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3月20日,由壹串通董事長——李錦魁親自掛帥,開啟線上直播課程《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做品牌,就是做第一》,此為錦魁聊品牌第一講。本次課程,一次性講透品牌原理級知識,乾貨滿滿,深受學員盛讚。事實上,錦魁聊品牌後續仍將陸續為大家推出精品課程,為廣大的企業家及營銷團隊賦能,此為我們壹串通開設課程的初衷。


此篇內容精選課程的第一、二個知識點,即①品牌的本質是什麼;②品牌認知的七個典型誤區;第三、四個知識點作為下篇內容分享。接下來就由小編就為各位看官呈上本次直播課程的滿滿乾貨吧!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1

品牌的本質是什麼?


大家想一下什麼叫能量?因為我們一年的春夏秋冬,一年的四季,為什麼出現了春夏秋冬呢?這個運行是大自然的能量。


第二個我們來看,為什麼有的企業,當他把品牌加上產品時就能產生銷售?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能量。企業的品牌實際上和企業的產品這兩者的關係,到底這兩者關係怎麼樣互為轉換,實際上也是一種能量的轉換。


不是說有的企業把產品生產出來,貼上一個商標就賣的出去。很多企業會生產產品,但是他為什麼賣不出去,因為他沒有能量來賦予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可能大家不認同。


我們今天下午帶來的一個話題就是:

1.產品好,廣告多,為什麼沒有銷售?

2.圍觀,為什麼不下單?

3.粉絲,為什麼不是用戶?

4.技術牛逼,為什麼用戶不感興趣?


有客戶說,誰說我沒有品牌,我的品牌有很多年了,30年、40年了,但是你的品牌老化了,為什麼年輕人不買你的東西。國際上有一些品牌,為什麼他想要年輕化?所以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心動,不行動”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對於我們做品牌營銷來說目的是什麼?最後的目的還是讓你行動。所以今天我帶來的課題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品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第二個:品牌認知的七個典型誤區。

第三個:什麼行業需要做品牌。

當然還有人說我們的企業不需要做品牌,我們的行業不需要做品牌,甚至現在來說沒有錢不需要做品牌。有的一個人也能成為品牌,為什麼呢?有了品牌就有了勢能。包括最近網上很火的李子柒,但他原來是一個人的時候,轉成品牌時他的價值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


第四個:如何構建企業的品牌勢能。

我們談談什麼叫品牌,品牌是很虛的東西,很虛的概念,就像我們太極的兩個極,一個陰極一個陽極。產品都是很實的,我們買的是產品,為什麼有的產品賣不出去,有的產品它能很高的價格賣,產品都是一樣的


比如說一個LV的包,把商標去掉以後,這個產品可能3000塊錢、5000塊錢你都不會買。但是我們加上一個商標,賦上品牌的能以後能賣20萬、30萬,甚至打個五折10幾萬還排隊,甚至打三折大家打破頭,為什麼?這個原因其實本質上來說,我們講品牌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從消費者角度看問題。


這裡有張圖片,我相信這張圖片擺出來以後,你們從這張圖片看到的是什麼?這個圖片實際上,我感覺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東西,最起碼它看成一個老太太,也能看成一個少女。為什麼有的人看法老太太,有的人看成少女呢?這就是同樣的事物大家的角度不同。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我們今天講品牌是什麼,看到的是什麼,它就是什麼。可能這句話有點含糊,看到的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再來看看這個。


在品牌的邏輯中沒有真實只有認知,認知比事實重要,我們做品牌的過程就是在做認知的過程。因為我們買東西的人他的角度,他可能和我們企業研發人員、研發工程師的角度是兩碼事;兩個角度不同,價值就不同,價值不同,在選擇時邏輯判斷就不同。


所以我們經常講,為什麼現在有一些品牌,老的回力鞋大家都知道,回力鞋這個品牌它有什麼價值?它有歷史感的價值,它有回憶的價值,很多人願意買一雙穿一穿、試一試,但是它某種情況是老的品牌。


比如說我們在海外時看到中國的青島啤酒,青島啤酒在海外賣場看到的價值和在國內吃燒烤時的價值會有不同,這個時候我們在海外看到它會有一種情懷的價值,會有愛國的價值。


但是在國內的時候,因為都是中國的啤酒,它在燒烤攤上賣的時候,你感覺到它的價值和功能就是解渴,或者是朋友聚會喝的飲料而已,甚至於就是一個啤酒。所以說在

品牌的邏輯中沒有真實,只有認知,認知比事實重要。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這一點我們很多企業老闆或者是企業的成員,原來是搞技術出來的,搞生產出來的,甚至原來是搞國內出來的,他們總認為我們企業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們的產品做的精益求精了,我們的技術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了,為什麼消費者不買賬?


