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家居經銷商規避幾個“坑”

全文共1905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 作為家居行業一個弱勢的群體,經銷商已經生存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讓經銷商的生存際遇雪上加霜。於是乎,來自家居賣場與廠家的各種幫扶救助政策與措施紛沓而至,真是病毒無情,人間有情。


正當給家居行業一個大寫的贊,結果,你猜怎麼著?

居然有人在疫情當前?偷偷給經銷商“挖坑”!

作為家居行業一個弱勢的群體,經銷商已經生存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更是讓經銷商的生存際遇雪上加霜。於是乎,來自家居賣場與廠家的各種幫扶救助政策與措施紛沓而至。有出於真心拉經銷商一把的同行者,也有打著“自家算盤”的心機人。而此時如果有人還要“算計”經銷商這個群體,那真是良心大大的壞!


然而,確實有人還是良心大大的壞,怎麼個壞法?就是“挖坑”,誘導經銷商來跳。且看!

第一個坑:

家居賣場幫經銷商貸款度難關‍

在疫情當頭,本來就不景氣的家居行業,更是屋漏偏遇連夜雨。在此背景下,家居賣場提出了幫經銷商貸款以渡時難。乍一看,有點患難之時見真情的感受,畢竟是同一條船上的人。可是,當你再往深處細細一想,又讓人頓感不安!

首先家居賣場說:“可以給經銷商貸款”。

然而,貸來的錢並不會流到經銷商的帳上,銀行撥給的錢都流向了家居賣場的帳號,而還貸與利息則需要經銷商來支付。這不是在幫家居賣場續命嗎?


其次,貸款之事一旦攤上了。無論疫情給市場帶來的“後遺症”孰輕孰重,經銷商在租金的談資已處於完敗的境地。因為經銷商有貸款可以支付,且受到合約的束縛,已無退身之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如此一來,本以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經銷商,而事實上卻是幫家居賣場續命的一個大坑,栽進去了可能就再也出不來了。

第二個坑:

廠家降價誘導經銷商壓貨

疫情之下,經銷商是生存力最弱的群體。為了應對疫戰對經銷商帶來壓力,此時,有些廠家祭出拿貨價比平時少10個點的讓利政策。

沒錯,作為單價基數不低的傢俱產品,讓利10個點確實有誘惑力。只是對於家底並不殷實的經銷商,此時,你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了。

在現金為王的當下,若經銷商把手裡流動的資金用來壓貨,一是要想短期內是否能將貨賣出去,如果貨賣不出,這種壓貨無非是在幫廠家清減庫存,尤其手裡資金不足,通過借用外債來壓貨的經銷商更是在“玩火”。顯然,若廠家以壓貨方式低價讓利的“降價”幫扶,最終的導向不是在為自己續命,而是在幫廠家續命。


從合理處理資金的效率看,不管是用現金還是舉責來“壓貨”,都不是明智之舉。從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來講,合理的比例是1:5,而用來壓貨只能做到1:1。再說,從當前快速暢達的物流體系分析,全國多數地區物流配送一至兩天都可以到貨,距離再遠的基本三天也能到貨。經銷商壓貨,完全沒有必要。尤其在以“現金為王”的特殊時期,留著為自己續命,還是拿來幫別人續命?千萬錯不得,一失足將成萬古灰!

第三個坑:

廠家鎖定產品,以訂金享優惠方式助推經銷商‍

廠家指定其公司的其中一款產品,客戶預交訂金,可享受比平時更大的優惠價成交。如,平時標價2萬元的一款沙發,預交訂金的客戶只需預付200元訂金,就可以1萬元的價格成交。

這很容易被解讀為廠家幫經銷商在促銷。而細究探討,傢俱銷售是一個恆數,則這個客戶購買了就不會再重複購買。而這種以犧牲經銷商利潤為代價的促銷,並不是在幫經銷商。經銷商沒有了合理比例的利潤,就不能實現盈利,不盈利就是在為自己挖坑。


最終的結果是廠家的庫存清減了,收回了資金,而經銷商卻在做無用功。淪為他人做嫁衣的命運,得到續命機會的同樣是廠家。

在艱難的歲月,每個人都想自身保命,甚至會借用“利他”之名來為自己續命。當然,也確實有部分同行者是出於真心實意,如紅星美凱龍、月星家居等,以真金實銀減免租金來幫扶經銷商,這些患難與共的做法更為實際。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商海的真與假,從來都是難以分辨。以畸形的行走路徑發展壯大的家居行業,在多事之秋的年月,於經銷商而言,坑多且深,請走好!在不平的路面行走摔倒了,尚能爬起來,而摔進別人挖好的深坑裡,未必能再爬出來!

切記!走好!活著,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