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賴傳珠上將誕辰110週年:卅八載忠心映日月 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紀念賴傳珠上將誕辰110週年:卅八載忠心映日月 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開國上將賴傳珠


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開國上將賴傳珠同志誕辰110週年紀念日。賴傳珠,江西省贛縣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新四軍主要領導人之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指揮員和政治工作領導幹部。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事業,為黨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勳。1955年賴傳珠被授予上將軍銜,並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5年12月24日賴傳珠在瀋陽逝世。

全家為革命作出重大犧牲

賴傳珠,1910年4月3日出生於江西贛縣大埠鄉賴村的一戶農民家庭。其父苦於祖輩沒文化,給他取號“鵬英”,期望他“大鵬展翅高飛,留下一世英名”。小學畢業後,1924年秋,賴傳珠以優異成績考入贛州的贛南中學,並閱讀了大量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書刊,接受了革命教育,積極參加學生組織的進步活動。五卅運動爆發後,賴傳珠熱血沸騰,與學界積極分子一道,日夜奔走於工廠、學校、商店,發動各界募捐籌款,參加示威遊行,聲援上海工人罷工。他還利用學校放假的時間,參加農民運動,向廣大農民進行推翻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宣傳,宣傳農民要自己起來武裝自己、保衛自己,動員父親組織捐款購槍,組織農民自衛軍,幫助建立農民協會,領導農民抗租抗息。

1926年9月,北伐軍攻克贛州。此時,贛南各縣革命形勢高漲。賴傳珠積極投身工農革命活動,加入青年幹社,幫助總工會進行組織宣傳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贊賢遭槍殺後,賴傳珠與贛州群眾一起參加遊行示威活動,譴責國民黨右派的罪惡行徑。4月,他不畏白色恐怖,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

南昌起義爆發後,賴傳珠秘密返回贛南山區做地下工作。1927年8月底,受中共贛南特委指示,賴傳珠等回到家鄉贛縣,組織秘密工會,發展黨的組織,準備發動武裝起義,並任白石黨支部書記。1928年2月18日,賴傳珠等組織領導大埠農民暴動,佔領賴村、彭屋。當天,贛縣南區工農革命委員會在大埠圩成立,賴傳珠當選為委員。

3月,國民黨調集大軍鎮壓,終因敵強我弱,暴動受挫。暴動隊員及其家屬900多人慘遭殺害。賴傳珠家產被掠劫一空,房屋被燒,父親賴家芳被土豪劣紳殺害,母親、叔伯相繼被捕,遭受酷刑致死,二叔和大堂兄先後在對敵鬥爭中犧牲, 二堂兄死於監獄。賴傳珠全家為革命而罹難,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要貢獻和巨大犧牲。

3月22日,賴傳珠化裝成商人離開家鄉潛入贛州城,歷盡艱苦,輾轉湖南桂東,奔赴井岡山,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並被任命為特務連黨代表。從此,賴傳珠跟隨毛澤東開始了南征北戰的革命生涯。

紀念賴傳珠上將誕辰110週年:卅八載忠心映日月 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1937年5月,賴傳珠(前排左一)與參加秋收起義的戰友合影。


積極傳達貫徹古田會議精神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賴傳珠出席了這個在紅軍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會議。

1930年1月,賴傳珠調任第四支隊政治委員。他積極傳達和貫徹落實古田會議精神,並在吉安水南、值夏一帶隨紅軍主力參加消滅唐雲山旅的戰鬥。在進軍贛南途中,賴傳珠根據古田會議連隊建立黨組織的精神,第四支隊各連建立了黨支部,班建立了黨小組,同時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賴傳珠帶領支隊黨委和各支部逐條檢查,糾正存在的問題,對有牴觸情緒的同志進行耐心說服和嚴肅批評,在部隊造成一種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反對不良傾向的氣氛。為了加強政治教育,賴傳珠要求各支部必須堅持上黨課,講古田會議精神,講革命任務和前途,講時事政策,講群眾工作,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頭。賴傳珠善於走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士兵委員會的作用,共同管理好部隊。