我這裡舉個簡單的例子,蘋果智能手機出來之前,難道諾基亞這個品牌,這個企業的技術不好?這個企業沒有資金?這個企業沒有競爭力?沒有戰略、人才?都不是!為什麼當蘋果手機出來的時候,諾基亞技術人員把手機拿來一測試,就說這個手機肯定不好,為什麼呢?通話質量不如諾基亞、聲音清晰度不如諾基亞,手機掉到地板上容易碎,品質沒有諾基亞好。


但是恰恰相反,蘋果手機出來以後改變了整個手機的定義和定位,原來手機就是通話就叫手機,現在手機完全變了,為什麼?因為一個企業的追求好用。追求品質的穩定,但是另外一個追求了用戶的認知,我要好玩。好用和好玩是兩個邏輯,當別人圍繞著好玩這條路線走下去的時候,發現手機可以增加很多功能。


當然我們現在的手機講一句不好聽的話,和5年前、10年前的手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名字都叫手機,但是它完全是兩個概念了,為什麼?因為現在買一個諾基亞的手機,甚至有人說這個品牌是落伍的品牌,落後的品牌。諾基亞說我也開發一個和蘋果一模一樣的手機,問題來了,你已經不是消費者認知的手機了,所以原因在這個地方。


我們在做認知的時候和事實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經常講在企業的事實情況:

1.認知小於事實

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就只有產品和技術,比如說2B的產品

2.認知等於事實

品牌通過銷售推廣實現了銷售驅動。

2.認知大於事實

品牌可以實現溢價。所以我們發現這些大的品牌商,最後它的核心價值,它的能力在哪裡?在品牌運營。


我們知道耐克整個企業最大的能力在哪裡?在於它的品牌運營,在於它的營銷。當然我們把品牌運營和營銷可能放到一起來談,這個是往往出現了不同的理解。我們經常講做品牌是很難的事情,因為品牌就像空氣一樣,讓人捉摸不定,但是它也有規律可循,並不是說它沒有規律可循的。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所以我們經常和一些企業溝通的時候就發現,李總,我們的產品那麼好,我們原來出口賣的那麼好,特別是現在疫情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做內銷,我的價格那麼便宜,為什麼呢?因為你再好,別人並不知道。所以我們這裡來講完全是兩個邏輯,大家一定要明白。把產品做好是一個邏輯,我認為這是企業的基本屬性,一個企業不管生產什麼,做什麼。把自己的產品做踏實,把產品做穩定,把最先進的技術用上去,甚至把顏值做的最好,我認為這是企業的基本邏輯,一定要有的。但是,你把這個做好了,你不做品牌營銷,賣不出去。


我有一個客戶是廣西來賓一個貧困縣的,他花了20多年的時間,中國只有一個少數民族叫毛氏民族,這個少數民族崇拜的圖騰是頭髮,而在中國只有這個民族有藥劑,他們對傳統的中醫藥研究的很深,這個民族很奇怪的一個特點,什麼特點?


老人家活到100歲了,頭髮全是黑的,沒有白頭髮,滿頭的頭髮沒有掉頭髮,因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因為他們洗頭的時候在山上採一些野果子,把它攪碎、弄爛放到家裡發酵,用這個來洗頭髮,所以他的頭髮不掉,也不變色,你說這個產品好不好?好!但是這個企業做了20多年了,產品賣不出去,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他沒有讓用戶認知它是一個好產品。所以我們經常講,它是一個完全認知小於40的產品。


在用戶選擇邏輯中,我們剛才講的是在企業邏輯中。用戶選擇邏輯沒有好,只有喜歡,喜歡比好重要。


問題是我們做品牌營銷,怎麼把你的產品或者是企業變得讓人喜歡?這個就很重要了。就好像很多女孩子很漂亮,別人不喜歡你,也不願意接近你是同樣的道理。所以你讓別人喜歡,喜歡不是有高知名度就喜歡,有些網紅大家就不喜歡他,就是好玩,看看他,這是圍觀,未必下單的。


喜歡我們是有偏好性的,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你喜歡的,我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它是符合我的,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消費特徵,每個時代都有不同消費者的喜好和偏好。


