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今年將多措並舉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

  2020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決戰決勝年。昨日召開的全市決戰決勝汙染防治攻堅電視電話會議明確,今年我市將扭住重點、標本兼治,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在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上不斷取得實質性突破,確保汙染防治三年攻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7微克以下

  我市今年大氣汙染防治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大氣汙染防治的系統化、科學化和精細化水平,全市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57微克以下(同比下降8%),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即控制在16天以內)。

  在燃煤減量上,我市今年將堅持“控總量”“調存量”“優結構”。按照計劃,今年我市煤炭消費總量將控制在2030萬噸以內,完成雙替代9.76萬戶;關停燃煤機組6臺87萬千瓦、背壓改造2臺70萬千瓦;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年底中心城區集中供熱率達到90%。同時,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0萬千瓦,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5萬千瓦。

  在工業減排上,我市將圍繞開展工業汙染深度治理,加快推進城市區高排放企業搬遷改造、關閉退出、轉型轉產,積極推進工業企業超低排放與工藝改進。今年,將完成35家企業搬遷改造、關閉退出任務,淘汰焦化產能100萬噸,壓減合成氨產能40萬噸,重點推動鑄造產業、鋼製傢俱產業、製鞋產業和摩托車及配件產業升級改造,每個縣(市)區都要完成1至2個產業集群綜合整治;實施垃圾發電行業提標治理等194項工業治理任務和365家企業VOCs治理。

  今年,我市還將完成3條運煤專用線建設,加快城市區34條道路提升改造,有效提升城市通行能力;淘汰老舊車4000臺,推廣新能源車5000臺,完成6000臺柴油貨車治理和在線監控系統安裝工作。

  

年底前中心城區和縣城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我市在實施“四河三渠”綜合治理的基礎上,對推進新時代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作出部署,目的就是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為牽引,統籌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高質量推動全市域水體保護治理。

  今年,我市將持續拓展深化“四河三渠”綜合治理,加快汙水管網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雨汙分流,抓好排汙口常態化排查和高標準整治,確保年底前中心城區和縣城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我市還將全面落實“河長+檢察長+警長”聯動機制,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及水域岸線綜合整治工作。針對個別河流斷面水質不能穩定達標問題,我市將持續實施河流斷面水質提升行動,建立完善生態流量保障長效機制。鞏固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成果,全面推進鄉鎮及以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保護範圍的劃定和標識工作,切實保障城鄉居民飲水安全。

  我市將加快推進小浪底南岸灌區等工程建設,謀劃實施前坪水庫、故縣水庫兩大灌區,洛河興華澗、陽光寺、石門、伊河小河口4座中型水庫和10座小型水庫等新增水源工程,促進河渠互通、水源互補。引黃入洛工程完工後,我市將抓好澗河、瀍河、中州渠補給和邙嶺水廠等配套工程建設,確保儘快發揮作用。

  

形成更多土壤汙染防治“洛陽模式”

  植樹造林,植是基礎,管是關鍵。去冬今春,我市不失時機推進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超額完成規劃任務。下一步,我市將堅持植管並重,進一步提升綠化的規模和品質,加快實現山區森林化、平原林網化、城市園林化、鄉村林果化、廊道林蔭化、庭院花園化。

  今年,我市將圍繞全域綠化目標,持續抓好道路沿線、河流沿岸、荒山荒坡等的綠化和城市小遊園建設,讓河洛大地處處碧綠滿眼。進一步優化綠化結構,因地制宜選擇樹種,儘量增加常綠樹種,科學搭配色彩層次,精準提升綠化質量。建立健全長效管護機制,落實好各級政府的森林資源培育和管護責任,充分發揮各級林長和廣大護林員的作用,引進社會主體參與經營管護,強化常態化巡查管護,確保造林成活率和林木保存率。

  在土壤汙染防治方面,我市將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先行先試、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土壤汙染防治水平。今年10月底前,完成對疑似汙染地塊的調查任務。根據土壤質量狀況,按照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分類進行保護利用。堅持因地制宜,抓好重金屬、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等汙染治理,加強生活汙染源管控,積極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作為全省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試點城市,我市今年還將以工礦企業汙染的耕地和建設用地治理修復為重點,紮實推進試點項目,努力形成更多可推廣可複製的土壤汙染防治“洛陽模式”。

(洛陽日報記者 李三旺 李東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