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物資匱乏年代走過來,我參加過88年搶購,今天的我不慌

最近,有不良媒體炒作糧食緊缺,還有個別人在朋友圈裡慫恿、鼓動大家屯糧。

首先聲明,我是經歷過物資匱乏時代的人,以前也跟風參與過搶購,和大家一樣是個普通人,我也有過愚蠢的行為。不同之處在於,我對飢餓更有親身體會。如今的大部分人,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糧食緊缺。

下面我摘錄著名童話作家孫幼軍的代表作《小布頭奇遇記》裡關於“小布頭”不小心將飯碗打翻後的一個場景,非常貼近生活。現在很少有人給孩子讀這樣的童話了:

“。。。

可是蘋蘋沒理睬小布頭。她和媽媽蹲在地板上,把飯粒兒一顆一顆撿起來,放在一個大碗裡,媽媽幫蘋蘋把飯粒兒洗乾淨,又在開水裡燙過,蘋蘋就一聲不響地吃起來。”


我從物資匱乏年代走過來,我參加過88年搶購,今天的我不慌

《小布頭奇遇記》片段

有過這樣經歷的人,對糧食是格外珍惜的。

就說我吧,年前買了一包200克的紅米,真空包裝的,前幾天拿出來要吃,結果發現可能是包裝不太嚴實,米有點發黴了。發黴的米吃了容易食物中毒,可扔了實在是心痛,放在廚房檯面上,糾結了一整天,最後扔掉時還在叨唸,如果過去在農村住,這米餵雞還是可以的。

我也曾經相信謠言而犯傻,參與搶購。

那是在1988年,有那麼一陣子漲價風潮。姜昆有個相聲《著急》,裡面有“黃醬! 多少? 一被窩!”的包袱,至今記憶猶新。諷刺的就是我參加過的那波搶購。

那時的我閱歷尚淺,聽風就是雨。

那時候日子過得都很緊,但再緊,扣牙縫式地攢錢,攢了那麼一點點,一傳說東西漲價,物資緊缺,大家搶購甚是踴躍,市面上的東西越搶越漲價。我那時積蓄不多,搶購了被面,棉布(做被裡用)。當時純羊毛的毛毯算是大件,226元一條,咬牙屯了3條。那毛毯現在還在,冬天天冷時墊在褥子下,勉強算是有個“用處”,自我安慰吧。棉布到2012年時才用完,因為生活習慣都改變了,不怎麼做被子了。我有個街坊家很富裕,他搶購了一臺東方齊洛瓦冰箱,2000來塊,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笑柄。鄰居們給它起了個綽號叫“稀里嘩啦”,那冰箱運行起來噪音奇大無比,且要頻繁手動除冰,早就淘汰了。

如今是個商品過剩時代,但糧食除外。

中國人現在吃糧有點奢侈。據統計,中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掉的糧食,足夠2.6億人一年的口糧。我們主糧的自給率是96%(進口主要是品種調劑,非不夠吃),我們國庫囤積的主糧夠全國人民吃14個月。我們糧食生產連年穩定豐產。中國人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三高”。

但是,糧食怕擠兌,就像銀行一樣。世界上任何一個銀行,如果遇到所有儲戶一起提現,都會倒閉。

糧食總量是有定數的,糧食不能像工業品一樣幾乎無限生產。

糧食也不容易長期儲存。

國際糧食市場是典型的寡頭壟斷市場。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4大糧商控制了世界約80%的糧食。好在我們有個“中糧”,能與之抗衡。這5家公司佔世界糧食市場的95%以上。4大糧商曾經多次企圖控制中國的糧食定價權,都被中糧擊退。否則後果可參考海地、菲律賓

