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

覃振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制度執行力,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切實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指明瞭基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是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強化基層治理、加快鄉村振興的科學研判和工作重心,它準確地把準了“制”與“治”的辯證關係。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上,要突出把黨建、人才、工作等基層制度的優勢運用好、落實好、發揮好,切實提高基層治理的引領力、推動力和聚合力,更好地轉化為基層治理的高效能。

發揮黨建制度優勢,提高基層治理引領力。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基層治理工作要行穩致遠、高效有序,就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的優勢,引領基層治理往科學健康的方向穩步邁進。一是建立責任制度。將基層治理工作納入各級目標管理考核、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履行基層黨建工作責任述職範疇,讓黨組織書記主動謀劃、積極推動,以政治責任加快治理步伐,提高治理成效。二是嚴格落實基本制度。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基層治理重要指示和中央關於基層治理的重要文件,讓基層黨組織成為懂基層治理、會基層治理、善於基層治理的堅強堡壘,成為基層治理的組織員、宣傳員和戰鬥員。三是深華主題教育成效。打鐵還需自身硬。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是繼脫貧攻堅、疫情防控之後的又一場硬仗,是檢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深化主題教育成效的又一考場。要積極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堅持問題導向,把整改落實工作中的硬舉措、好作風堅持下來,推進基層治理往深裡走、往實處走、往心裡走。

發揮人才制度優勢,提高基層治理推動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基層治理要有源源不斷、接續給力的推動力,人才智力是關鍵,必須做到外引內挖,把基層最需要的人才派往農村、留在農村。一是要轉換駐村工作隊工作方向。繼續把最熱愛農村、最富工作激情、最有工作能力的年輕幹部派往扶貧聯繫村任第一書記或工作隊員,堅持盡銳出戰。將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方向轉換為指導推進基層治理、快步實施鄉村振興,不僅僅做監督者,更要做幫工者。二是要統籌安排科技人才。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的關鍵在於科技人才。既要統籌安排好各級科技特派員聯繫覆蓋所有村(社區),又要從產業大戶中注重培養好本土科技專家。就鳳凰而言,要繼續落實好“1+3+1+1”科技扶貧模式,即1個專家,聯繫3個貧困村,成立1個產業黨小組,指導1項產業發展,把人民群眾的精神和精力更多集中到產業致富上來。三是要突出注重鄉賢作用發揮。鄉賢是品德、才學均為鄉人推崇敬重的人,是強化基層治理、推進鄉村振興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村、社區黨組織牽頭成立鄉賢會,搭建平臺,充分發揮他們在產業發展、鄉村規劃、信訪綜治、文藝宣傳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和資源、人際等優勢,引導他們投身到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時代潮流中來。特別要把鄉賢中的優秀分子、產業大戶中的青年農民吸收進黨員隊伍中來,發揮更大的作用。

發揮工作制度優勢,提高基層治理聚合力。人心齊,泰山移。基層治理服務的對象首先在基層群眾。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要想取得基層治理的理想成效,就得充分調動起人民群眾主人翁一般的積極參與度、最大支持力,以黨建引領全民參與的方式換取社會發展的最大公約數。一是切實發揮“1+3”作用。一個黨組織+村民委員會+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是過往農村組織的基本架構,從社會治理架構來講,是比較科學完整的。但在實際中,從組建到運轉到作用發揮,有很多地方都是形式大於實質。要通過嚴格具體地農村工作章程,加上鄉鎮一級黨委政府的督查、駐村工作隊指導讓每個組織科學組建、正常運轉、發揮作用。二是讓“黨建引領、互助五興”落到實處。“黨建引領、互助五興”推行以來,有些地方只是把臺子搭起來了,但互助組互助行動尚未真開展起來,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夠突出。就鳳凰而言,要進一步擴大“一中心三超市”即黨群服務中心、便民超市、農產品展銷超市、愛心超市建設面,以大評小獎、物質獎勵等儀式感很強的形式刺激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助力村、社區加快發展。三是全面推行地“五進小區”治理模式。就鳳凰而言,設立城市工作委員會,在沱江鎮7個城市社區全面推行“微改造”、網格化管理、物業管理、黨建、文明創建“五進小區”基層治理模式。藉助疫情防控工作經驗,依託社會網格化管理,以志願服務者為主體,設立機關大院、樓棟、街巷等“微網格長”。繼續開展社區共駐共建行動,實施在職黨員進社區、進網格雙報到志願服務行動,以黨建引領城市市容、文化、綜治等方面建設奔向更適合旅遊市品質、更易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的發展方向上來。

( 稿源:湘西網-團結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