在縱隊政治委員羅榮桓的指導幫助下,賴傳珠把第四支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很活躍。部隊民主作風得到發揚,官兵關係得到改善,指戰員思想統一,步調一致,面貌煥然一新,得到前委的重視和肯定。四五月間,紅四軍在尋烏、安遠一帶分兵發動群眾時,賴傳珠有機會直接向毛澤東請教和學習。他認真聽取毛澤東總結革命軍隊管理教育方法的經驗,並且身體力行,逐步使自己成為紅軍中一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

1930年11月上旬,賴傳珠所在部隊奉命進入預定地區,在第一次反“圍剿”的龍岡戰鬥中擔任尖兵,他站在最前線進行英勇指揮。戰鬥中,賴傳珠嘴部被彈片擊傷。1931年5月,賴傳珠調任第三十二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觀音崖、九寸嶺、白沙、沙溪等地戰鬥。在攻打廣昌時,賴傳珠背部負傷。8月,他調任第十二師參謀長,協助師長耿凱指揮所部參加第三次反“圍剿”,先後指揮了興國的蓮塘、良村,寧都的黃陂以及興國縣高興圩、老營盤等戰役。9月,賴傳珠調第十一師,先後擔任紅三十團和三十一團政治委員。1932年12月,調派瑞金紅軍大學學習,畢業後任紅五軍團第三十七團政治委員、軍團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紅一軍團第五團政治委員。賴傳珠率領的第五團屢建戰功,榮獲了“模範紅五團”的光榮稱號。

由於“左”傾錯誤的嚴重危害,中央紅軍在反“圍剿”中遭到嚴重損失,蘇區日益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第五次“圍剿”的計劃已無法實現。1934年10月,紅一軍團第一師政治委員賴傳珠奉命率部隨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撤離中央蘇區,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新四軍的“大管家”

抗日戰爭爆發後,賴傳珠調到新四軍工作。歷任新四軍參謀處長,江北指揮部參謀長,華中八路軍、新四軍總指揮部參謀長,新四軍參謀長,參與了抗日戰爭時期新四軍的全部活動。新四軍從組建到撤銷建制的10年間,軍長、副軍長、政委、政治部主任都有更換,唯有參謀長一職長期由賴傳珠擔任,被譽為新四軍的“大管家”。

紀念賴傳珠上將誕辰110週年:卅八載忠心映日月 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1937年冬,賴傳珠在西安。


1939年春,周恩來到皖南新四軍軍部,制定了“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5月,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成立,張雲逸任指揮,徐海東任副指揮,賴傳珠任參謀長,統一領導新四軍在長江以北部隊。賴傳珠協助張雲逸、徐海東,領導新四軍第四支隊、第五支隊開闢了皖東抗日根據地。陳毅、粟裕指揮黃橋戰役勝利後,中央決定成立八路軍華中總指揮部,葉挺任總指揮,陳毅任副總指揮、代總指揮,賴傳珠任參謀長。他協助陳毅、劉少奇參與領導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劉少奇對賴傳珠的工作非常滿意,說有“這麼好的一位參謀長”,讓他感到欣慰。

紀念賴傳珠上將誕辰110週年:卅八載忠心映日月 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1939年5月,左起:葉挺、賴傳珠、羅炳輝、張雲逸在東湯池新四軍江北指揮部。


1941年1月,蔣介石以7個師的兵力,圍殲遵命北移的新四軍軍部和直屬部隊,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並宣佈取消新四軍番號。為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的猖狂進攻,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新四軍代軍長,劉少奇任政委,張雲逸任副軍長,賴傳珠任參謀長,鄧子恢任政治部主任。1月25日,新的軍部在江蘇鹽城召開成立大會,陳毅發表就職演說,賴傳珠也在會上講話,申明我軍立場。次日,賴傳珠制訂了部隊整編計劃,並致電中央:“擬將新四軍改編為4個師。”中央研究後,決定新四軍下轄7個師、1個獨立旅,9萬餘人。賴傳珠根據各部隊所處戰鬥地域,重新劃分各部隊的戰略區,經陳毅、劉少奇、張雲逸審定,中央軍委批准,正式劃分了各戰略區,並確定了各部隊主官。

