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炭疽病的識別與防治方法

香樟炭疽病是由膠孢炭疽病菌侵入葉肉組織而發生的病害。該病菌會在感病植株的枝梢病部,或者是已脫落的病枝、葉果上,以菌絲、分生孢子盤或子囊殼越冬。待翌年的春季,產生分生孢子。孢子藉助風雨再進行傳播。且多數是從傷口、自然孔口侵入寄主,或者是直接侵入到植株組織細胞內的。

一般在生長的季節裡,香樟炭疽病的病菌是可以重複、多次的侵染。從而造成大面積的,成片的香樟患上炭疽病。

香樟炭疽病的識別與防治方法

大致患病的原因在於:通風不良,加上空氣溼度的偏大,造成了病部的溼潤,進而利於了該病菌孢子的生存,使其得以加快了繁殖速度所造成。所以,在降雨量較多的季節裡,特別是在大風、多雨、溫度多變的季節裡,香樟炭疽病的發生也更加的容易。

一般情況下,該病原菌孢子萌發的適溫範圍是10攝氏度至35攝氏度,最適的溫度範圍為20攝氏度至30攝氏度。故當溫度、溼度合適時,受到侵染植株10天左右就會出現病害症狀。因此在江蘇,每年的4月中、下旬,香樟炭疽病便會開始發生。

一般香樟炭疽病的發病期是每年的5月至10月。而如若香樟的幼林,林地裸露,地被物少時;或植株樹勢較衰弱時;或土壤乾旱,砂質且貧脊時,即使就是到了炎熱、乾旱的夏季,炭疽病的發病也可能易發,或發病重。總之,7月至9月,是香樟炭疽病發病的高峰期。但是9月以後,病情會有一定的減輕。所以,在以上的這個時間段裡,我們要格外的重視香樟炭疽病的發生。

香樟炭疽病的識別與防治方法

香樟炭疽病主要發生於植株葉片、枝條上。並且該病害通常是苗木樹冠的下部先開始發病,然後逐漸向樹冠的上部擴展。幼葉、嫩梢偶有發生。植株葉片在遭受到了炭疽病侵染以後,大多自葉緣或葉尖開始發病,初時為不規則大斑,黃褐色至褐色,以後病斑中心變灰白色、黃褐色,邊緣呈深褐色或紫褐色寬帶,進而造成病葉不同程度的脫落。而枝條在感病時,多是發生在嫩梢、幼芽或傷口等處。初時,病部出現圓形或橢圓形褐色斑點,病斑黑褐色,略凹陷,以後逐漸擴大,最後枝幹乾枯,病部產生出許多小黑點,最終造成植株生長勢的衰弱。所以在香樟炭疽病發病較重的時候,如果不及時的開展防治工作,往往是能夠造成整株香樟幼樹的枯萎,和死亡。就算是香樟炭疽病發病比較輕,不算嚴重時,其也會大大的影響了香樟的正常生長,並且嚴重的降低了香樟的光合作用。故對其,要積極的開展防治工作。

香樟炭疽病的識別與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

(1)、一般在通風不良,管理粗放,土壤瘦瘠,而施肥又不足的情況下,香樟炭疽病的發生會更加的嚴重。所以在平時,我們應當加強栽培管理,並要合理的控制栽植密度,以利通風、透光。此外,我們還應注意的是:要儘可能做到適地適樹,有目的的選擇在土壤肥力適中,排水良好的地方上種植香樟。且應重視增施磷、鉀肥,和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利於幼樹的健壯生長,和利於香樟的樹勢及抗病性的增強。

另外,因為香樟樹是喜酸性的苗木,如若長期生長在偏鹼性土壤中就會影響其根系對鐵元素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所以我們可在土壤中施一些硫磺粉,在根系周圍打孔灌注1:30的硫酸亞鐵液。另一辦法,我們也可用硫酸亞鐵15克、尿素50克、硫酸鎂5克,水1000克兌成的混合液,對樹杆進行注射;再配合葉面噴0.1%至0.2%硫酸亞鐵溶液,以調正樹體及土壤的酸鹼度,使香樟樹逐步得到恢復。

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在購買苗木的時候,務必要重視植物的檢疫工作,並且要購買那些健壯無病的植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杜絕病害的病源。但在如遇有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可於栽植之前,我們還可對植株進行施藥,以用來達到防治的目的。

(2)、平時還應當多從養護、管理等多個環節上面著手,認真的貫徹好“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在病害發生不嚴重時,可適時的開展剪除發病葉片的工作,用來減少侵染源。同時,也可以結合修枝、清園工作,來徹底清除病株、病葉,清除枯枝、落葉,剪除有病的枝條,並用波爾多液漿塗刷傷口。這裡務必要注意的是:清除的病株,剪除的病枝、病葉,一定要在帶離出種植的區域以後,再集中的進行銷燬,以減少侵染病菌的來源。

(3)、藥劑防治:香樟炭疽病因具有傳染性,所以在病害發生之前,或者是發現病害之後,應當及時的進行施藥。施藥的時機應當依據病害的發生特點。可選擇在病害發病的前期,或者是初期,科學用藥。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夠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且能夠有效的控制住香樟炭疽病的進一步擴散和大面積的侵染、蔓延。

在發病的早期,或者是在沒有發病時,我們應當積極的開展預防炭疽病的工作。管護人員可在香樟幼樹發病之前,選用波爾多液,以及代森鋅進行噴灑。其濃度一般可為:波爾多液1%,或者代森鋅68%。噴灑的頻率週期,以每月進行2次至3次為宜。另外,在香樟炭疽病的發病初期裡,我們也可以選擇噴施:50%炭疽福美600至8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25%戊唑醇可溼性粉劑2000至2500倍液。

也可噴施50%多菌靈8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15%亞胺唑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至2000倍液,或62.25%代森錳鋅·腈菌唑可溼性粉劑600至800倍液,或80%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至8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至1200倍液,或25%咪鮮胺乳油500至600倍液,或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200至3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或50%多黴靈1000倍液,或50%異菌咪1000倍液,或50%多·錳鋅可溼性粉劑400至600倍液,或25%溴菌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5%多抗黴素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75%百菌清可溼粉(1:1)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至8000倍液,或20%三環唑8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浮劑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性顆粒3000倍+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

通常,隔10天-15天,可施藥1次,並且連續的施藥3次-4次,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住該病害的發生與蔓延了。此外,施藥防治時還需要注意的是,幾種藥劑宜交替著使用。因為交替著用藥,對防治該病會更好。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病害發病嚴重的地區務必要及時的拔除染病嚴重的植株,並且還要用殺菌劑澆灌土壤兩次至三次,以用來消毒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