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三个月存款6.5万”

2020年,你有被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折磨到六亲不认吗?

网上看到一个案例,一个小伙复工后,刚到公司,老板就给了3个选择:要么自愿降薪,要么工资延后3个月发,要么走人。

老板说得很直接,公司账上的钱只能支撑一个月,但看眼下情形,业务恢复至少要到五一以后。

因此他给了全体员工3个选项,不愿意的也理解,直接办手续就行,但只能结清本月工资,没有余力赔付,大家想告就去告吧 。

遇到这样的不可抗力,老板不容易,小伙完全理解老板的处境,只是平时从不存钱的他,一下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推迟复工,企业降薪裁员,行业龙头破产……

受疫情影响,企业的一系列无奈之举,让许多原本就没有多少存款的年轻人一下子慌了神。

然而,早已习惯超前消费的年轻人,怎么去控制自己那双忍不住买买买的手和那颗蠢蠢欲动的心呢?


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三个月存款6.5万”


这个时代,各种网络平台、媒体、APP都在鼓励高消费:

《别在该买买买的年纪谈省钱》、《你购物车里的东西太LOW,配不上你的人生》、《不给你买iPhonex的男人,不配说爱你》……

这些经过精心打造的广告软文,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每天研究如何击溃你的意志力。

他们使用各种技术,研究你的喜好、需求,把五花八门的商品、内容推送到你面前,引导你今天剁手,明天后悔,却依然乐此不疲。

显然,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但他们鼓励你消费,会管你突然失业了怎么办,家人生病了怎么办,孩子没钱去培训了怎么办吗?

不会。你只有老老实实地存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不能保证,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会不会瞬间击垮你脆弱的经济防线。

有存款,才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能省钱,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前几天,某知名科学博主说,中国能扛过这次疫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有存钱的观念,即使暂时停工一段时间,也能勉强撑过去。

而西方人靠信用消费,停工就会带来很大的损失。

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虽然这届年轻人大多存款为0,还债台高筑,但在节俭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大多中国人还是有点存款的。

存款怎么来?控制消费。

一位大V转发了这个博主的微博,说:这两个月宅在家没用上的“日用品”其实都不是“必需品”,以后可以从消费清单里尽量划掉了。

这条微博下,有一条醒目的评论:楼主说他因为疫情,3个月没消费,多了6.5W的存款。

当然,这和楼主本人的高工资和理财能力脱不开关系。

但这似乎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控制消费欲,是增加存款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三个月存款6.5万”


这方面,我妈妈就做得很好。

嫁给爸爸的时候,家里还住着用泥土筑的土房子,还有很多因结婚欠下的债要还。于是,爸爸每月的收入几乎都拿去还债,妈妈几年都没买过新衣服、新鞋子。

印象中,我和姐姐从小就没有零花钱,更别说去吃零食或是小吃了。姐姐的衣服是别人家给的,我的衣服是姐姐穿剩的。

就连水果,好像也是从十几岁才开始吃的。以往街上走过一个卖水果的小车,邻居都会买给自己孩子吃,我和姐姐只有流口水的份儿。

十五年后,妈妈突然说要盖新房子。我很疑惑,家里不是很穷吗,哪里还有钱盖房子?

不想老妈凑了凑,又问亲戚借了点,还真的把新房子盖起来了。

我本以为,这辈子能住上新房子就已经很满足了,住楼房是不可能的事情,父母都老了,哪里还有精力再去买楼房呢?

又过了十年,我还在上大学,父母突然告诉我,家里买了一套楼房。

我又惊又喜。

虽然这套楼房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买的,实际支付的价格也比楼房本身的价格低,但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已经是又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了。

这个时候我也长大了,了解父母赚钱有多不容易,也知道盖新房和买楼房的这些钱,并不能说是赚的,而是妈妈一点一点攒下来的。

直到现在,妈妈穿着的秋衣秋裤还是十年前买的;衣柜的镜子已经打坏十几年了,从来没换过;家里用了十多年的铝锅,已经磨得锃亮锃亮了。

按照妈妈的话来讲,她一年基本上没有开销。

家里吃的蔬菜要么是自家院子里种的,要么是亲戚给的,从来不用去菜市场买;偶尔买些水果,一个人在家的她能吃好久;衣服也不买,穿我和姐姐不穿了的。

一到冬天,妈妈就穿上了那双我穿过的运动鞋。大约是我高一的时候买的,已经八年了,我穿了两年就没再穿,然后妈妈一直穿到了现在。

所以买楼房的钱、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的钱,都是妈妈一点一点省下来的。在她身上,我也实实在在看到了省的力量。

能省钱,是一个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

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三个月存款6.5万”


很多人会用“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驳斥这个观点,认为只要赚的钱够花了,不用克制也能存下钱。

但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情况往往是:月薪3000,月光;月薪7000,月光;月薪1万,月光;月薪1.5万,还是月光。

如果你觉得现在赚的钱不够用,那么就算你赚到比现在多两倍的钱,还是不够用。

生活中不是你没钱可存,而是你没有这个意识和习惯去做这件事。

那个被许多人奉为“富人思维”的观点,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巴菲特是说过,一旦你有了省钱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袋。但巴菲特还说过,自己的财富秘诀就是:储蓄,投资;继续储蓄,继续投资……

所以当他还是个报童的时候,就开始存钱了。

《富人的28个理财习惯》里也有这样一段话:

挣钱有时候就像赛跑,要想参加赛跑,就得有赛跑的资格,比如需要鞋子、体力等。什么是赛跑的资格?就是首先得有一笔储蓄。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人思维”?

真正的富人思维,是懂得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拥有储蓄能力,并学会投资“思想”。

“贫穷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穷人没有有效地利用资源和留存收益,大量本该被用作未来发展的资本开支被浪费了,因此最终陷入了贫穷之中。

有研究者发现,非洲的农民事实上并不是真的没钱投入再生产,而是把很多积蓄用在购买电视机和葬礼上;要不就是因为不愿给自己和孩子打疫苗,最后花更多的钱治疗疾病。

你可能会说,富人思维,说的是要学会花钱省时间。

但富人通过投资时间,是为了产生更高的价值。比如,为了把消耗在家务事上的时间用来做更多有价值的事,于是买了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

如果你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在阅读学习这些让自己增值的事上,那这个钱该花,但如果你是用在看剧刷手机上,那花的就是冤枉钱。

极少有人能一开始就花钱买时间,大多数年轻人都要先拿时间换钱,提升时间的利用率,当自己的时间产值越来越高时,才有底气花钱买时间。


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三个月存款6.5万”


从去年十月份第一次涨工资,我就开始了每周存钱的计划。支付宝上的蚂蚁星愿很方便,我从一开始的100、200,到现在每周存500。

也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我就存到了小几千,随即就加上了每月工资理财、基金定投、笔笔攒。

笔笔攒的效果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我设置了每支出一次就攒入10块钱的自动攒钱模式,结果还没到一个月,我就攒了500块钱。

原来我一个月的消费次数已经超过五十次了,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于是,钱不知不觉就这么省下来了。

现在看看自己的支付宝,也有一丢丢存款,虽然金额不大,但是比起其他还在每月负债的人来说,我也有些得意了。

至少,我不是卡奴。

有人说,当我们在说钱的时候,我们其实在说的是换来的爽。

钱,是所有欲望的外在凝结,我拿着它感觉爽,是因为它能满足我各种各样的欲望。

不省钱的时候,人就陷入到了身边无数欲望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而省钱,就是在倡导一种克制欲望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会让我们不沦为欲望的奴隶,成为自己的主人。

成为自己的主人,比不知所以地消费,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