賴傳珠在新的軍部建立後,大力協助陳毅、劉少奇、張雲逸和饒漱石等軍政主官,領導新四軍全面貫徹中央戰略方針,與日、偽、頑進行堅決鬥爭,開啟了華中抗日戰爭的新局面。經過八年艱苦抗戰,先後創建了蘇中、淮南、蘇北、淮北、鄂豫邊、蘇南、皖江、浙東8塊抗日民主根據地,解放人口3400萬,成為向敵後反攻的重要戰略基地。賴傳珠親自參與指揮了許多重要的戰役戰鬥,包括粉碎敵人萬餘人的大“掃蕩”。

抗日戰爭勝利後,賴傳珠被調往東北戰場,歷任第四野戰軍軍政委、十五兵團政委,參加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渡江戰役。接著,又率部揮戈南下,解放贛西北和贛西南。從吉安開始,到整個贛西南20多個縣市,都是十五兵團所屬第四十八軍解放的。爾後,十五兵團進軍廣東,用木船打軍艦,把紅旗直插海南島,為中國人民的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

主動要求評為“中將”

新中國成立後,賴傳珠調任中央軍委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協助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幹部部部長羅榮桓領導全軍的幹部工作,責任重大。他在選配幹部時,認真執行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幹部政策,兼顧各個部隊和軍兵種,做到了以身作則。1955年1月,中央軍委發佈《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1955年2月,全國人大公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我軍從1955年9月開始實行軍銜制度。軍銜是軍人等級和身份的標誌,也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評定軍銜工作,是由賴傳珠具體負責的。由於這是我軍第一次評定軍銜,要顧及方方面面,又沒有經驗可循,工作非常難做。賴傳珠夫人孫湘同志曾說:“評軍銜的工作非常繁忙、複雜、細緻,賴傳珠為此費了大量心血。” 當時,軍銜制規定元帥分為大元帥和元帥兩級,但毛澤東發揚風格,拒受大元帥軍銜,因而實際上大元帥軍銜成為空缺。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等也高風亮節,未授軍銜。為了使授銜工作順利進行,賴傳珠主動提出自己評為“中將”。後經中央軍委研究決定,給他授予“上將”。

紀念賴傳珠上將誕辰110週年:卅八載忠心映日月 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賴傳珠(右一)與陳賡(左一)、李克農(左三)、劉亞樓(左四)等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


1958年11月,賴傳珠被中央軍委任命為北京軍區政治委員。他對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軍事訓練、文化教育、黨的建設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由於他和司令員楊勇緊密團結協作,使部隊出現了新局面。次年10月,他被中央軍委任命為瀋陽軍區政治委員;11月,中共中央決定賴傳珠任瀋陽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對軍隊的政治工作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將星隕落,安葬八寶山

1965年12月24日7時30分,賴傳珠因病在瀋陽逝世,終年55歲。

賴傳珠去世後,軍內外一派哀痛。黨中央決定將他安葬在北京八寶山。12月27日上午,瀋陽舉行有2.5萬人參加的公祭大會後,賴傳珠的骨灰運往北京。上午11時,周恩來、鄧小平、李富春、徐向前、葉劍英等領導人親自前往北京西郊機場迎接,並護送骨灰至八寶山。

由瀋陽護送賴傳珠同志骨灰來京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新亭、總政治部副主任徐立清,瀋陽部隊負責人陳錫聯、曾思玉、吳保山,北京部隊負責人陳先瑞以及孫志遠等。

到機場迎接賴傳珠同志骨灰並護送骨灰到八寶山的,還有中共中央委員蔡暢,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趙爾陸、周榮鑫,國防部副部長蕭勁光、粟裕、王樹聲,中國人民解放軍各總部負責人蕭華、楊成武、張宗遜、彭紹輝、李天佑、楊勇、劉志堅、梁必業、邱會作、李聚奎等,以及各軍種、兵種、院校和北京部隊、瀋陽部隊的負責人。

宋時輪上將送了一副輓聯,曰:為人民南征北戰卅八載忠心映日月;幹革命衝鋒陷陣千百次赤膽照山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