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跟跌不跟漲!

這是很多股民對A股的固有印象,也充斥了股民“恨鐵不成鋼”的憤憤之情。不過,最近A股在全球市場上可是露臉了,也為中國投資者們爭了一口氣。

自2020年2月25日全球開啟下跌以來至3月25日,上證指數僅下跌8.24%,同期美股10天4次熔斷、歐股平均下跌幅度超過25%,A股表現出強大的韌性。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數據來源:Wind,區間:2020.2.25-2020.3.25

“好奇聯”來了:到底是誰在支撐著A股?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小聯細數了一下目前A股主要指數,從覆蓋範圍、市值以及抗跌性等方面綜合考量後,發現滬深300指數依舊是支撐A股的中流砥柱!

為什麼每次總是TA?

小聯統計了近10年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變化,發現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滬深300早已不是我們熟知的滬深300了,它一直在與時俱進。下面跟著小聯一起來看看吧!


成分股變遷:流水的成分股,鐵打的滬深300

過去十年間,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及其上市時間、權重佔比、所屬板塊、行業雖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不變的是滬深300指數作為市場方向標的地位。小聯不禁感慨:真是流水的成分股,鐵打的滬深300!

● 老成分股僅佔33.9%:細數滬深300的成分股的十年變遷,發現早已物是人非,僅有113只成分股還留在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大家庭中,佔比僅33.9%,更有十隻股票退市,如招商地產、武鋼股份等,說明

滬深300成分股一直在變化。

● 近十年內上市的新股票佔比36%:滬深300成分股中於1991-1999、2000-2009、2010-2019年間上市的數量分別為77、115、108家,分別佔比25.67%、38.33%以及36%,三個週期內上市的成分股大有三足鼎立之勢,說明滬深300成分股新陳代謝非常有序。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3.25

● 成分股權重呈現集中趨勢:十年前,權重最大成分股為招商銀行,佔比3.66%,十年後權重最大成分股為中國平安,佔比6.29%,這種成分股權重集中的趨勢同樣出現在前10、前50、前100大成分股中,說明滬深300成分股權重集中度上升,龍頭效應增加。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 滬深兩市趨向均衡:從成分股所屬市場來看,滬市成分股權重佔比持續下降,深市權重持續上漲。就具體板塊而言,中小板、創業板佔比上升,主板下降明顯,說明滬深300成分分佈趨向於均衡,風格趨向成長。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 行業分佈顯示經濟結構變化:從成分股所屬行業來看,信息技術、日常消費、醫療保健、可選消費在過去十年時間大幅增加,而工業、材料、能源與房產等行業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滬深300行業變化反映了當前市場趨向科技、消費與健康等方向,也符合當前經濟結構變化的趨勢。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 股息率持續穩定:儘管成分股多年來發生了很多變化,但自2010年以來,滬深300指數股息率一直維持在2%-3.5%區間水準,說明滬深300的分紅能力沒有受到成分股變化的太大影響。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0.3.25

● 收益與波動均衡:從主流的寬基指數對比來看,滬深300指數在過去十年的年化收益率居於中上水準,同時在年化波動率、最大回撤方面同樣居於中上水準,充分反映了滬深300指數收益與波動均衡的特點。


量化投資專欄——滬深300十年變身記


如何投資滬深300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很容易可以發現滬深300指數是一個不斷進行著自我換新的指數,進而能夠長期保持收益與波動均衡的特點,成為市場的柱石。

滬深300指數過去的變化也能夠為我們的未來投資提供一種方向性的啟示:

投資方向應順應經濟結構升級:如過去十年滬深300指數成分中科技類佔比逐步提升,消費中的可選消費開始增加,未來這種趨勢依然有望延續甚至加速。

投資方法應因地制宜:如科技類、可選消費類與傳統工業類、日常消費類企業在產業週期、成長生命週期等方面存在不同,從而估值方法有明顯不同,投資者應及時調整。

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以滬深300指數為追蹤標的的指數基金,國聯安滬深300ETF (515660)及其聯接基金(A:008390,C:008391),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如果大家擔心入場的時機,小聯建議大家可以採用定投的方式平滑持倉成本,將“擇時”的不確定性降到最低,只需把握滬深300指數長期增長的相對確定性收益即可。

此謂:“避己之短,揚己之長,勝利之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