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琅琊區:“三問”激活力 活力促發展

一問緊迫感怎麼樣?琅琊響亮作答:攻堅克難!

二問思想解放怎麼樣?琅琊人堅定回答:敢闖敢幹!

三問釘釘子精神怎麼樣?琅琊用行動應答:久久為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滁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決勝之年和“十四五”謀劃關鍵之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針對市委“三問”,琅琊全區上下以攻堅克難、敢闖敢幹和久久為功的精神迎挑戰、打硬仗、戰疫情、抓發展。連日來,琅琊區各部門各單位在“三問”激發的精神動力下,以“四送一服”雙千工程為抓手,真情服務、精準幫扶,加快暢通經濟社會動態循環系統,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力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決勝時刻交出人民群眾滿意的琅琊答卷。

抗“疫”發展兩不誤

連日來,位於琅琊經濟開發區拓展區的元氣森林飲料生產項目工地上,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一派繁忙景象。據瞭解,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佔地214畝,為中外合資企業,旗下產品有燃茶、元氣水、酸奶等,產品暢銷香港、澳大利亞、東南亞國家等地。項目建成達產後,可實現年產約3000萬箱健康飲品,年銷售收入約8億元,年均稅收約5000萬元。

經濟發展快,要靠項目帶。為減輕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琅琊區始終把搶抓項目建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加快把工作思路轉化為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計劃清單,對於能開工的項目力爭早開工、早建設,對於在建項目要搶工期、搶進度,對於續建項目力爭早竣工、早見效。該區區委、區政府抽調專業精幹人員,成立全區工招園、現代服務業、城市建設、現代農業文旅健康等4個工作專班,高位推進項目謀劃招引建設,築牢經濟發展基石。目前,全區35個億元以上續建項目已全部復工。

這邊項目建設緊鑼密鼓,那邊招商引資熱火朝天。

“要把上大項目作為今年招商引資工作重中之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尤其是當前複雜的疫情防控形勢,招商引資要注重創新、務求實效”……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3月11日上午,琅琊區召開招商引資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吹響了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奮力開創現代化新琅琊建設新局面的衝鋒號角。

儘管不能外出招商,琅琊區全面推行“線上招商”活動,通過“不見面招商”,利用互聯網、微信、短信、郵件、電話等線上方式,加強與浙江中採、徽昂光電項目等12個重大項目線索的溝通聯繫,瞭解投資需求,推進洽談進度。1月以來,該區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個;其中20億元項目1個,4月將如期動工。

產業升級謀突破

1月18日,由廣東先導集團投資20億元的紅外光學與激光器件產業化項目正式落戶琅琊區。據悉,該公司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專業從事稀有金屬及高端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和回收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約佔30%的國際市場份額,投產後年產值可達50億元,年納稅約2.39億元,新增就業1200人。此次先導紅外光學與激光器件產業化項目的成功簽約,既是提升琅琊區產業檔次的新引擎,也是加快產業優化升級的新契機。

2020年,琅琊區聚焦非織造新材料產業,持續強鏈延鏈補鏈,重點加快天航母嬰產業園、爸爸的選擇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創省級無紡布產業集聚區。強化企業分層分類指導,加快推進企業“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家以上,推動金春股份上市。大力實施“兩化融合”“互聯網+”等工程,鼓勵傳統企業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進程,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5%以上,新增“專精特新”企業5家以上。

“作為和南京市毗鄰的地區之一,琅琊區把‘對接大江北 融入長三角’作為產業升級的發力點。”琅琊區發改委主任朱全文說,琅琊區依託南京都市圈合作共建決策,精準對標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聚力發展工控芯片、安全芯片和新型顯示芯片,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引導九華藥業、坤大生物、順鑫盛源等區屬企業增項擴能,加快元氣森林飲料飲品項目建設,進一步做大食品醫藥產業。同時聚焦非紡織材料、智能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現屬重點產業,完善政策配套,緊盯行業龍頭企業和品牌,著力承接長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產業轉移。

提升服務軟實力

近日,安徽金春無紡布股份有限公司因上市需要辦理廠房不動產權證,因受疫情影響全市行政服務全部暫停營業。琅琊區委副書記、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王政得知後立即聯繫滁州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幫助企業在短短一日內就完成全部產權登記申報手續,目前該企業已經拿到了廠房產權證。

“街頭的餐廳、酒店和網紅店紛紛開門營業,宅家的人們也開始走出家門享受春光和美食。”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劉磊介紹道,餐飲行業在老百姓一日三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科學引導餐飲行業有序復工復產,成為當前全區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餐飲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為此,該區出臺“不見面審批”、預約辦理、線上培訓等措施,制定30條細則,對所有提出餐飲服務許可申請單位,全部現場進行核查,符合條件的發放《餐飲服務許可證》。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企業強則產業強,企業興則經濟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土壤,更是保障。截至目前,全區累計解決網上企業開辦問題70餘個,幫扶5戶復工復產企業完成擔保貸款2360萬元,1戶復工復產企業使用過橋資金800萬元,搭建起全天候網絡招聘平臺,提供崗位2300餘個,簽訂就業合同17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