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好兒歌

興趣對於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否認興趣的培養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好奇心能夠促使學生提高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學習效率,讓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幼兒教師應對幼兒的生活習性、學齡特徵充分了解,只有對其生活進行詳細瞭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因材施教,針對他們的興趣、注意力、傾向性進行積極引導,並進行專門教學。在對幼兒教育中兒歌的應用情況進行研究時,筆者發現,幼兒對活潑動聽的兒歌具有天然的注意力與興趣,與生活結合緊密的兒歌會因為其生動形象、簡單易學的特徵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推動教師與幼兒課堂的良好互動,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學習兒歌,讓幼兒關注一些優質文學作品,能夠讓他們體會語言的優美與多元,更需要組織活動增加幼兒對相關作品的理解。所以說,兒歌便是增強幼兒語言感悟能力的最好載體。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好兒歌


一、兒歌和幼兒的語言發展相結合

幼兒正處於語言學習、模仿、接收的階段,兒歌形象生動、活潑優美的語言風格極易吸引幼兒的興趣,也易被幼兒接收。與此同時,他們能領會到語言的神奇魅力,在聆聽兒歌的過程中,他們能夠調節自己的情緒、感情、行為,能夠進行思考,也會不自覺地跟隨音樂做出一些動作,結合自身感受,最終,將音樂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他們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語言運用能力也在提升,此時,他們會將更多東西通過語言表達,傾向於用語言爭取一些東西。

研究表明,一些小班幼兒具備語言學習的初步能力,他們在綜合使用語言的過程中,不但具有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而且這些不同的語言形式還能夠體現他們的個性特徵。而中班、大班的幼兒具有更強的語言模仿能力,他們不但能夠對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語言,諸如父母親友的語言、動畫片或者電影中的語言進行模仿創新,還能夠自創出一些形式各樣的語言。大班幼兒已經獨立具備了對語言進行摸索與改進的能力,他們會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地積累詞彙,學會遣詞造句。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好兒歌


例如,一些幼兒在聽到很滑稽的語言後,會不由自主地複述和模仿,整個過程中,還會添加自己創新的成分,因此,他們在聽到兒歌后,能夠進行續寫、創寫也在情理之中。

二、運用兒歌促進本土文化傳承

大部分兒歌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如今,普通話逐漸普及,講方言的人越來越少,說方言的環境也越來越少。方言作為我國文化的一大特色,對其的保護應引起充分重視。方言是一個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當地人民群眾創造的精神財富,是當地文化的情感取向與情緒表達。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其3 歲到6 歲的時期,在其先期學習普通話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加強對其方言的引導與教育,那麼幼兒將會在語言掌握、語言學習、語言運用的能力上更進一步。當地兒歌作為當地方言的重要載體,其貼近生活實際的特徵可促使幼兒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接收更快、理解更快,且其簡短明快、節奏輕快,將其融入幼兒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更在無形中保護了本土文化。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好兒歌

三、兒歌使幼兒的常規教育變得生動有趣、效果更好

幼兒園是一個集體,幼兒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都在這個集體中進行。幼兒的大多數本領都要在這個集體中學到,大部分行為習慣也都要在這個集體中形成。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如果運用居高臨下的姿態、指令性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教學,那麼效果必當適得其反。幼兒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保護他們的想象能力,運用他們易於理解的,能夠快速接收的方式進行教學,兒歌便是最好的方式。

四、兒歌促進師幼互動、幼幼合作,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兒歌在幼兒教學中的突出優勢很明顯。其淺顯易懂、節奏明快、舒朗活潑的特點能夠與幼兒好奇心強、興趣濃厚的學齡特徵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多地與幼兒進行互動,開展遊戲教學,將兒歌融入其中,利用兒歌傳唱的形式,及時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這樣,不僅達到了教學效果,而且能夠拉近教師與幼兒的距離,也促進教師以後的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師幼互動的教學形式,拉近了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距離,使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形成三方聯動,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應用好兒歌

作為幼兒教師,使用幼兒易於接受、更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能夠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促使他們在日常遊戲、交流中便輕而易舉地接收了知識,兒歌作為一種最簡單易行的教學方式,融入課堂,教學效果顯著。然而其運用方式也值得斟酌,教學過程中不能脫離課堂內容,只有與課堂內容完美結合,才能真正達到兒歌的教學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