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封建歷史王朝的唐朝,不管對哪個國家,基本上都是採取較為和緩的懷柔安撫政策,這其中就包括高句麗。這也使得唐朝和高句麗一直都很親密,對於當時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以及政治統治的穩定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高句麗的榮留王即位之後,面臨著複雜的國內形勢,因為之前的時候他的國家已經被隋朝四次征討,在爭吵的過程當中高句麗的社會變得動盪,經濟發展更是一塌糊塗,家政權已經岌岌可危了。因此他想要尋求快速的發展和新的變化,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強大的靠山,這也是高句麗尋求和唐朝合作。而且根據歷史記載,榮留王個人還是比較有能力的,才剛剛登位之後,就想要尋求和唐朝的合作,修復原來的關係。

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而當時的時候,唐王朝剛剛滅掉隋朝建立大業。從自己的心中自然明白戰亂對於國家統治和國家發展的影響,因此想要儘快的尋求全國範圍內的統一,這樣的話可以讓統治大業進入正軌。雖然當時的時候,唐朝統治者還沒有時間來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民族制度和民族關係政策,但因為是高句麗主動派遣使者尋求關係修復的,唐朝統治者何樂而不為呢?一是唐高祖李淵馬上就下詔書,公告全國,說是願意和高句麗恢復正常的關係。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高句麗和中原王朝的關係得到正式的恢復。

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在後來的時候隨著唐朝的興旺和發展,高句麗開始派遣使者入唐進行朝貢,當時朝貢的規格和規模都是罕見的,高句麗派來的人是當時的太子。在唐朝這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視的,唐太宗親自接見慰問,並且賞賜的貢品也是很豐厚的,從而進一步加強了唐朝和高距離的關係,讓兩個國家在後來的政治穩定過程當中,享受到了和平帶來的好處。

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在文化交流上,高句麗又派遣使者來到唐朝進行學習,這些人來到西安之後被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所吸引,學成之後呢又回到了他們的家鄉高句麗,對唐朝文化進行傳播。這也讓當時的高句麗文化開始逐步向中原文化轉變,對於後面中國歷史王朝的統一,在文化思想上奠定了一定基礎,從這一點上來說,唐朝和高舉力的外交關係是非常成功的。

在武德九年的時候,有的地方政權來向禮唐天下朝貢的時候,就說高句麗當時的一些做法已經危及到了中央王朝朝貢政策,比如當時的新羅政權,他們的表述是說高居利的行為危及到他們的安全和存在。剛剛登上皇位的李世民聽到這些話之後,就覺得這件事情非同小可必須要引起重視,於是馬上派使臣到高句麗去拜訪,希望通過這樣的使節行為,調節這幾個地方政權的關係,從而維持大唐天下的政治權威,去穩定統治。

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貞觀年間,因為戰爭的因素,很多大唐軍隊的人死在了高句麗境內,唐太宗就下定詔書,派遣使者高句麗,希望能夠收集和掩埋當時戰死的士兵的屍體。而且當時高句麗的傳統是暫時的士兵通常會被放在高高聳立的建築物之上,俗稱"京觀"。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最好的去紀念戰爭的勝利,而這種紀念方式也並不僅僅只是高句麗時代擁有,在封建社會的歷代王朝當中都有這樣的記載。

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不過李世民是一個賢明君主,仁政愛民。對於當時為了國家而犧牲的士兵,他在內心當中雖然認可了高句麗建立"京觀"戰爭的做法,在內心當中去並不忍心讓那些暫時的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暴曬。因為唐朝時期已經深受儒家倫理文化的影響,死了之後是講究入土為安的。在後來的時候唐太宗直接下令毀掉高句麗的"京觀"。這樣的做法引來了高激勵統治者的恐慌,於是高句麗在那個時候也開始了長城的,兩個國家的關係在這裡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唐朝和高句麗這對死對頭,為何在唐初時期關係如此密切?

唐太宗後期,為兩個國家之間互相派遣使臣,學習相互之間的文化,進行相互貿易,更是使得兩個國家的關係更加親密。到了高句麗寶藏王時期,歐之力更是直接向唐朝的中央王朝俯首稱臣,他們的最高統治者也成為了唐朝的一名地方官員,為唐朝統治者擴大疆域和維持政治統治的穩定提供了良好的經驗,為他們處理地方政權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