在將將2萬,一念之差幾十萬打了水漂。不過房子畢竟是用來住的,我又沒打算賣掉,我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人生的前二十年,口袋裡沒有幾塊錢,每天除了做作業,偶爾還去網吧,看著班花發呆。大學畢業後為了賺錢累並快樂,吃想吃的買想買的,父母健康,自由自在。

三十歲時,在家人和女朋友的催促下,買房結婚生娃,二十歲的日子好似還在眼前,轉眼又活在了別人的期望之中。

收入大不如前,壓力卻倍增,擔心父母的健康,擔心工作的順利,擔心小孩的教育,也擔心自己的身體。

夜晚失眠,拿出手機刷刷知乎看見了一個問題:30歲時你的目標有什麼改變?

“以前想的是高中考個好大學,大學畢業找個好工作,工作後努力賺錢,今年我三十歲,我只想吃軟飯。”

-

島上十點故事

我們蒐集了不同人的故事

關於職場、窮遊、頁遊公司上班和年輕人的荷爾蒙等等

發現了一個秘密:每一個普通人,都不像看起來這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