我們作為品牌營銷的企業,我們能不能把這個規律找到?找到這個規律之後和我們產品結合起來。甚至於在消費者的腦子裡面形成他的心智,種下種子,在他買的時候,選擇的時候,我就出來了。


從用戶的邏輯和企業的邏輯,往往有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很多企業家特別痛苦,特別是創業的中小企業都很痛苦,為什麼我的產品那麼好賣不出去,我們的營銷上很賣力也賣不出去。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我們經常講用戶的邏輯和企業的邏輯是不一樣的,喜歡比好更重要。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這裡我借用別人的一張圖,品牌的本質,認知大於事實。但是角度不同,它的世界就不同。我這裡把圖片再挪過來一下,

我們看到這樣的,它會出現三個真相,從一個角度看方形的是一個真相。圓形的也是真相。從立體角度講也是真相。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任何人講都沒有錯,盲人摸象也沒有錯,因為他的認知就是那麼大,一個消費者的認知是方形的,非要跟他講你是圓形或者是圓柱形的,你們就要吵架、抬槓了,他怎麼會買你的東西呢?


為什麼一個網紅產品,一個爆紅的產品,沒有理由就爆紅了,沒有理由就成了網紅,沒有理由就成了爆款,原因是它打中了消費者的一個痛點而已。


因為有一個事實的邏輯,這裡有一張表: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有95%的人

我們實際上大部分都是95%的,我們不知道,但是不認為自己不知道,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偏差,認知誤區,甚至於人有一些自我盲從。這就是人類,沒有辦法。

·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只有4%

· 知道自己知道的人,僅有0.9%

· 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人,還有1%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所以我們看出來了,大部分人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我們做品牌實際上告訴別人你的產品的優點,你的產品特點和賣點,當我們告訴別人的時候,別人的認知和你中間的鏈接點在哪裡?


(一)認知,就是搶佔用戶的心智:一劍穿心

認知只是我們第一個層面的要求,讓消費者認為你好,在消費者心目中產生一定的位置,在消費者腦海中有一定的記憶,這是第一個層次。


(二)認同,就是建立用戶的偏好:一劍穿腦

在消費者認知的時候,對於一個品類,我們經常講消費者對一個品類基本上有七個認知,因為人的腦袋在一個排序裡面,不會超出七個以上的排序。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啤酒,你現在想想能想出幾個品牌出來?不會超過七個的。比如說空調,你能想出幾個?不會超過七個的。電飯煲你會想到幾個品牌?


所以對我們很多企業都有機會的。但是消費者選擇的時候不會跳出前三名,除非你例外有一種特點寫的,對這種大家比較認同,就是建立用戶的偏好。在這七個裡面,或者是消費者選擇的三個裡面,甚至二選一的時候,他有沒有偏好你。


空調舉個例子美的和格力,可能大家都認為好,但是有的人為什麼選擇了美的,有多人選擇了格力?這是偏好不同,並不是認知有偏差。他們都是好品牌,都是好企業,都是好產品。但是我選擇了格力,或者是我選擇了美的,他就是有偏好。


比如說有的人買可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有的偏好什麼?可口可樂可能打造的文化叫經典文化。百事可樂打造的是年輕文化。偏好年輕文化,他就會選擇和我相關的,所以我們要認同。


(三)認購,成為用戶的選擇:一劍穿手

一劍穿腦和一劍穿手。所以從認知到認同到認購,實際上是一個能量場疊加的過程。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我們可以閉著眼睛想一想,我們很多人做的事情是自己沒有辦法控制的。就好像一年四季川夏秋冬,它就是有一個能量場的帶動。如果說我們知道一年四季,秋天可能就準備冬裝了,為什麼叫先知之明呢?對你來說是一種常識。


甚至於我們在晚上也不害怕明天,因為明天太陽出來也是常識,有了常識我們就不害怕了。經常講不要和夏蟲語於冰,中國古代有一句話,不要和夏天的蟲子談冬天,為什麼?它活不到冬天,你跟它談冬天,冬天這個認知對它來說太痛苦了,我們很多消費者就是這樣的。我們很多消費者也是不同的,因為人的層次不同、知識面不同、信息量不同,他的認知就不同。


因為很多人的信息和知識是通過自己認知過濾的,他才能接受到這些信息,有很多信息是被過濾掉的,過濾掉的並不是不好的信息,因為他認知不了,所以他就接受不了。所以說從認知到認同到認購就是一個能量疊加。到最後我認購這個的時候,說實在話是我完全從認知到認同的。


