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昨日(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預示著一切都在逐步迴歸正軌。對於汽車行業來說,車企們也能稍稍鬆口氣,默唸“最難的第一季度終於熬過去了”。從目前公佈的3月銷量來看,儘管各品牌仍舊跌幅較大,但相比前兩個月有所收窄,汽車市場已經開始緩慢復甦。

與之相反的是全球市場,疫情的蔓延讓全球汽車產業都按下了“暫停鍵”。繼歐洲、美國車企相繼停工停產之後,根據央視最新報道,由於海外零部件供應量下滑,加上消費需求在全球範圍內下降,包括豐田、日產、本田、馬自達、鈴木、斯巴魯、三菱和大發在內的日本8家車企也宣佈,將暫停本土的汽車生產。

現在唯一能給予它們安慰的只有中國市場。目前,豐田、本田、日產和馬自達已經相繼發佈了一季度在華銷量。

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日系車企的抗風險能力一向較強,即便身處車市寒冬,也仍能以正增長的態勢,在中國市場逆風前行。但此次疫情帶來的衝擊超乎想象,本田、日產和馬自達第一季度銷量下滑了三分之一左右,只有豐田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是目前恢復狀態最好的品牌。

綜合一季度的銷量,儘管都是因疫情影響而出現大幅下滑,但若深究原因,我們就會發現,各品牌其實面臨的情況不同,有的是供不應求的苦惱,有的則是供過於求的無奈。

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對於“兩畝田”來說,目前生產端的問題大於消費端。根據水滴汽車APP到北京某家廣汽豐田4S店的實地探訪,客流量已經明顯增多,但是由於受到疫情影響,廣汽豐田的產能還跟不上。據4S店人員表示,最新上市的威蘭達一直沒有貨,展車都是從別的店調來的。

本田同樣面臨“沒車”的尷尬。東風本田由於全部產能均在武漢,受疫情影響較大,3月23日才正式獲得政府復工批覆,復工復產時間相對落後,導致產品供應不足。

“在疫情之前,店裡庫存車在110輛左右,現在店裡庫存只有40臺。像CR-V、思域兩款熱銷車型,店裡沒有現車,目前廠家已經陸續安排發貨,客戶提車要等到4月中旬。”一位北京4S店銷售主管表示。

也就是說,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是有的,但由於復產緩慢,加之豐田、本田的庫存率一直很低,無法滿足當前的消費需求。

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產能不足是豐田、本田兩個品牌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數據顯示,2019年,廣汽本田產能利用率已達120%以上。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兩畝田”一直在想辦法擴充產能。廣汽本田於4月1日完成對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吸收合併,正式邁入整車“四線生產”階段,由此將增加5萬輛/年的產能。另外,廣汽本田第三工廠基本產能改造項目已經投產,產能由12萬輛/年擴大至24萬輛/年,2020年廣汽本田將形成77萬輛的年總產能。

隨著生產端和市場端的的逐步恢復,再加上新車效應,“兩畝田”的產能和銷量應該也會快速恢復。

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從第一季度整體銷量來看,下滑最嚴重的是日產。一直以來,日產的增勢遠不如“兩畝田”。而且,自2018年底戈恩被捕起,雷諾日產聯盟內部矛盾不斷,日產的前景也不甚明朗。在此之前,日產連續三年都未達成在華銷量目標,今年“黑天鵝”來襲,想要完成160萬輛的銷量目標希望恐怕更加渺茫。

至於馬自達,在體量上,無法和日系三強相比較,而且其“佛系”的姿態更讓人摸不著頭腦。“兩年不出新車”的決定,對於任何一個品牌都是十分冒險的行為,更何況是銷量每況愈下的馬自達。

去年馬自達經銷商已經出現退網情況。眼下,馬自達最緊要的問題不是如何保持住小眾品牌的個性,繼續“價值營銷”,而是該思考如何活下去。

水滴觀點:

其實,面對疫情,車企各有解法。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是,馬太效應加速了車企的兩極分化。即便此次“黑天鵝”波及了整個汽車產業,但頭部品牌的生存狀況也明顯好於邊緣品牌。

早在2月初,水滴汽車APP連線多家車企領導時,他們就做出了相同的判斷,即頭部品牌有能力扛過此次疫情,而弱勢品牌肯定會受到更大影響。正如當前的“兩畝田”,無論是面對“黑天鵝”還是“灰犀牛”,其多年積累的品牌影響力就是後續恢復市場最有利的底牌。

日系車一季度銷量全線下滑,背後原因卻有天壤之別

水滴汽車APP認為,儘管這場疫情加速了行業洗牌,但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促使車企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能力,加速自我革新,以便更好的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