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新歐:中歐班列市場化的先行軍

例證

本報記者 王彩娜

以往每年的一季度都是中歐班列開行的淡季,但今年卻是另一番景象:不停地裝箱、吊裝、摘掛……自2月10日復工復產以來,義烏西站每天都是在繁忙作業中。

日前,滿載防疫物資和小商品的“義新歐中國郵政號”中歐班列X8020次從義烏西站首發,駛向西班牙馬德里,標誌著義烏至歐洲運郵業務實現規模化常態化開行。

回望2014年11月18日,第一趟“義新歐”班列首發便是開往西班牙馬德里。五年來,“義新歐”班列為中西兩國貨物運輸提供了更多選擇,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早期收穫。

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行1列60標箱到2019年開行528列42286標箱,五年多來“義新歐”班列呈現跨越式發展。如今,“義新歐”班列開行線路增至11條,沿線設立了4個分支機構、5個物流分撥中心,聯通亞歐大陸37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國跨越國家最多、線路最長、滿載率最高的中歐班列運營線路。

相較於其他城市的中歐班列,“義新歐”班列是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運營平臺,一向善用市場、嗅覺靈敏,從一開始運營到現在,全都是滿載,從未運過一個空箱。

“義新歐”班列一路疾馳的背後,是義烏加快建設“世界小商品之都”,與歐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馬德里相連,擁有穩定的貨源。

有數據顯示,“義新歐”的貨源70%以上來自浙江本省,普遍高於全國中歐班列開行區域貨源佔比。如今,很多長三角企業已經把“義新歐”班列作為小商品通達全球的物流首選。隨著出口貨源不斷增加,“義新歐”班列從多家企業合零為整“拼車”運輸,逐步向單個區域、獨家企業開行定製化專列轉變。

更為重要的是,圍繞培育我國運營效益最好、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力最強的中歐班列目標,2019年以來,浙江不斷創新“義新歐”班列運營體制機制,將寧波、溫州、金華、諸暨列為“義新歐+”試點地區,並計劃於2020年向全省推廣,“義新歐”班列對浙江全省資源的統籌能力進一步加強。

業內人士認為,所謂市場化,最終的目的是為中歐班列尋找和培養適合鐵路運輸物流方式的貨主,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不是政府補貼下虛假的低運價。市場化的結果帶來真實的貿易增加,“義新歐”班列開行以來,義烏出入境方面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到義烏市場採購的數量明顯增加。

雖已嶄露頭角,但“義新歐”班列並未放緩速度,仍在不斷加密、增點、拓線、提效。2020年是義烏“對標自貿區、幹實試驗區”的關鍵之年,也是“義新歐”班列力爭全年運行1000列的進擊之年,義烏將積極提升班列的國內外攬貨能力,優化各項服務流程,加快商品的通關速度,全力以赴做到買賣全球。

具體而言,一是著力提升運營能力,研究運行模式,完善組織架構、加快網點佈局和隊伍建設,做大做強運營平臺;二是著力全省資源統籌,推進全省組貨基地建設,做深做透“義新歐+”的文章;三是著力拓展增值服務,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拓展產業鏈上下游等提升班列盈利水平的項目,由貨物承運商向貿易服務商轉變;四是著力找準市場定位,拓展時效要求高、內在價值高的“兩高”商品,不斷提高優質客戶黏性。

正如西班牙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萊桑德雷·梅洛的詩句,“希望之光在地平線上已經冉冉升起”,中歐班列的市場化轉型也已曙光乍現,以“義新歐”為代表的先行軍正以高速度增長、高水平運營,推動著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