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飛絮季節又到“四件套”夜襲申城撲“飛雪”

防飛絮季節又到“四件套”夜襲申城撲“飛雪”

防飛絮季節又到“四件套”夜襲申城撲“飛雪”

前天晚上,上海首次在陝西南路上使用物理沖刷技術防控飛絮,霧炮抑塵車正對著飄絮噴射水霧。 資料照片

夜幕下,巨大風筒對準道路旁的懸鈴木,吹出強風。枝頭的果毛剛要起舞,就被緊隨而來的水霧“撲”落。溼漉漉的地面上,結起一團團白色“棉花”。這是前天22時,發生在陝西南路上的一幕。為降低飛絮果毛對市民行人的影響,上海綠化市容部門今年首次試點物理沖刷技術,嘗試用高科技“四件套”對已經成熟的懸鈴木果毛進行吹、衝、掃。

“四件套”分別是高射程風力機車、霧炮抑塵車、高壓灑水車和機動清掃車,它們一字排開,在引路車的帶領下,依次而行,保持每小時5公里的前進速度。高射程風力機車將巨大風筒對準樹枝,擺動吹風,把成熟欲脫落的果毛吹落;霧炮抑塵車對準半空噴出水霧,用水將果毛裹挾到地面;高壓灑水車對準路面射出高壓水柱,將粘在地面的果毛衝到路牙邊;機動清掃車和環衛師傅最後收尾。

上海市綠化管理指導站工程師楊瑞卿表示,物理沖刷技術主要用於兩種道路上的懸鈴木,一是無法通過人工修剪去除懸鈴木果球的中心城區道路,二是交通受限道路或擁擠路段。目前,該技術率先在徐彙區、黃浦區、楊浦區試點,這些區均配備專業的沖洗隊伍,每週用一次物理沖刷技術防控懸鈴木飛絮。

懸鈴木俗稱法國梧桐,是上海主要的行道樹樹種,佔所有行道樹總量的七成。每年春天,懸鈴木果實開裂脫落,其團狀果毛會在風力作用下飄落。行人能很明顯感受到空氣中有毛絮狀物體在“飛舞”。

此外,受疫情影響,上海行道樹冬修進度有所減緩。從去年12月起,各區綠化管理部門以保持樹冠圓整和修除果球為目標,對行道樹加大修剪力度,截至目前,上海中心城區仍有少部分懸鈴木還未修剪完畢,率先完成修剪的區已調集小分隊支援進度落後的區。(記者 陳璽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