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真的為實嗎?

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孔子周遊列國,曾因兵荒馬亂,7天沒有嚐到飯味,野菜湯也喝不上,餓得昏昏沉沉。弟子顏回討米歸來,生火做飯。飯將熟時,顏回從鍋裡抓飯吃,孔子裝沒看見。當顏回送飯給孔子時,孔子說:“我剛才夢見亡父,要是飯乾淨的話,我要祭奠他老人家。”顏回說:“不行,剛才煙塵掉進鍋中,弄髒了飯,我想丟掉不好,所以抓來吃了。”事後,孔子十分感慨地對弟子說:“知人可真不容易啊!"

我們一般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眼睛看到的有時候還是不可相信的.

眼見真的為實嗎?

孔子是聖人,聖人的眼睛、聖人的腦子也有靠不住的時候。

可見,瞭解一個人,一件事的真相不容易啊,對人對事不能輕易下結論。

而且有時候,我們對人或者某些群體還會存在一些偏見。

朋友剛到一家公司上班,前段時間,公司要利用週末休息時進行暖氣改造,要大家把東西都收好,以免丟失或損壞。

眼見真的為實嗎?

公司裡的人告訴她說,趕緊把所有的東西都收好,我聽我朋友說,這些幹活的什麼都是好的,見啥拿啥。

朋友笑笑,也沒太當回事兒,自己也沒什麼值錢的東西,就是公司的文件材料不要弄沒了就好,她把公司的東西都帶回了家裡。

等到週一上班的時候,屋裡的景象讓她大吃一驚。灰塵自是不必說,桌上桌下一層,最可氣的是自己放在桌上的東西都不見了,有保健的食品,一些零食,自己的其他一些隨身用品。還有一個插排竟然也不在了。

這回,她相信辦公室裡同事說的話了,這簡直是一群鬍子,怎麼什麼都拿。辦公室裡其他人也不見了一些東西。於是,她和同事們一起譴責那些工人,說他們沒素質,沒文化。

工程兩天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的每天晚上還繼續施工,朋友和同事這回每天把所用的東西全部帶走,一張紙都沒放過,生怕再丟東西。

週一上班時,她和同事們又大吃一驚。

原來,他們丟失的所有東西都被原封不動地送了回來,而且被保存的很好,放在一個大袋子裡。

送東西的是公司的庫管。庫管說,上週來施工的人看到你們桌上那麼多東西,有的還是吃的,怕灰塵太大弄髒了,也來不及和你們說,就和我聯繫把這些東西放到了倉庫裡。我這周又出差,另一個庫管又不知道這事,他回來就趕緊給大家送了過來,怕耽誤大家工作。

眼見真的為實嗎?

謝過庫管之後,朋友和同事都面露愧色,沒把事情弄清楚就冤枉別人,被表面現象迷惑,輕易對別人的品行下結論太武斷了。

朋友跟我說事後她反思了一下,首先是自己並沒有按要求收好東西,自己明知道要施工,卻還留下很多東西,是自己不對。

其次,東西不見了,就輕易下結論,雖然是庫管沒有及時把東西送過來,但自己並沒有調查瞭解,也是有責任的。

最重要的是自己對施工人員還是有一些偏見,這是自己最應該反省的,一個人不應該因為他從事某項工作就對他的人品產生質疑。人品跟行業無關。

眼見真的為實嗎?

我深以為然。

看人對事一定要經過考察瞭解,尤其是關乎到人品格的時候,我們不能因為眼睛看到的或聽到的就否定某人,要靠大腦思考,並詳細調查,或給當事人一個解釋說明的機會,才能瞭解真相。

孔子最後瞭解真相,和顏回的真誠表達也是分不開的,如果顏回不說明真相,那麼他在孔子的心中的印象一定會一落千丈。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時候不願意表達,認為對方一定知道自己的想法,所以有什麼需要不直接說出來,或者對他人有不理解的地方也不會及時詢問,導致很多誤會的發生,都在心裡認為對方不對,從來不反思自己,想當然的想法真的害了很多人。

如果誤會加深,再有人推波助瀾,會產生很不好的後果,甚至夫妻反目,朋友絕交,工作上生活上受到不必要的損失。

眼見真的為實嗎?

剛看完《國民老公2》這部電視劇,劇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深愛對方,彼此都為對方著想,但當喬喬都知道男主的母親是她間接害死之後,她崩潰了,她不想讓男主知道心裡難過,沒法面對她,想用離婚來解決這個問題。幸好最後兩個人都說了出來,選擇一起面對,最後才又幸福的走下去。

如果都想當然地自作主張,認為分開是對彼此最好的選擇,就不會有後面的恩愛,都會痛苦的過完這一生。

雖然是電視劇,但生活中因為誤會或只看到表面現象就妄下結論的事情並不少見。

眼見真的為實嗎?

就說我的一個女友吧,前幾天給我打電話,哭著說她不想和老公過了,說她親眼看到那天老公攙著一個女的進了婦產醫院,那個女的還懷著孕,一定是揹著她做壞事了,孩子都有了。

等老公回來以後大鬧一場,結果她老公一臉茫然,不知道她怎麼突然脾氣那麼大,她問老公還愛不愛她,她老公說當然最愛她了。

結果她也沒問老公到底怎麼回事兒,她老公也不知道她到底在鬧什麼,兩人不歡而散。

眼見真的為實嗎?

幸好我家先生和他老公關係不錯,先生從側面瞭解到,那天女友的老公是臨時幫同事一個忙,那個孕婦是他同事的妻子。

我趕緊告訴女友,這才消除了她對老公的誤會。

事後我對女友說,夫妻最重要是信任,你老公的品行你應該最瞭解,他不是那樣的人,另外,發生事情不要胡思亂想,調查清楚再做決定也不遲。

逢事不急於下結論,我們要多個角度來認識辨知,我們看到的可能不是真相。當你要對一個人特別是親近的人下結論的時候,要好好想想:我看到的是事實嗎?

我們總會拿自己的觀點或聽到別人的評價妄下判斷,但往往是不客觀的。連孔聖人也會對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況我們呢?

孔子能及時運用自己的智慧消除誤會,我們都是凡人,能做到像孔聖人那樣嗎?

現在想想,你有沒有對我們的家人,同事,朋友有過不滿或不理解的時候呢?你是否信任他們,是否和他們有效溝通了呢?話不說不明,理不辨不清,溝通永遠是解決問題的最重要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