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大柵欄派出所最美“警色”逆行一線保居民安康

人民網北京4月10日電 疫情就是警情,崗位就是戰場。作為疫情防控中一支極其重要的力量,大柵欄派出所的廣大民警、輔警“疫”往無前,無私無畏投入戰“疫”當中。他們是直面危險、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是日夜奮戰、使命必達的“排頭兵”,他們用行動詮釋“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他們逆行的身影也是戰“疫”一線的最美“警色”。

以崗為家 以身作則做好表率

疫情發生後,派出所的工作重點轉變,再加上大柵欄地區流動人口情況較為複雜,所裡便選擇在每晚召開緊急會議,及時溝通各方面情況。在疫情防控工作的前一個月,作為大柵欄派出所的副所長,蘇婷自動選擇了把多數時間留給自己第二個“家”——派出所辦公室。在此期間,蘇婷除了要負責統籌調度所內各個部門開展好疫情防控工作,還要負責及時與街道防疫專班組進行對接,將每日人員摸排情況與街道溝通“對錶”。此外,她每天都要到各個社區警務站、登記點進行巡查,瞭解社區防控工作,指導、安排社區民警、協警工作。只要接到警情,不管大事小事,她都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和社區一起解決。她說:“身為副所長,以身作則、做好表率是基礎。這次防疫工作對我、對我的隊伍都是一次歷練,看到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更讓我幹勁兒十足。”

建言獻策 將警務站“搬”到點位上

在年前就買好車票準備回老家陪父母過春節的範萃軍,因疫情到來毅然選擇取消行程、堅守崗位。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前期,百順社區民警範萃軍結合到社區14條衚衕、304個平房院落摸排走訪的經驗,總結出重點突出、操作性強的“五四三”工作法,成為社區工作人員摸排流動人員的“通用標準”。讓社區的流動人口摸排工作實現了責任清晰、明確了排查重點,做到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落地、第一時間處置。此外,在街道實施“社區封閉式管理”後,範萃軍就將社區警務站“搬”到了陝西巷南口的登記點上,以便及時調解居民糾紛、處理突發情況、為返京人員辦理出入證等,讓警務工作與管理工作有效結合,大大減輕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守望鄰里 貼心服務保護片區居民

戴好口罩,拿起工作手冊,鐵樹斜街社區民警郭新喜一天的工作是從下戶摸排開始的:鐵樹社區7條衚衕,200多個院落,工作了6年的郭新喜“閉著眼”都能找得到,各處情況更是一清二楚。疫情發生後,郭新喜的工作比以前更多,也比以前更繁瑣。摸排過程中既要核對人員信息,又要為返京人員講解注意事項,讓他們簽署居家隔離觀察承諾書;遇到新開業的商戶,郭新喜還要了解店內消毒情況並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經過社區高齡老人、困難居民家時,要順便問問口罩夠不夠、生活必需品缺不缺;居民家裡的堆物賣不出去犯愁找到郭新喜,他立刻跟社工、物業保安前去回收……這位街坊鄰居都熟知的片兒警郭子,一如既往地用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守望鄰里的貼心服務守護著居民。早出晚歸,郭新喜幾乎抽不出時間陪伴女兒,但他說,暫時的離開是為了將來更好的陪伴,現在居民更需要他。每次聽到視頻裡女兒問“爸爸你啥時候回家啊?”郭新喜都會耐心地說:“爸爸是警察,要保護爸爸所在片區內的很多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就像咱們家那個片區的警察叔叔在保護你和媽媽還有鄰居們一樣。等我們打敗了疫情,爸爸就能回去好好陪你。”

自編手冊 注重安全加強線上溝通

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始,煤市街東社區民警,56歲的蘭文成始終堅守在一線進行流動人口摸排,發放出入證,卡口執勤,走訪商戶,入戶宣傳……煤東社區商戶企業密集,為打牢復工復產防疫基礎,協助復工單位做好防疫工作,蘭文成根據轄區內單位宿舍、保安駐勤點較多的特點,主動走訪、精心研究,制定了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單位集體宿舍疫情防控安全注意事項》,明確了宿舍居住的消殺、人員出入以及出入時間限定等八項規定,自行打印後再逐一上門發放,還對住在集體宿舍的員工進行專門講解、培訓。在走訪單位門店的過程中,蘭文成分別建立了6個微信群,在加強與單位溝通交流的同時,每天定時發送防疫政策和防護知識。“一心多用”的蘭文成,每次在摸排走訪時,還特別留意街巷中的消防設施是否需要更換,集體宿舍中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每天工作完成後,蘭文成再要到社區各個登記點上走一圈,瞭解點位有無特殊情況、是否需要幫忙等。

舍小家、為大家,大柵欄派出所的民警充分發揚連續作戰、不畏疲勞的戰鬥精神,奮戰在防控疫情第一線,為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社會安全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警徽在一線閃光、誓言在一線嘹亮,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警察的使命和擔當,也是這場戰“疫”裡的最美“逆行警色”。(張海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