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店如何用免費模式輕鬆壟斷行業,還壟斷了兒童樂園

21世紀,什麼人的錢最好賺?

老人、女人、小孩

老人想要健康,想要長命百歲,你就賣健康給他,賣長壽給他,賣保健品、按摩椅的就來了;女人想要漂亮,想要好的皮膚和身材,你賣漂亮給她,賣護膚產品、減肥產品的就來了;小孩想要快樂,小孩的父母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於是各種打著“無添加”的食品來了,各種遊樂園、蹦床工廠也來了。

麵包店如何用免費模式輕鬆壟斷行業,還壟斷了兒童樂園

近幾年生育政策放開了,小孩也就越來越多了,所以一些遊樂園的春天也真的到來了,但是這裡面的競爭也很大,因為項目一樣,賺錢的模式一樣,非常的單一。所以,有很多基本上是不賺錢的。

他們一般都是按次收費,一次幾十塊,或者充值會員有優惠,又或者通過送一些優惠券給別的商家進行引流,但是不管他們怎麼做營銷,最終的賺錢模式還是遊樂園。

不過近兩年有一些遊樂園呢開始玩“異業聯盟”和“免費”的模式,怎麼做呢?遊樂園你可以免費玩,只要加微信轉發活動到朋友圈。

免費了會發生什麼情況?就是很多用戶被免費的吸引過去了,免費既然能引來大量的流量,有了流量就有賺錢的方法。

在他的場地裡,不僅僅有免費的淘氣堡,還有其他的賺錢項目,比如,兒童遊戲機,搖搖車,抓娃娃機,賣兒童玩具的,兒童服飾鞋子的,母嬰用品等等,這裡面就包含很多了,總的來說就是圍繞大人和小孩的產品來賺錢。

麵包店如何用免費模式輕鬆壟斷行業,還壟斷了兒童樂園

當你看完可能會說,他這不就等於在自己遊樂園裡面開了一家圍繞兒童的綜合用品超市嗎?是的!但是如果你單純開一家兒童的綜合用品超市,是不是也需要宜傳?宣傳也需要花錢對不對?而且即使你花錢宣傳了,有可能達到這麼大的人流量、曝光量嗎?不可能。

而且遊樂園的成本是固定成本!設備在那放著,來不來人每天都要開啟。

而且人都有不好意思的心理,你去人家那免費玩,然後有些東西你本來要買,價格一樣,你會不會去遊樂園買?

但是這個模式只能是一些大的遊樂園搞得起來,因為投資大,回本慢!這種遊樂園少說也得有個幾千平米對吧。

可能有的人會有些不理解,我們不是說麵包店嗎?怎麼聊起遊樂園了?因為我們下面聊的這個遊樂園模式就是麵包店做的。

麵包店如何用免費模式輕鬆壟斷行業,還壟斷了兒童樂園

劉先生在某商業廣場的一層開了一家歐式麵包房,主打的賣點是健康、無添加,然後因為他的店面比較大,所以他的店裡有大概七八個桌子,然後桌子旁有小椅子,顧客買了麵包可以帶走也可以在店裡吃,然後劉先生除了賣麵包,還實鮮榨果汁、咖啡,還有一些西式快餐,所以顧客也可以在這裡吃飯。

看完上面的描述,朋友們第一反應就是說,在商業廣場開這樣一家麵包店競爭應該挺大!他怎麼打破競爭賺線呢?

他在地下一層就搞了一個兒童樂園,選在地下的原因是租金相對一樓來說低, 那麼很多人會說,開在一樓都不賺錢,你開在地下誰知道啊?但是,更讓人不解的是,你開面包店就開面包店,為什麼還要搞一個

麵包店如何用免費模式輕鬆壟斷行業,還壟斷了兒童樂園

兒童樂園呢?這個好像關聯也不大啊。那麼下面就告訴你他們是怎麼玩的?為什麼要這樣做。

首先來說,麵包店店的用戶和兒童樂園的用戶基本上會有部分是重疊的,也就是他們有共同的用戶,所以他們搞了一個模式,價值多少錢的兒童樂園免費玩。

但是, 我是有條件的, 你要在我的麵包店裡面充值600塊,憑這個卡你就可以免費玩兒童樂園。如果你不充值,兒童樂園是收費的。

那麼,大家想下,這是一家集麵包,快餐、飲品的店鋪,充值600塊對於一個用戶來說,不多吧。然後兒童樂園免費玩,你來玩一次可能覺得不划算,你來個十次八次呢?

這時,免費的兒童樂園又變成麵包店的一個引流項目, 同時鎖定了用戶在麵包店的後續消費,兒童樂園的成本基本上就是租金的成本,但是,通過這個模式,充卡免費玩兒童樂園,他可以獲得一部分資金的沉澱, 一個600塊,幾千個呢?一萬個呢? 只要你帶小孩來了,基本上很多家長都願意充這個600塊。

而且你帶孩子來兒童樂園,你還可以在沒時間看孩子的時候把孩子放在這裡,我們的工作人員幫你看孩子。這時家長是不是更願意了?不光兒童樂園免費玩,還有人給看孩子,省了很大的心思。

麵包店如何用免費模式輕鬆壟斷行業,還壟斷了兒童樂園

通過這個模式,兩個項目相互引流,鎖定了大量的用戶,以後小孩生日了要不要買蛋糕?平時喝咖啡要不要來這裡?因為你是這裡的會員。

所以,虧本與賺大錢之間你缺的僅僅是一個引流產品,一個與用戶建立連接的產品,那麼如何設計引流產品呢?

建議大家最好設計一個成本固定的引流產品,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用戶和一百個用戶或者使用一次和使用一百次的成本幾乎是樣的,這樣既可以達到引流又可以降低成本。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肯德基提供的免費廁所就相當於一個引流的產品,當有的城市上廁所還收費的時候。當你在一個陌生城市逛街不知道去哪裡上廁所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就是肯德基或者麥當勞這種地方,當一個品牌深深的植入你大腦的時候,其實它就已經賺錢了,因為你去消費是遲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