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給孩子吃保健品、營養素?吃什麼好?

“幾乎每天都有家長問我,要不要給孩子補鈣、補鐵、吃益生菌...今天要認真說一下,中醫所認為的兒童養生究竟是怎樣的,大家每天給孩子吃那麼多保健品、營養素,究竟合不合理。”

本文是【許尤佳育兒】(ID:xuyoujia00)出品,每天更新

該不該給孩子吃保健品、營養素?吃什麼好?

孩子一出生,家長就會給他補充各種各樣的保健品、營養素,現在這幾乎是一種常態了。很多孩子的保健品、營養素是打出生開始幾乎沒斷過的。家長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更健康,體質更好,長的更高更聰明,那就要先弄清楚:這些保健品怎麼吃才能達到這些效果?

什麼是保健品?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說法,也叫功能性食品。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營養素是指食物中可給人體提供能量、構成機體和組織修復以及具有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成分。

保健品是食品,不是藥品,不能用來治病!如果病症明顯,必須在正規醫院就診治療,而非自行服用保健品,尤其是對孩子的治療!

西醫叫保健,中醫叫養生。

保健的本意是指保持和增進人們的心身健康而採取的有效措施。這在中醫叫養生。中醫用增強體質,協調人體內部各臟腑機能和外部與自然的融洽來減少疾病發生的幾率,所以也叫治未病

我經常說:養生,最有價值就是在兒童。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這麼注重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素、保健品的原因。

給孩子補充營養素

應該關注哪些重點?

家長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兒童營養素、保健品,各種劑型、各種品牌、國內國外等等,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關鍵問題。以下這幾點,要重要得多:

▌瞭解孩子體質特點比了解保健品的品牌更重要。

很多家長每天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各種各樣的營養素,比如說補鈣,家長可以把不同劑型不同品牌的區別和優劣說得頭頭是道。經常有人問我,哪個牌子好,老實說我還真不太瞭解。

家長對自己孩子的體質特點的觀察和學習花的時間卻很少,而這才是最關鍵的。判斷”好不好“就是要看”合不合適“有的鈣片動輒幾百塊,是不是真的就合適?效果就會好很多?大家沒有判斷的標準。

該不該給孩子吃保健品、營養素?吃什麼好?

▌什麼時候停止吃和什麼時候開始吃,同樣重要。


大家普遍認為,好東西只要吃就是好的。比如DHA,說明書說健腦,那就給孩子吃,但是吃到什麼時候應該停下來,家長完全不關心。


過猶不及,任何東西吃多了都是不好的。過分補鈣,兒童腎結石案例頻出;過分補鐵,傷害脾胃腸道;長期吃益生菌,可能你需要的時候再吃就不會有效果了。


營養素的補充應該都是階段性的,不能是長期無止境的。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不吃,是一樣重要的問題。

▌能不能吸收,才是最重要的。


營養素吃了等於吸收了嗎?其實並不見得。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如果家長關注的是孩子是不是吸收了,就會了解孩子的體質特點和一些健康表現,只有通過這個才能判斷孩子是不是吸收,給的量是不是夠,會不會過多,劑型是不是有效。


但是幾乎很少有家長,關注這個問題。



給孩子補充保健品、營養素的總原則

西方營養學多是強調食物本身,以物為本。中醫的養生更重視個體情況,具體個人的情況在某個階段某個地方是否適合,以人為本。孩子的生長髮育快,情況變化更快,營養的補充更要根據需要進行變化。

▌保健品、營養素不是藥品,不能治病。如果孩子生病,或者一些病理性的問題,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不能靠保健品來治病,即便補充營養素也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尤其是小寶寶。

▌合理判斷孩子是不是需要額外補充。

再好的東西,過量跟不足一樣都是不好的。尤其不要覺得某個產品的功能特別好,能夠增強體質、促進長高、健腦益智等等,就給孩子吃,天天吃。要了解這個產品是通過什麼來實現這一點的,孩子是不是適合。

▌準確判斷這些補充是不是有效。

判斷這些補充是不是有效,主要通過兩個方面:

第一、孩子症狀是否有改善;

