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谷村:產業發展帶動脫貧致富


走進同心縣興隆鄉黃谷村,一排排整齊的紅磚瓦房寬敞明亮、一條條平坦寬敞的硬化道路通往每家每戶,春日的暖陽下,整個村子顯得更加祥和。


村民田大俊一家人正忙著為即將生產的母牛接生。按照田大俊的說法:“這一生就是幾千塊錢。”


2014年,田大俊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田大俊有了“新工作”——養牛。在他的精心飼養下, 牛棚裡的牛一年比一年多,最多的時候有32頭,一年下來能收入七八萬元。一來二去,田大俊摸索出了經驗:“子母牛還是好,一年一個牛跟一個牛犢,有好條件,我們還能再喂一個牛犢,一年比一年好。”


田大俊的成功讓村裡人受到了啟發, 有了國家精準扶貧的好政策,在村“兩委”班子鼓勵下,近幾年,很多村民開始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有養殖圈棚180座、專業合作社4個、牛存欄320頭、羊存欄6800只、種植玉米320畝。村民收入呈現“1234”結構模式,即財政補貼及轉移性收入佔10%左右,種植業收入佔20%,勞務工資性收入佔30%,養殖業收入佔40%。


近幾年,靠著“天時、地利、人和”,黃谷川健康運動特色小鎮建了起來,滑雪場、越野車賽道、縣民兵訓練基地等相繼建成,黃谷川發展起了旅遊業。黃谷川特色運動小鎮承包租賃黃谷村6750畝山地,就這一項每年給村民增收30萬元,給村集體增收2.5萬元。


有了產業,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黃谷川老年幸福園68歲的老人虎西才對於村子如今的變化,深有感觸地說:“搬到這個幸福園裡住了5個月,吃喝都管,對我們這樣的老年人、殘疾人照顧大得很,我很滿足。”


“我們村2014年定為貧困村,2019年全部退出。全村建檔立卡戶127戶,已經退出了123戶,沒有脫貧的現在還有4戶7人。2014年建檔的時候,我們的貧困發生率是46.9% ,到2019年我們的貧困發生率是0.49% 。”黃谷村的變遷讓支部書記餘志祥對抓發展心裡有了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