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芙蓉區

來歷名稱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天,芙蓉區人民區公所誕生。因湖南,古稱芙蓉國,毛澤東主席曾有“芙蓉國裡盡朝暉”的名句,芙蓉區由此命名。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天心區

來歷名稱 1996年7月10日,長沙市南區更名為長沙市天心區,區名來源於一座清朝的古建築---天心閣。另外天心街、天心巷、天心遊路等皆因天心閣而名。

天心閣系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撫軍楊錫被主持興建。閣名引《尚書》“鹹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嶽麓區

來歷名稱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設嶽麓鄉,民國三十年(1941年),改稱為嶽麓鎮。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稱嶽麓區。“嶽麓”二字,均因轄區內嶽麓山而得名。

而嶽麓山的名字,據南北朝時的《南嶽記》曰:“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嶽麓山由此得名。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開福區

來歷名稱 1996年4月22日,調整長沙市行政區劃,北區改名為開福區。開福區因有開福寺而得名。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雨花區

來歷名稱 1996年長沙市區劃調整,撤銷原郊區,成立雨花區。雨花區因區內南部的雨花亭而得名。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望城區

來歷名稱 1951年,從長沙縣境劃出湘江以西及湘江東岸北部部分地區置望城縣,建縣時因縣治設於今嶽麓區北麓望城坡,故名望城縣。2011年6月21日撤銷望城縣,設立長沙市望城區。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長沙縣

來歷名稱 秦置長沙郡。漢置長沙國,都城為臨湘縣。隋朝開皇九年(589年)臨湘縣改名為長沙縣。據《元和郡縣誌》:《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

另據《通典》:軫旁有小星名長沙,應其地而名。其地在周曰星沙,以天文名也。越世家,犨龐長沙。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瀏陽市

來歷名稱 三國吳孫權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析臨湘北境為一縣,名曰瀏陽”。境內瀏水清貌,出縣南橫帶而西流,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故名。《水經注》:“瀏水……流經其縣南,縣憑溪以名縣也。”1993年1月,撤瀏陽縣,改設瀏陽市(縣級)。


湖南省這個劃為6區2市1縣新1線城市被譽為“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寧鄉市

來歷名稱 唐貞觀元年(627年)國家太平,政局穩定,取“鄉土安寧”之意,改新康縣為寧鄉縣。據《漢書》:“孔永封寧鄉國為食邑”,以故國為名。

2017年4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以原寧鄉縣的行政區域為寧鄉市的行政區域,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