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前世今生

#月薪萬元—新作植計劃開啟#

漢字是人類文明的載體,中華文明之所以淵源流長,成為世界唯一未中斷的文明,漢字功不可末。漢字發展大至經歷了以下的發展歷程:

漢字的前世今生

遠古氏族社會是漢字萌芽階段。那時漢字其實僅僅是個符號,更像是一幅圖像,因為符號刻在陶器上,故被稱作陶文。在距今六千年的黃帝時侯,有一個關於倉頡造字的美麗傳說。據說倉頡一天因觀地上鳥獸之足跡受啟發而造出許多字。玉帝曾降旨下了一場穀雨以表嘉獎,鬼神卻因倉頡造字洩露天機而哭泣。後人也把倉頡視為文字始祖。

漢字的前世今生

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種成熟的文字。那時象形、會意、指示、形聲、轉註、假借六種造字方法都已形成。日月山水等字如其形被稱作象形;刃本未等在象形字某一部位指一下便是指示;休旦明兩個象形字放一塊讓人領會意思便是會意……這些造字法一直被後世所遵循。它之所以被稱作甲骨文,是因為字刻在龜甲和獸骨之上。

漢字的前世今生

西周春秋戰國時的文字被稱作金文,和甲骨文命名原則一樣,都是依據書寫材料來命名,又被稱作鐘鼎文,銘文(這是一個青銅的時代,青銅多用作鐘鼎等禮器的製作,同時青銅也被稱作金)。此外,還有石籀文,所有這些文字和甲骨文又都被稱作篆文(大篆),這是依據字的寫作特點來命名的。這時同一個字的寫法都是很多的,字的部首形狀的寫法及字的結構位置是很散亂的。

漢字的前世今生

秦朝起初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秦一統江山以後,書同文,把漢字的寫法都進行了統一,同時對筆畫進行了簡化,故稱作小篆。

秦朝時刑法嚴,犯人多。獄吏為了書寫方便,把小篆進一步簡化,創造出隸書。 東漢末年在隸書基礎上又發展出楷書,又叫真書,楷書方方正正,書寫嚴謹規範,實用性強。

在魏晉南北朝時,漢字已不僅僅是一種實用性的工具,更是一種藝術性的創造,一種美的追求。此時飄若游龍,驚若奔馬,仙風道骨的草書應運而生。同時兼具楷草二書特點的行書也誕生,並從此以後成為我們大多數文人的不二選擇。

在人類歷史進入近代之際,曾經的天朝上國被西方近代文明打的一敗塗地。此時有一批知識分子對中華文化自信心也轟然塌陷,有人甚至提出廢漢字運動。幸而只是曇花一現,漢字並未遭殃。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為了早日追趕現代化,普及識字率,故簡化了漢字。自此大陸簡體字取代了繁體字,但大陸之外港澳臺等地區至今使用者著繁體字。

中華漢字歷史悠久,如一位飽經世事的老人,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不斷成長著變化者,它以後也必將一如即往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注入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