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在《紅樓夢》裡,元春封妃一事,可以說是讓百年基業的賈府登上了家族的巔峰。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畢竟,在封建時代,一切以皇帝為核心。能進宮伴君,雖然說是“伴君如伴虎”,但總是一份難得的殊榮。而四大家族裡,唯有元春獲此殊榮。

我們都知道,賈府以軍功發跡而獲得國公的爵位。但行伍出身的人,在太平時期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賈府也一樣,亟需轉變。

雖然賈府最初的轉變,或許也是正兒八經地選擇了科舉。比如賈敬曾經高中進士,實際上應該就是賈府“扭轉乾坤”的得意之作。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然而,賈敬原因不明地出家修道,放棄艱難獲得的進士身份不算,連祖傳的爵位也不要了。這一定程度上也打亂了賈府的計劃。

“十載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之路並非坦途,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而賈府自身的勢微,已經到了迫不及待的地步。所以,為了解燃眉之急,讓玉字輩的大小姐元春進宮,或許也是劍走偏鋒的一招。

實際上,元春進宮很多年裡,基本上就是默默無聞地過來了。甚至連封妃這樣的大事,都是突然從天而降,一開始還讓賈府上下都震驚不已。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這就疑問來了,既然賈府有很迫切的希望,希望賈府子孫能奮發向上,從而反哺家族。為什麼文字輩的大小姐、也就是黛玉的母親賈敏卻沒有進宮,反倒是選擇姑蘇林家這樣的清貴之家?

要知道,姑蘇林家,雖然也是五代列侯世襲,但到林如海這一代已經沒有爵位了。甚至很大可能,在賈敏嫁入林家之時,林如海也還不是什麼當朝探花,頂多也就是一個舉人而已。

我們也都知道,賈敏是賈母文字輩唯一的小姐。按說大家閨秀的女子,在婚姻上更多是政治聯姻,就像元春進宮“嫁給”皇帝一樣。而賈敏聯姻林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對賈府的幫助實在有限。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雖然賈敏嫁給林如海,表面看上去沒有元春那般風光,但從婚姻幸福的角度來看,賈敏比元春就要幸福一萬倍了。要不然,元春省親之時,也不會哭著對父母說皇宮是“那見不得人的地方”。

也就是說,似乎賈府就願意容忍賈敏更少為家族效力,而是為了她自身的幸福選擇。為什麼賈敏就能一定程度上“自主”,不是像元春那樣成為家族的犧牲品呢?

這裡面的原因,我認為至少有三個以上。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首先,賈府雖說早就有了棄武修文、另覓出路的打算。但在賈敏這一代,重擔還暫時落不到賈敏這個女流之輩的肩上。文字輩裡,出了一個優秀的賈敬中了進士。

有了進士名頭,仕途已經有望。再加上賈府自身的資源,只要賈敬不是中途變節,必將成就不小。這樣,身為女兒的賈敏,也就不至於讓被家族產生滋生送入宮中的想法。

其次,據“冷子興演說榮國府”裡的交代,賈敏這一代也是有“四個姐妹”,而賈敏是賈母唯一嫡親的女兒。以賈母后期在賈府的行事方式來看,有點“護短”或許也未可知。很可能,進宮的重任也就落在了其她三個庶出的女兒身上。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當然,這或許也只是一個想法,未必真的實施。在《紅樓夢》裡,賈敏三個姐妹的去向成迷,但總不會也是入了宮那麼巧的。

最後,賈敏嫁給林家,其實更是體現了賈府“放長線釣大魚”的戰略眼光。從林如海在仕途上的表現來看,賈府的判斷是很準確的。從高中探花開始,一路做到了蘭臺寺大夫、後來外放為兩淮巡鹽。

這兩個官職,儘管品級都不算高,卻都是直接為皇帝服務的。假以時日,只要林如海不是“年近半百”而早死,和賈府這樣的公卿世家互為呼應,足可以平步青雲、反過來維護賈府的利益。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最後,賈敏未能進宮的原因,或許也和個人的性格有關。

雖然賈敏真實性情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觀其女而知其母。我們從黛玉身上基本能還原大部分賈敏的性情:蕙質蘭心自然不在話下,心思細膩也是必然的;嬌生慣養或許也有,但不至於無理取鬧。這兩個原因,都決定了賈敏不是很適合進宮伴君。

相對而言,在皇帝身邊的人,最好是那種凡事大度、對所有事情都能做到視而不見的人。不吃醋更不會耍小性子。這些問題在民間是小事,在宮裡那可是有株連九族之險。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而賈敏和林如海婚後,林如海的“幾房妾室”都無一所出。不得不讓人懷疑,賈敏千好萬好,在感情的佔有慾上,或許也和王熙鳳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這樣的手段用在林如海身上無傷大雅,用在皇帝身上,那就有可能讓賈府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以賈府識人之明,自然看得透徹,所以也就沒有提及賈敏進宮的事情了。

而元春和賈敏比起來,有哪些不同呢?或者說,有哪些原因導致元春就更適合進宮為家族做出犧牲呢?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而在《紅樓夢》裡,有關元春的描述也不多,唯有從旁來得到更多的佐證。

首先,到了玉字輩這一代,賈府四春大家都以熟知。既然有了四個女姐妹,而且都是正牌的小姐(無關嫡庶),即使賈府想通了要走進宮這條捷徑,也已經有了多個選擇。既然有了多個選擇,也就意味著每一個都不是難以捨棄的。

元春也不例外。說的難聽點,舍掉元春這一個,對賈府來說,也還有三個姑娘,不至於有敬、赦、政、敏那樣的唯一女孩之痛。

其次,元春的身上的個性,或許也更適合進宮伴君。從元春自幼跟隨賈母長大,賈母出身的史家,比賈府更多一些人文氣息。元春自幼也有教導弟弟寶玉讀書的做法。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這一切也充分說明,元春身上有一種耳濡目染而來的“母性與仁慈”。這份大度,或許是賈敏所不具備的。

所以,後來元春省親時的表現,依然是那麼雍容大度。作為玉字輩女子裡的大姐,元春也充分展示了賢妻良母的風範,不但還是像進宮前那樣摟著弟弟,也充分流露了對家人的惦記與親情。

從從元春的詩文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她可能沒有黛玉或寶釵那樣的飄逸靈動,但更多一些穩重平和。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這就是一個人的心性決定的。並非元春不懂得欣賞,從姐妹們的詩詞裡,一眼就發現了黛玉的最佳。這一切,都足以說明,元春的“穩重”,是到了骨子裡的。這樣的人、才能在宮裡立足並逐漸成長,乃至封為貴妃。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細節,就是元春看到大觀園的奢華之後,多次流露出“不安之情”。

雖然從皇家的禮儀上說,只要不簪越、任何奢華都不算過分。但元春依然抱有一種謹慎的作風,這正是生而就有的心性與後天步步小心的產物。相對於黛玉而言,元春才是真正的“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行一步路”。

元春被送進宮,最後當了貴妃,黛玉的母親賈敏,為何卻嫁給林家?

而賈敏在這些方面和元春比起來,就顯得不是那麼特別合適進宮了。因此,元春能進宮封妃,而不是上一代的賈敏,這是賈府充分權衡了多方得失的結果。當然,其中也有賈母的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