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辽篮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写下这样的标题,就连小李自己都觉得,自己还算不算是一个合格的辽篮粉丝。

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球队,能长盛不衰呢?要知道,在小李很小的时候,学校里面就有一种学生,叫做“篮球特招生”。会打篮球的学生,似乎天生自带特殊气场。即便学习成绩一般,也不影响其浑身的光芒。这体现了,在辽宁,篮球是多么深入人心的字眼。

但遗憾的是,冷静想一想,辽篮上个赛季的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认清现实。

1,伤病,一个跟一个,摧毁了辽篮锐气。

承认吧!辽篮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从贺天举开始,辽篮几乎一年伤一个。贺天举的髌骨,折了。然后,李晓旭的跟腱,断了。后来,赵继伟的脚踝,掰了。再然后,韩德君的掌骨,裂了。

下一个会是谁?不知道。希望再也没有。

伤,可以痊愈。但是状态找回来,却难上加难。贺天举的伤,让NBA名宿沦为替补。李晓旭的伤,让的投篮准星下降明显。赵继伟的伤,让他自己也哀叹力不从心。韩德君的伤,会带来什么影响,目前不得而知。但肯定的是,这位辽篮的顶梁柱未来的投篮手感,会受到影响。

试想,如果这些伤病统统没有,辽篮会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呢?

更可惜的是,在这些主力一个接一个伤退之后,没有合适的人站出来顶替。这让辽篮的锐气,一点一滴地被消磨。折戟“疆场”,在所难免。

2,队伍结构畸形,辽篮就像在“走钢丝”。

承认吧!辽篮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辽篮队伍里,从来都自诩“后卫线豪华”。其意义,无外乎人对多,水平好。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么多后卫,严重挤压了其他位置的空间。相比哈德森、郭艾伦、赵继伟、高诗岩、鄢手骐五个后卫而言,三四号位捉襟见肘。贺天举、丛明晨、刘志轩,表面上看是三个人,实际上顶多算俩。因为刘志轩并非专业锋线,贺天举是铁打替补,丛明晨年轻稚嫩。

这样一来,辽篮不得不铤而走险,就是利用内线韩德君的牵制效果,来极大发挥后卫线的能力。这和走钢丝差不多。只要内线一塌,钢丝一断,灾难就会降临。本赛季韩德君的受伤,就是钢丝断裂,其后果,大家已经有目共睹。

3,经济实力偏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承认吧!辽篮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辽篮到底缺不缺钱,我们身为旁观者,自然不知道实情。但是,从本赛季的高层运作结果来看,辽篮应该的确不宽裕。这种不宽裕,从韩德君伤退后没有更换外援就看得出来。很显然,韩德君一下,如果还想夺冠,应该立刻有新的大外援补上来。事实是,辽篮按兵不动。这里的原因,可能考虑到磨合程度是否理想的问题,也可能有经济实力不允许的因素在。毕竟,当时的辽篮,很可能因为运作周琦的加盟,而把预算开到最大,不想承担新的成本。

但是,CBA,说白了,是依托于市场的篮球经济体。如同国家间的战争,打到最后,拼的都是经济实力。广东队、新疆队都养着三外援。冠亚军,都被土豪拿去了,这足以说明钱这个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绩的走势。

对此,辽篮怎么补?怎么改善?希望在哪?

4,人员流失严重,年轻人纷纷出走东北,辽篮后继真有其人?

承认吧!辽篮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郭士强指导从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辽篮很特殊,只有外国球员,很少有外省球员。就是说,辽篮的队员,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辽宁的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队员们之间手足情深,彼此熟悉,更能打出团队效果。

然而,这有一个前提——东北确实留得住本土人才。

不争的事实是,随着经济发展格局的不断改变,本土人才的流失已经越来越严重和明显。未来的年轻人有多少?这些年轻人中能打篮球的有多少?能打篮球的年轻人中,愿意奉献家乡球队的又有多少?所谓辽篮“后继有人”,是确有其事,还是自欺欺人?

5,缺少慧眼伯乐,千里马再难脱颖而出。

承认吧!辽篮夺冠,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自古英雄出少年。这是历史的定律。因此,能发现英雄,识得千里马的伯乐,至关重要。其实,一直以来,辽篮似乎总会受到伯乐们的眷顾。韩召善发现了韩德君,并且在关键时刻和韩德君促膝长谈2个小时。最后,韩德君动情表示:“只要你干,我就干”。

宫鲁鸣发现了赵继伟,将其提拔到国家队委以重任。事实证明,赵继伟的灵性和大局意识,超越了同龄人的想象边界。

蒋兴权发现了李晓旭。当1990年出生的他初初站在赛场上时,人们无不感受到辽篮的蓬勃朝气。

但是近些年,辽篮似乎没有强力新人被挖掘出来。当然,或许实际上也有,只是还没有拿到牌面上。但是从咱球迷的角度来说,总是感受不到眼前一亮的惊喜。辽篮下一个耀眼的希望之星,尤其是油漆区里的那个优秀新人,你在哪里?

所有这些,都是不成熟的猜测。作为辽篮粉丝,真诚地希望,上述所有想法,都是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