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猶太人:貧窮、疏遠、愚鈍的德系猶太人,會被無情的拋棄


德系猶太人:貧窮、疏遠、愚鈍的德系猶太人,會被無情的拋棄

猶太人,又稱猶太民族,屬閃米特人,是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國的一個民族。猶太人通常有兩種情況,廣義上來講,根據猶太教(Judaism)律法《哈拉卡》的定義,一切皈依猶太教的人(宗教意義)以及由猶太母親所生的人(民族意義)都屬於猶太人。猶太人發源於西亞的以色列地或希伯來地。狹義上來講則要追溯到在"種族"範疇上的歷史。

根據有關猶太人組織的統計,2007年全球猶太人總數約在1600萬人左右,其中540萬人定居在以色列,530萬人居住在美國,其餘則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

猶太人人口雖僅有1600萬人, 佔比全球人口不到0.25%, 但是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獲得概率遠高於其他各個民族, 概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08倍。 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馮諾依曼等閃耀歷史的天才都出自這人數不多的民族。

19世紀末期,由於東歐的迫害加劇,成千上萬的猶太人逃離此地,大多數投奔美國、加拿大和西歐。到1924年,共有大約兩百萬猶太人移民至美國,因當時美國社會對待猶太族群的態度相對比東歐而言更加寬容。歐洲對猶太人的迫害終於在納粹德國時期達到頂峰,

發生了滅絕約600萬猶太人的大屠殺,幾乎徹底摧毀猶太人在歐洲2000年的文化歷史沉澱

到21世紀初,美國和以色列是猶太人的主要集中地。

以色列建國前的巴勒斯坦地區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比例佔絕大多數,1948年猶太人僅佔6%。由於戰爭以及以色列政府的驅逐,到2009年以色列的猶太人佔總人口的76%,19%是阿拉伯人,5%是其他民族。由於猶太人的出生率比阿拉伯人低,而且又有猶太人從以色列移民到歐美等國,以色列政府擔心,將來以色列的猶太人不會再占人口的多數。

這個民族非常重視知識,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對他們進行記憶訓練。猶太人在孩子剛會說話時就開始教他們讀《舊約》。猶太教育的目的是為未來所用。猶太教育要培養的是能夠創造猶太人的未來、實現猶太人的夢想的

德系猶太人:貧窮、疏遠、愚鈍的德系猶太人,會被無情的拋棄

黃種猶太人 下一代。在猶太人看來,由於擔心孩子不明白而錯過教育機會,只是父母一種過分保護而已。

為了在孩子身上種下好種子,猶太人讓小孩子學習記憶。因此可以說,猶太兒童從一歲半就開始有意識地接受記憶訓練了。到了三四歲時,他們開始在私塾裡面學習。每個孩子剛走進教室都會受到大家熱烈鼓掌歡迎,以讓他覺得學習是快樂的;據說在每一個猶太人的家裡,當孩子剛剛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將一滴蜂蜜灑在上面,然後讓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接著,母親會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

猶太人認為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所以孩子四歲時就開始完全的思考行為。那時候,大人會告訴孩子們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不要拘泥於一個想法,因為還有很多的其他的思考方法。與此同時,記憶訓練也在繼續。孩子到了五歲時就要記住全部《舊約》。《舊約》是一本大部頭經典,能全部記住水平就是非常高了。

中世紀反猶的歐洲,禁止猶太人從事農業及在政府部門中任職,迫使猶太人從事高智商的商業和金融業,加上猶太人都在從事高智商的猶太人內部通婚加速了後代智商的提升。在普遍反猶的環境中生存必須依靠智力,所以形成了猶太人對知識和智慧的重視。

德裔猶太人的平均智商高於普通猶太人,逃亡計劃:最聰明或是最富有的德系猶太人對逃亡,生存,審訊,大屠殺,迫害,納粹大屠殺,以及其他種族滅絕的威脅時有著更加充分的準備,因為他們能夠負擔起移民費用:能夠判斷接下來需要做什麼;在國家間有著供他們逃走的社會和經濟契機。貧窮,疏遠和愚鈍的德系猶太人就只能等著被無情的拋棄。

在歷史上,歐洲人對猶太人持有成見。為了闡明問題,有必要對猶太民族的歷史作一個簡單的回顧。猶太人的遠祖是古代閃族的支脈希伯來人,公元前,他們的祖先曾聚居生活在阿拉伯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攻佔巴勒斯坦後,猶太人舉行過多次大規模反抗羅馬佔領者的起義,但都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血腥鎮壓。到公元135年的猶太人起義再次慘遭失敗為止,在這1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羅馬統治者屠殺了百萬猶太人,最後還把餘者全部趕出巴勒斯坦土地,使他們流散到西歐,西歐當時完全處於落後的小生產農牧社會,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逃往西歐後,當地的封建主們非常歧視他們,不許他們佔有土地,只許他們經營商業。不知是歷史過錯教育了他們,還是生死磨難砥礪了他們,或者說這本來就是歷史賦予的機遇,總之,由這一切所構成的歷史集合體,鑄就了猶太人的特質,使得他們聰明起來,堅強起來。他們不僅在困境中頑強地繁衍生息,而且逐漸地富有了。

公元13至15世紀,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當地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們,產生了利益衝突,噩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衝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大批猶太人被迫流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開始了歷史上的猶太人第二次逃亡。不幸的是,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居然演變成了一種文化沉澱,在某些國家和地區一直"遺傳"到現代。尤其是進入上個世紀後的德及奧民族,反猶情緒與日俱增,希特勒及其追隨者就是其中的典

德系猶太人:貧窮、疏遠、愚鈍的德系猶太人,會被無情的拋棄

猶太人大屠殺

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打擊了德國,同時由於一戰的打壓,使其工業生產倒退到了上世紀末的水平,國力漸衰。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鉅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成為了他們的理所當然。

德系猶太人:貧窮、疏遠、愚鈍的德系猶太人,會被無情的拋棄

1941年慘死烏克蘭街頭的猶太人

另外,居住在歐洲各地的猶太人,較之於其他民族而言,不僅富有,而且素質也要高些。面對這樣一個民族,希特勒及其黨徒們,既感到仇恨,又覺得膽怯。在他們的心中,猶太人這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他們實現"第三帝國"美夢的嚴重威脅。這些,無疑加劇了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恨和政治嫉恨。加上當時德國社會政治生活完全處在一種極端瘋狂的症狀之中,使希特勒的反猶、仇猶的觀點不僅適當了當時社會環境,並得以迅速瘋狂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