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迎親、拜天地、敬茶……日前,一對新人在集士港鎮新後屠橋村的一幢復古建築內體驗了原汁原味的中式婚禮。鮮為人知的是,承載這對新人甜蜜時刻的復古建築在半年前還是當地不起眼的舊廠房,如今經改造取名為鄉村婚慶大舞臺,開啟了“老房有喜”的新序幕。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農村不少老房被長期閒置,成為沉睡資源,盤活利用潛力很大。“特別是美麗鄉村建設基本實現道路、通信、水電等基礎設施改善,閒置農房已完全具備發展居家養老、鄉村旅遊、創新創業等產業發展後勁。”海曙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區已經有農村嘗試以盤活農村閒置房屋為突破口,為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新活力。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1

廢舊廠房變身新寵兒

古色古香的門窗、粉牆黛瓦的馬頭牆……沿著水泥路進入新後屠橋村,這幢復古大房子顯得格外醒目。建築整體外觀呈現江南古典風格,將冬日的鄉村點綴出幾分生機與喜色。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去年8月開始正式改造,前後共花了4個月。”一手操作這臺“換臉”手術的新後屠橋村黨支部書記羅國雲告訴記者,改造前,這裡是一處舊廠房,可進行一些簡單的工業初加工,後來幾經承包出租,廠房帶來的經濟效益日漸式微,而且越來越跟不上時代發展,如同雞肋矗立在鄉間。

  隨著新後屠橋村打造綜合農業觀光旅遊村的工作逐步推進,這幢舊廠房也被列入了改造時間表。

  “我們村物產豐富,有2000多畝優質耕地,又接壤城區,建設農旅結合的新農村具有諸多優勢。”羅國雲說,打造鄉村遊,光有景還不夠,必需得有能供遊客休憩的場所。然而,根據相關政策,新後屠橋村並沒有另建新房的指標。

  “沒辦法就想辦法,通過把閒置舊廠房改造為鄉村遊配套設施,這條路走得通。”羅國雲說,去年年初,他們就先啟動廠房的外立面改造,還特地請來了兩位精通甬派建築的老師傅操刀,用的磚石瓦片也全是從附近村莊收集而來;去年8月,廠房租賃到期,改造由外到內。“經過村班子商量,我們決定打造一個有特色又有功能的新場所。”羅國雲最後瞄準了鄉村婚慶這個金點子。

去年底,舊廠房重披新衣,掛上了鄉村婚慶大舞臺的牌子。內部更是開闢出13間婚慶專廳,分別陳列展示老底子寧波人結婚時所用的器皿,用具等。“在這裡,新人們可以體驗全套傳統婚禮流程,還可以瞭解相關習俗。”羅國雲說,改造完成的鄉村婚慶大舞臺面積有1400多平方米,可一次性辦30對新人的集體婚禮,還可以滿足70桌的喜宴要求。

  目前,鄉村婚慶大舞臺已經完成了3對新人的體驗之旅。“現在,我們還把臨近的一處垃圾房打造成遊客接待中心,計劃在鄉村婚慶大舞臺門前開闢一處鄉間草坪,就可以滿足西式婚禮的需求。”羅國雲說。

2

古村老屋迎來新生命

近年來,章水鎮李家坑村一直是四明山旅遊的一張名片,聲名遠播,遊人如織。但是,細心的遊客會發現,這個被稱為“民居瑰寶”的古村落,早已不是當初灰頭土臉、破舊不堪的模樣,它正慢慢地出落成一個著名旅遊勝地。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李家坑村

“舊式的模樣,宜居的建築,有這樣的老房子才是李家坑。”李家坑村黨支部書記李紅偉指著村頭幾排雕樑畫棟,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說,無論怎樣發展,都要保留古村原有風貌,這是李家坑人的共識。據悉,2012年,李家坑啟動古民居整理式改造。改造過程嚴格執行“修舊如舊”。修繕老房子,拆除不協調建築。那些可修可不修的,沒有把握就堅決不動。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經過近幾年的整理式改造,李家坑村保留了古村的原有風貌和綠色生態景觀,剔除了以往的雜亂和破敗。尤其是“與鹿遊”“環溪樓”“水雲居”等院落保存完好,讓遊人切身感受到淳樸農家氛圍。依託山水資源和民居特色,這幾年李家坑村的鄉村旅遊步入發展快車道,年均遊客量達10萬人次。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朱梅村

放眼整個章水鎮,越來越多人嗅到了舊屋老房蘊藏的巨大價值。在朱梅村,由港胞朱善佐先生捐贈的舊宅被改造成黨群服務中心,除了設置有黨員志願服務室,還佈置展覽廳,展示、銘記章水籍“寧波幫”人士的相關事蹟。這也是章水鎮第一個正式的黨建志願對外窗口。值得一提的是,黨群服務中心延續了舊建築佈局,內外保持原汁原味的傳統民居風格。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崔岙村

在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中,崔岙村也迎來了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保護的新階段。“未來,我們要對崔岙村沿樟溪河兩岸的建築改造恢復為統一的傳統浙東民居風格。”章水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崔岙村要不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更要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典範。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蜜巖村眼下也正對蜜巖小學舊址進行保護性修繕,計劃將其“變身”成鄉賢館。

3

有形之手開拓新思路

“一邊是閒置房屋無用武之地,一邊是村莊發展急需基礎設施,如將未列入文保範疇的農村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文創基地等,大家各取所需,將是雙贏。”業內人士介紹,坐擁廣大農村地區的海曙要積極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契機,充分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合理使用好一部分農村老房。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在這場改造中,規劃是“牛鼻子”。以李家坑村的改造為例,李家坑村將新村建設與古村旅遊開發統一規劃,聘請專業設計團隊,對村子總體景觀進行深層次規劃,充分挖掘閒置農房的價值功能。同時,順勢完成村裡的管網、道路、綠化、公廁等基礎設施的提升。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規劃的準繩始終貫穿村子建設全程。隨著村子改造主體工作完成,來自寧波、杭州和上海等地的投資團隊頻頻和村委會接觸,在民宿方面尋求合作。“我們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極其謹慎。”李紅偉說,和社會力量開展合作,也需要看規劃。尤其是雙方在“先保護、後開發”這個前提條件上必須高度一致。

  “屬地政府的有效作為,破解了管理越位、缺位以及錯位等問題。”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因勢利導,通過“有形之手”發力突破農村舊房改造中各類難題,不僅為大刀闊斧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升了村民對政府工作的信心。

  老房換新顏,帶來了農村生活品質的提升,環境的改變,美譽度的提高,讓原本默默無聞的村子有了吸引力。年過八旬的應義植是蜜巖村村民,看著村裡的每一個變化,應老伯欣喜地說:“這些年,村裡的老房子在變美,還吸引了年輕人來投資辦民宿,來觀光的遊客也多了。”有同感的還有鄭家村村民,作為近現代許多鄭氏名人的“老家”,鄭家村斥資對村容村貌進行全面提升,形成農業觀賞、採摘、品嚐、體驗等為主的休閒旅遊業態。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在保留原貌基礎上進行修繕、改建,讓每個有價值有故事的農村老屋化腐朽為神奇。”業內人士說,外與古樹、古井、農田、青山同框組成永恆相守與現代浪漫的完美風景;內有電視、空調等現代設施的配套,改造後的老房子講好新故事,勢必成為許多人樂享田園生活的夢中老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