,都曾經是糧食自給並有能力出口的國家,現在糧食種植業都遭受重創,失去定價權,依賴進口。

糧食安全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兒,不能自亂陣腳。

自從高福的“可防可控,人不傳人”之後,大家都有點怕專家出來說話。

幸好,我們還有鍾南山這樣的專家。顯然,鍾南山這樣的專家多,高福這樣的專家少。

幾十年來,我們的糧食供應、生產情況一直是公開透明的,糧食價格隨著經濟發展是同步變化,波動比較溫和。每個持家買菜的人都有切身體會。憑藉現有的18億畝耕地,以及袁隆平、李登海這樣真正的專家,糧食總量是夠吃的,不會再出現五六十年前的情況。

我從物資匱乏年代走過來,我參加過88年搶購,今天的我不慌

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我們的軟肋在豬肉上。也就是大豆,我們大豆不足,且掌控不了國際大豆市場,這也是肉價容易出現波動的的原因。

我所說的吃飽是指吃主糧,不包括肉。如果國際糧食、大豆真的出現供應短缺,豬肉價格就會上漲。我們就只能被動地減少吃肉,等待市場重新平衡。豬肉這個問題暫時無解,我們自己的能力生產的豆粕太少,只能依賴國際大豆市場。

有些網友說:“這麼便宜的糧食,就是壞了500斤才多少錢?打一場牌都不止輸這點錢!只是防備萬一出現這種情況!我存點糧食怎麼了?”“我買糧食沒給錢嗎?”

糧食便宜是因為沒人搶購、囤積。如果大家都怕漲價,搶購囤積,就不便宜了,正好肥了奸商。

糧食在特定時間內是不可再生資源。一個人浪費500斤,如果多幾個這樣的人,本來夠吃的糧食也變得緊張了。這不是正中了哪些惡意煽動者的詭計了嗎?就算不浪費,家裡有存儲條件,一個人本來一年吃400斤糧,如果一下子屯2年、3年的,不就成了擠兌了嗎?這不就是那些唯恐中國不亂的那一小撮人所盼望的嗎?

其實作為個人消費者來說,一次性買三兩個月的糧沒什麼大不了的。重點是中間商們。大蒜、綠豆、生薑可以屯,可以炒,畢竟是小眾品種。如果中間商們敢屯糧炒作,國家不會不出手,到時肯定有下場悲慘的。

我們現在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有效控制住疫情的國家,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我們普通大眾的團結一心,靠的是大家對政府組織能力的信心。所以,面對這些惡意煽動者,我們要繼續堅定我們的信心,不為之所動。

我對國家是有信心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我從88年那次愚蠢地參加搶購併得到教訓以後就再也沒有跟風搶購,包括搶購板藍根、搶購鹽,以及這次搶購口罩。

這次疫情來得突然,武漢封城後,口罩脫銷。我家裡有5個一次性防塵口罩,霧霾嚴重時買的。當時朋友圈裡很多高價賣口罩的,我一個也沒買。我當時做了最壞打算,真的沒有口罩可用,自己就用紗布縫幾個,可消毒反覆使用,反正我們響應號召呆在家裡,不去高危區,布口罩防防飛沫也就夠用了。後來社區開始登記預約平價口罩,一次限購5個,我參加了4輪,一共購得20個口罩,到第5輪時,我就沒去參加了。為什麼?因為到現在我一共才消耗了3個一次性口罩。口罩每次用完後,我都把它掛在陽臺上晾曬,反覆使用多次,知道次數太多了才拋棄。現在口罩已經供貨充足了。如果當時買了那些高價口罩,不就肥了那些囤積居奇的奸商嗎?

我個人買糧的習慣是一次買一個月左右的。前天剛在天貓買了20斤大米和20斤面。早餐要買點饅頭包子油條之類,有時也煮點掛麵。價錢差不多的時候,米麵油我儘量買中糧的,支持一下自己國家的糧商嘛。中糧福臨門的秋田小町這款米吃起來口感不錯,就是稍稍貴了一點。


我從物資匱乏年代走過來,我參加過88年搶購,今天的我不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