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預測題目及範文:“防控疫情,人人有責”


2020高考作文預測題目及範文:“防控疫情,人人有責”

閱讀下面的資料完成作文:武漢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以下六則材料均來自於有關疫情的報道。

  材料一:和時間賽跑!武漢市政府參照北京小湯山急救醫院模式,僅僅耗時6天建設起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用救治醫院。

  材料二:鍾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18日傍晚,84歲的他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連日來,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參加新聞發佈會……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材料三:疫情就是戰鬥,通知就是號角。疫情發生後,武漢各大醫院全力以赴抗擊冠狀病毒,10萬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他們以血肉之軀,築成守護家園、保衛武漢的長城堡壘。

  材料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接到組派醫療隊馳援湖北的通知,山西各大醫院醫護人員紛紛主動請纓。從1月26日大年初二開始,在28天時間裡,山西陸續派出13批援鄂醫療隊,共計1505人馳援湖北14家醫院。

  材料五:很多身處武漢的普通民眾,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願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現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後,萬一感染到其他人。

  材料六:2月10日,太原市1.3萬多個班級、50餘萬名中小學生通過互聯網,在自己熟悉的班級群裡,與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一起聽課、互動、作業,正式開啟了“在家上課”的學習方式。

  讀完以上新聞,你覺得哪幾則最能振奮人心?請以其中兩或三則為基礎確定立意,注意彼此邏輯,併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題目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本題屬於任務驅動型作文,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要求關鍵在於識別並完成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發表對材料的看法。寫作考場作文的第一步是審題,即審讀題幹要求和審讀材料內容。本題題幹要求考生在列舉的八則材料中任選其中兩或三則為基礎,分析這兩三則材料之間的聯繫,找到共同的指向進行立意,同時在作文的時候要合理地引用這些材料。

  首先理解第一部分的六則材料的主要內容。材料一主要內容是武漢市政府僅僅耗時6天建設起可容納1000張病床的專用救治醫院。材料二主要內容是鍾南山教授臨危受命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材料三主要內容是武漢各大醫院全力以赴抗擊冠狀病毒。材料四主要內容是河南大學各附屬醫院醫護人員主動請纓馳援湖北。材料五主要內容是很多身處武漢的普通民眾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願者。材料六主要內容是太原市中小學生通過互聯網,正式開啟了“在家上課”的學習方式。然後分析這六則材料之間的相關性,同時要以其中兩或三則為基礎確定立意。如:

  材料三和材料五可從同胞一心,其利斷金;抗擊疫情,不做旁觀者;堅守腳下的土地;我們在,武漢就在等角度立意。

  材料二和材料四可從千里馳援,可歌可泣;哪裡有疫情,哪裡有醫者;醫者仁心,可歌可泣等角度立意。

  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五可從內外齊心,武漢挺住;萬眾一心,何懼疫情;抗擊疫情,不做旁觀者等角度立意。

  材料二和材料三、材料四可從最美“逆行者”;你們是城市的衛士;哪裡有疫情,哪裡有醫者;他們不僅是天使,還是戰士等角度立意。

  參考立意:

  (1)抗擊疫情,人人責無旁貸;(2)用科學精神和公民素養,給戰勝疫情增加砝碼(3)病毒必須隔離,人心不能疏離;(4)最美“逆行者”(5)疫情在前,重任在肩;(6)國家有難,匹夫有責。   

【佳作賞析】:防控疫情,人人有責

  當前,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多地出現,引發廣泛關注。領導人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從中央到地方,從國家衛健委到武漢當地政府,從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到廣大人民群眾,政府、社會、醫院和個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動起來,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強大合力。

  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和致死的危害都不容小覷,更要考慮爆發的特殊時間和地點。臨近春節、正值春運,人員流動性激增;而武漢地處九省通衢,東西南北的人流彙集於此,這些因素都加大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和防控的難度。如何在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限度救治患者,如何在人口流動的背景下限度防控疫情,如何在確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限度保障回家過年,這是對治理能力的考驗,決不能有半點掉以輕心,必須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高度戒備、共同應對。

  病毒感染與每個人的生命安全都息息相關,因此,抗擊疫情不只是政府部門和醫護人員的事,更是每一個個體的事。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從個人而言,提升科學素養和醫療知識水平,並養成戴口罩、勤洗手、不吐痰等良好習慣,不僅是對個人健康負責,更是在減少疫情傳播途徑。在春節期間人口的大規模大範圍流動的背景下,對公眾的衛生教育尤其需要進一步“下沉”,讓防控的共識與知識,能在更大範圍內成為日常的生活習慣。同時,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疫情信息呈現鏈式傳播,我們需要信息分享,但不要聽風就是雨,更不要造謠傳謠;我們需要嚴陣以待,但不度恐慌。每個人都能管理好自己的出行與安全,以實際行動營造乾淨的生活環境和理性的輿論生態,就能對政府力量形成不可或缺的補充,真正形成滲透到每個生活角落的防控力量。

  這幾天,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前往疫情一線,北大一院呼吸科主任王廣發被隔離,武漢15名醫務人員被感染……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救治工作第一線,他們對健康的守護、對生命的看護,展現著醫者仁心的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更說明,從政府到社會,從醫護人員到普羅大眾,我們的共同目標是戰勝疫情,我們本來就應該是一個休慼相關、有機互動的命運共同體。

  政府嚴防死守,醫院全力以赴,個人管好自己,各部門密切配合,東中西地域協同,有效防控疫情,才能讓自己的“小家”享受團圓,讓中國這個“大家”更加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