當然品牌變成了很多人認知,很多人認同的時候,它就形成了能量。

比如說開空調我就選美的或者是格力,實際上每個人心目中都認為這兩個品牌是空調第一名、第二名的時候,它已經無形中積累了能量。這個能量場說實在的,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它的確存在。實際上我們做品牌就是在做能量的疊加。


我經常跟我們同事講,現在疫情不好,大環境不好,很多企業也不一定選擇一個諮詢公司來服務他,因為他現在的環境不明朗,但是我們一定要做一些工作,為什麼?做工作的目的是為什麼?是在積蓄能量,積蓄能量多的時候,當他選擇的時候,你進入了他的選擇圖表裡面,有可能你就有機會。


實際上我們很多企業在做一些社會公益的事情,在做一些品牌疊加的事情,是有好處的。因為你在積蓄這種能量,這種能量到一定的時候會轉換成用戶的採購動機,所以我們經常講做品牌的過程就是一個能量場疊加的過程,我們很多人他有很大的氣場,實際上這種能量也是他平時積累出來的,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形成了自己的能量場。


所以我跟大家講,做品牌營銷,我們做第一步就是認知,第二步做偏好,第三步做認購。這三個的層次是不同的,就是能量場不同的疊加。


實際上我們做營銷,先拋開你原來的認知,我的產品多好,我的企業多牛,我多麼努力,拋開這些問題。回頭看看消費者的需求,看看用戶的角度,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到底。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連這個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做到。


2

品牌認知的七個典型誤區


認知為什麼有七個誤區,都在哪裡呢?我經常談到我們企業講:

1.品牌是什麼?

我前面講了,品牌就是消費者選擇的理由,就是消費者的認知,你認知的就是品牌,你的品牌想賣給100個人,100個人說你好就是品牌。


2.品牌和產品到底是什麼關係?

3.品牌和企業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們有的企業,比如說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日化行業寶潔是一個企業,海飛絲是他的一個品牌,他們兩個到底是什麼關係?有的企業可能把品牌賣掉了,有的企業還在,有的企業和品牌混為一談,企業沒有了品牌就沒有了,這種關係在哪裡?這種關係說明大家對於品牌的管理還沒有到位的,大家明白我講什麼嗎?


4.為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牌觀?可以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現在品牌的理念很混亂,因為我們原來中國叫商號,品牌是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之後從西方引進過來的。西方引進這些大師把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定義,不同的人做不同的詮釋和解釋,然後通過課本教給我們的學生。請問一下這個時間週期都很長的。到了我們國內又根據國內人字面的意思進行重新理解和加工,那就變得很複雜了。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所以現在去百度搜一下品牌的定義,可能有幾百種的解釋,但實際上來說,不管什麼解釋,今天我們不談理念,不搞學術研究。我們談一點,品牌就是消費者選擇的符號,就是消費者記憶的符號,就是消費者選擇的理由。把這個東西做好了,你就是品牌了。


所以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誤區一:品牌不是你擁有了多少商標。

商標它是一個產權概念、法律概念,所以現在我會發現,很多人跟我講,李總,我有好多品牌,我註冊了很多品牌,你認為這個東西值不值錢?我告訴他,不值錢。為什麼?因為你註冊了很多商標,不是註冊了很多品牌。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我們很多企業,一個商標寫了很多名,我問你,這個東西能賣多少呢?這個東西沒有辦法賣。品牌和品牌之間有什麼區別呢?都是一個廠生產出來,一條線生產出來,採購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實際上來說你在玩一個遊戲而已。所以第一個大家一定要明白,品牌是個認知的概念,是用戶驅動的概念。


商標是產權的概念,法律的概念,所以很多人花了錢去做商標,做一些商標投機,甚至做一些商標賣給別人,這個我們不說,他只是鑽了法律的空子而已,但是他不叫品牌,它不值什麼錢,說實話。所以我從來不讓客戶去買這些商標,為什麼?你在縱容別人做犯罪,縱容別人做投機。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很多人有商標,他不一定擁有品牌,因為商標是你的產權概念,是法律概念,是你自認為的概念。


品牌是用戶認知的概念,是用戶驅動的概念,這是兩個邏輯,品牌是誰會信的?是大眾信的,是社會認知性的。商標是企業內部的,甚至於是老闆思維的。這兩個不同,不能劃等號,不是一回事。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品牌不是擁有你多少商標。我們很多企業認為有商標就是有品牌,他根本就沒有做一些品牌的推廣工作。