第二、孩子消化上有沒有異常。

比如小寶寶枕禿可能是缺鈣,也可能是由於摩擦掉頭髮。那麼就給孩子補鈣、維D、曬太陽。過了兩三週,如果情況有明顯的好轉,那麼補充的就是對的,如果沒有明顯好轉,那就不對證,不用再補充了。

比如給寶寶補鐵,過幾天便便偏紅,那就是相當一部分鐵劑沒有被吸收,那也就要停止或者減量。

▌食療優於補充單一成分的補充。

之所以叫”養生“,就是重在“養”字。不同於”營生“,刻意的規劃經營,養更多是呵護和調整,讓個體自身選擇和發育。

添加營養素之前

必須做好這一點

如果發現孩子需要有額外的補充,那麼就要重視孩子脾胃的調理,營養匱乏,可能是飲食結構不合理,也可能是消化吸收有問題。其中,後者是更為常見的。

脾胃好了,從粗茶淡飯中就能夠吸收到孩子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營養。

孩子好的脾胃,來自於家長的合理餵養。

◆首先,要儘量減少對脾胃的傷害,不要過食,不要積食。

◆其次,孩子脾常不足,需要堅持的保健方法就是健脾。消化能力強大,體質就會堅牢。

◆食療優於添加營養素、保健品。脾胃消化能力好,從日常飲食中就能吸收綜合的、全面的身體需要的營養素。

營養素基本都是單一的或者幾種合成,這對於孩子生長髮育所需要的各種元素來說,是微乎其微的。食物中各種成分更為綜合,個體自我選擇的機會更多。孩子消化好,被吸收的,才是孩子身體真正需要的營養。

兒童營養素補充手冊

以下這些元素,孩子是否需要補充家長要合理判斷,補充的標準只是一個簡單的參考,還是要從孩子日常的表現和消化中來判斷和調整用量。

鈣、維D:

缺鈣的孩子的表現:部分寶寶枕禿、大汗是因為缺鈣。

過度補鈣的危害:過度補鈣目前出現最多的就是低齡兒童長腎結石,如果孩子有尿鹼,或者便便的時候刺痛,就有可能是早期腎結石的形成。補鈣過量的話,會導致鋅、鐵吸收減少。

補鈣食物:多吃牛奶、蝦皮、海帶、海魚、紫菜、油菜、甘藍菜、山楂、胡蘿蔔、黃豆、雞蛋、雞肉等。

鐵:

孩子缺鐵的表現:面色變蒼白、異食癖、貧血症狀。

過度補鐵的危害:很多補貼的問題是在輔食添加的時候。西方提倡孩子的第一口輔食要吃添加鐵的米粉,但是鐵是比較難吸收的,會傷脾。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的脾胃腸道適應,一開始孩子的輔食越簡單越好,越好消化越好。如果孩子便便呈現紅色、深棕色,就是因為鐵劑不能吸收,排洩出來,那就要減少鐵的額外補充或者調整形式。

補鐵食療:畜禽肉類;內臟;豆類及豆製品;黑木耳、紫菜、芝麻。

鋅:

缺鋅孩子的表現:挑食、厭食、異食癖。

過度補鋅的危害:鋅是參與免疫功能的一種重要元素,但是大量的鋅能抑制吞噬細胞的活性和殺菌力,從而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過量的鋅能抑制鐵的利用。

補鋅食療:紅色肉類;穀類胚芽、麥麩、燕麥;動物肝臟;花生、山核桃;生蠔、海蠣、扇貝。

益生菌:

孩子的腸道菌群會自行調節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長期服用益生菌,反而會擾亂內部環境的和諧。西方最新的研究也表明,其實一些菌株是沒有辦法通過口服在體內定植的,就是說,吃了很可能也沒用。一般如果孩子用過抗生素後可以服用1-2周,不建議長期吃。

母乳是益生菌最好的來源之一。

乳鐵蛋白:

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是人初乳的核心組成部分,可以幫助寶寶抵禦外界細菌和病毒感染。但是① 乳鐵蛋白只是提供給寶寶最初的免疫力,而不是提高。② 沒有一種單一食物就能提高寶寶免疫力,需要多種方法配合,如果說非要找一種,那只有母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