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樂的營銷核心:如何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線下交易


可口可樂的營銷核心:如何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線下交易

Photo by __ drz __ on Unsplash

可口可樂的市場正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競爭者不僅僅是百事,還有北冰洋、元氣森林、喜茶這些網紅產品。正如《麥肯錫中國消費者調查報告》發現的趨勢:中國消費者行為正在分化,不同消費群體表現出更加多樣化和差異化的需求——消費者成為品牌競爭的背後推手。

消費者更強調品牌調性與消費者自己理念的契合,相應地降低了對品牌的忠誠度。「零售的本質沒有變,信息觸達的管道變了。消費者在哪裡,我們就去哪裡。我們要真正瞭解每位消費者的喜好,用他喜歡的方式與之溝通,以更細分、更精準的方式,讓每個人覺得這就是量身定製的營銷活動。」日前在上海舉辦的MMA IMPACT中國無線營銷論壇上,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及韓國區CIO張傑這樣介紹可口可樂的營銷願景。

可口可樂的營銷核心:如何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線下交易

可口可樂大中華區及韓國區CIO 張傑

數據獲取與利用的難題

為了應對多樣化和差異化的消費者,可口可樂正在成為全品類的飲料公司,目前旗下有可樂、雪碧、芬達、美汁源、果汁、牛奶、植物飲料、功能飲料、運動飲料等諸多品類,甚至在英國、日本推出了含酒精的產品,並在2018年以51億美元全資收購了Costa咖啡。如此龐雜的產品品類和品牌,需要應對有限的店面空間和貨架,做到精準鋪貨,「千店千面」。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如何從這些品類中挑選出心儀的產品,推送給適合的消費者,也是品牌需要考慮的。這一方面是在渠道上更精益地執行,一方面通過促銷活動對消費者進行引導。這些工作的背後都需要有數據做支持,以及相應的運營能力去進行分析。這都是IT部門的責任。

張傑負責大中華區和韓國區的整體信息戰略及交付,支持業務快速增長,推動公司的數字化創新,在部門內部也設了專門的數字化營銷技術團隊,。張傑介紹說:「可口可樂是特別大眾的消費品,每個人都是我們的消費者。但是要通過技術、而非人肉的方式,挖掘消費者數據,做精準觸達。」

難度在於:首先是數據的獲取。可口可樂並不是零售商,也沒有現成的觸點能夠幫助獲取數據,尤其是線下交易的數據;其次是如何利用數據,並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自建CDH(Consumer Data Hub),對「核心」有更強的掌控權

在傳統營銷時代,可口可樂的主要策略是通過廣告和線下門店去觸達消費者。但是,這兩種策略都存在問題。「品牌做市場推廣,到底有多少消費者因為這一次營銷活動去購買,這在傳統時代沒辦法獲得,」因此都需要進行技術革新。對於廣告來說,不僅僅是做品牌的認知度,更需要將線上消費者的流量進行精細化運營,轉化為線下交易;而對於線下門店來說,中國有一千萬以上的售點,可口可樂可以直接服務其中的三百萬個,如何將這些售點與線上流量形成閉環,將流量與交易進行更緊密的綁定,這背後需要很多技術能力,特別是底層數據的打通。

可口可樂有一部分線下數據,即之前積累的、渠道相關的數據,且通過技術捕捉包括陳列、競品在內的線下數據,但是較為缺乏消費者行為數據。雖然身處快消品飲料行業,可口可樂從供應鏈角度來說是一家B2B公司,日常的營銷活動也都是在做廣告,而不是營銷。也就是說,廣告與線下渠道數據並沒有打通。

三、四年前,可口可樂開始自建DMP,以配合數字化營銷。最初的目的,是希望通過廣告獲取的相關洞察和訊息都留在企業內部。換句話說,可口可樂提前其他企業三、四年開始搭建「私域流量」。張傑認為,「流量是生意的核心之一。你是希望把『核心』交給合作伙伴還是希望有更強的掌控權?」可口可樂一方面和騰訊、阿里及零售商等合作方進行流量的合作,同時打造自己的運營能力,可以直接觸達消費者。

張傑特別強調說,如何把線上流量轉化成線下交易,這是工作的核心。可口可樂現在試圖去連接線下的售點,這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需要可口可樂花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和資源才能完成,但必須去做。因為京東、阿里都在佈局線下。如果可口可樂視而不見,錯過這個窗口期,等京東、阿里佈局完畢,等於連接被第三方所掌控,任何品牌(即便是新興品牌)只要付費就可以連接那些售點,服務那些消費者。這意味著品牌的生命線繫於人手,品牌花費精力建的護城河,一夜之間就崩塌了。張傑因此「特別有危機感」。

繼DMP之後,可口可樂又開始搭建CDP。兩者的區別在於:DMP是為了解決媒體投放的優化問題,目前已發展到第三代;而CDP的目標是積累會員,建立可識別的PII,用以識別消費者信息。

張傑特別強調說,中國的數字化進程遠超任何國家和地區,本身即是領先位置,不能從其他市場學習到什麼。可口可樂美國總部甚至希望中國部門提供經驗供其他市場借鑑,所以大中華區在營銷技術方面有較大的自主權。所以,目前可口可樂的CDP和DMP在全球範圍內有兩套方案,一套適用於中國,一套適用於中國以外的市場。

提前半步使用新技術

可口可樂一直關注新技術,這今年以來一直與合作伙伴合作發起「黑客松」比賽,並嘗試什麼樣的新技術會帶來變革。比如設備管理,可口可樂系統在中國佈局了100萬臺冰櫃,其中超過50%的冰櫃已經智能化,我們和我們的瓶裝廠能夠完成採集信息並傳遞到雲端做分析的工作。

這些冰櫃不僅僅是儲存飲料的倉庫,也作為可口可樂的終端和觸點工作著。遺憾的事,因為帶寬和成本的問題,大部分設備只能通過傳感器採集比較簡單的數字。張傑表示,計劃下一步通過設備的攝像頭採集更多信息。好在5G的到來,對數據採集等工作能力都進行了提升。可口可樂因此十分關注,包括5G與物聯網的結合;5G時代消費者互動方式的改變,是否會改變消費者觸點的生態,等等。

「作為一家企業,最關鍵的還是生意。對我們來說,最火的、或者最酷炫的技術未必是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技術才是最好的。」張傑透露說,IT部門的一項責任是與業務部門溝通,防止他們「虛火旺盛」,急於追求新技術並投入使用。「我們還是要腳踏實地,有些新技術未必可以規模化,而這恰恰是可口可樂所需要的。一項技術只能應用於五家門店,那是沒用的;我需要在一、兩百萬家門店投入使用。」

譬如今年重新火起來的區塊鏈。可口可樂在美國嘗試與政府合作,進行溯源方面的工作。但是,張傑認為,區塊鏈的使用需要場景甚至生態,僅僅依靠一家企業做私鏈,意義不大。

而在同樣熱門的AI領域,可口可樂主要在兩方面進行探索:機器視覺和大數據算法。張傑介紹說,可口可樂有2萬個銷售人員,覆蓋300萬個售點,以前的市場調研都是靠「人肉」。可口可樂因此深入運用圖像識別、機器視覺來做營銷洞察,「我們希望未來多一些通過技術完成的市場洞察工作。」此外,可口可樂並不介意與初創企業合作,而更希望在技術成熟期到來之前,較早開始介入,特別是搶在競爭對手之前,提前半步開始使用,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甚至可能產生專屬的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