誤區二:品牌不是有價值的商品。

因為品牌它不是有價值的商品。特別是這幾年,因為互聯網的興起,突然搞一款產品,用特價的方法,用炒作的方法,用網紅的方法把它帶火了,賣出去了。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然後第二個再做就做不起來了,為什麼?因為品牌是有疊加性的,爆品是指單一銷量火爆的產品,它沒有什麼壽命週期,產品火了就火了,所以我們前端時間,做微商的很多人搞一款面膜火了,然後組織很多人,再想做個洗髮水發現賣不動了,把貨壓在倉庫了,砸在了手裡,為什麼?因為你可能找到那一個火爆的產品銷售點,但是它沒有生命週期。


品牌是把有價值的點轉化成一套認知系統。品牌是保護商品的生命週期的利器,所以說這點爆品不是品牌,是很多人認知錯誤。因為我們做這個行業,經常有很多企業做了一個爆品,銷量上去以後就認為自己有品牌價值了,來跟我談怎麼合作,怎麼把品牌放大。


實際上我們做用戶調查時,很多人並不知道,可能知道這個產品,並不知道有這個品牌,甚至這個產品叫什麼品牌消費者都不注意,也不關注,認為也無所謂。這個時候你是品牌有價值嗎?它沒有價值。所以說這點大家要認同,爆品不等於品牌。


誤區三:品牌戰略不等於定位。

很多人認為叫座不叫好,認知我認為這個品牌挺好,但是買的時候不買。因為定位是如何攻佔人的心智,討論競爭,解決消費者更好認知的問題。品牌需要什麼?需要消費者的認同和偏好。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所以我們經常講品牌,認知只是你建立品牌的一個初級手段,但是認同和消費者的偏好,才會讓消費者或者是用戶選擇你的產品,產生了認購。


因為我們目前社會上很多人在把自己打造程度一個定位大師,定位戰略。其實不要迷信定位那麼複雜。定位就是在消費者心目中種了一個概念而已。我後面可能也會提到,因為定位本身來說,不同的大師有不同的邏輯。


所以我要提醒一下,我們的本質上要回歸到本質,我們作為一個企業,做一個產品目的是什麼?目的是讓產品能給人帶來好處,帶來他生理上、心理上,甚至是精神上的需求,他才會跟你交易。


誤區四:品牌不僅僅是符號、VI、視覺錘。

很多企業認為,我品牌有一套VI,我有視覺錘。符號僅僅是吸引消費者注意,便於消費者記憶,是消費者視覺審美的一個過程,但是它不是品牌。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品牌通過符號與消費者發生深度關聯,產生心理共鳴,它是品牌的一個手段。所以我們經常講做品牌就是做一個符號就行了,甚至於做一套VI就行了,甚至是做一套終端品牌化系統就行,這就是品牌的全部,這是完全錯的。


那你想想看,那就很簡單了,做設計的人就可以做品牌了。在中國改革開放早期的時候,大家都沒有認知的時候,你做一個符號可能會比同行做的好,但是你沒有品牌的邏輯,當初哪個企業沒有一套VI?哪個企業沒有一個符號?


現在呢?能剩下多少?我今天看了一個網絡上的,中國十幾年前85%牛的房地產企業都倒了,那些企業沒有符號?都有。為什麼倒了?但是為什麼還有一些企業存在?所以說品牌和符號不是一回事。


誤區五:品牌不等於打廣告。

廣告就是廣而告之,知道你,不一定喜歡你,更談不上認購你。品牌是需要用廣告的手段進行傳播,廣告只是一個手段,並且認知的積累,從而達到了品牌資產化。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很多企業認為做品牌很簡單,就是打廣告,有沒有效?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市場經濟初期的時候,原來我們很多人打品牌策劃大師,實際上就是廣告人。給你想一句廣告語,給你拍一張廣告片,搶佔中央電視臺的媒體,那個階段的確有很多企業這樣成功了。


我講句實在話,那個時候大家為什麼搶中央臺的標王?包括愛多、秦池、孔府家酒,現在為什麼都沒了呢?那個時候消費者的認知是比較偏低層次的,這個企業產品好不好我不知道,你能在中央臺打廣告,你能在中央臺做到標王,證明你這個企業就有實力,得到中央臺這種大媒體的認可,我買你的東西和別人不一樣,所以那時候中央臺代表的是一種權威,代表的是一種消費者對權威的認同,代表消費者對產品的盲從,然後進行區隔。


所以說廣告不等於品牌,但是品牌是需要用廣告的手段進行傳播的,這個我不否定。所以我們發現在十幾年前的廣告人,通過廣告的手段把品牌知名度打起來,這些人也不存在了,這些做的企業也不存在了。


我們現在再統計一下,原來中央五套,我們叫進件臺,多少體育服裝在中央臺五套打廣告的?現在還剩下幾個?為什麼?因為他把廣告當成唯一的手段。再看看中央臺的新聞聯播,前面焦點訪談黃金時段的招標,原來拿到標王的企業,現在又有多少存在呢?


當然不排除,原來拿了標王的,在中央臺投廣告的,現在也有活的很好的,為什麼?他比較清楚這是手段,不是目的,不是品牌。這些企業到現在也活的很好,因為他懂得品牌與廣告的差別。所以我們這點大家要明白。


誤區六:品牌不等於做品質。

好品質的產品非常多,但形成品牌的寥寥無幾。品質是企業對產品最基本的要求,這個我不懷疑,如果一個企業想做品牌,他的產品一塌糊塗肯定做不起來,為什麼?做起來的話,講一句不好聽的話,蒙一段時間肯定也不行的,當然沒有一個好品質的產品,品牌大廈根基肯定不牢,這個是我認同的。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但是我真的看到了很多技術大牛,很多在技術上,質量上精益求精的,把產品做的很完美。我們經常講,從技術到產品,說實在話這是不同的邏輯。從產品到商品又是不同的邏輯。從商品到消費者家裡的用品,從用品最後變成了廢品,我們叫售後服務,這都是不同的邏輯。


很多技術大牛把技術搞好,把產品又透,在實驗室測試的各種指標全世界最牛。我遇到太多了,包括清華、北大的一些教授也跟我談,因為我有時候去清華、北大做客座教授,幫他們講講課,有的時候也去聽課,那些教授把我帶到實驗室,把他花了多少時間,多少年來研究這個產品,技術怎麼樣、質量怎麼樣,和同行比的參數怎麼樣,但是為什麼他賣不出去?因為從產品變商品是不同的邏輯,所以品質不同於品牌。


誤區七:品牌不等於高科技。

但是你要明白一個道理,高科技就是技術好嗎?很多企業認為技術很好,就一定能形成品牌,這個是誤區的,高技術的實驗室比比皆是,花了那麼長時間研究了高科技、高技術,研究了之後幹嘛呢?放在了實驗室,他沒有進行產品轉化、商品轉化,更談不上消費者對高科技的認知。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所以我這裡跟大家講,因為我前面講了兩個,一個是品牌的本質就是要消費者選擇的理由,就是認知。第二個來說,很多人把某個點當成品牌,這兩個大的邏輯大家一定要認同,因為這個跟我後面有關係,如果各位同學有什麼問題,你可以現在把它提出來,我在後面的時間會給大家在現場回答。


因為講課這個東西大家都知道是拋磚引玉的過程,每個人的思考,每個人的角度,每個人的理解都會不同,但是沒關係,你提出來,提出來以後我跟大家再來互動,這樣可能對我們溝通的效果比較好,因為是下午茶時間大家耽擱休息,雖然是耽擱休息,我希望你有點收穫,甚至於能解決你認知的問題,和我不同的問題,這個都沒有問題,包括你拍磚我認為都可以接受。


品牌是什麼?我這裡就給大家一個答案:

品牌就是消費者選擇的理由。如果別人買了你的東西,他們有理由,這個理由可能是潛意識的,他可能是不太明白說出道理的,都不重要。最起碼他選擇的時候是一個理由。

我們所有營銷的工作就是讓品牌成為消費者的選擇,其他的工作不是我們的本質目的,當然了,政府營銷為了打造影響力可能會有不同。還有一些其他的不同。


但是本質上來說營銷就是讓品牌成為消費者第一選擇,因為選擇是人的心理學概念,我們經常講,不是痛苦選擇的你,是你選擇了痛苦。同樣的一件事情,可能在你這裡就變成了痛苦的事情,在別人那裡可能變成了好玩的事情。


或者來說,這個事情我們現在認為很痛苦,過段時間認為很好笑。所以我們經常大學同學聚會時,大家經常聊著在大學時候很尷尬的事情,很痛苦的事情來取笑,為什麼?那個時候很痛苦,現在變成了一個笑料,時間問題,那個東西已經不重要了,但是問題是選擇是心理學的概念。


下一篇:讓我們繼續來分享第三、四個知識點:

③什麼行業需要做品牌④如何構建企業的品牌勢能?敬請期待!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錦魁聊品牌第一講丨品牌就是企業的能量場(上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