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个美国老头

不久前刷到这么一个视频,这是一个说着说着语调就会升高,好像生气了的样子,的老头。


介绍一个美国老头


看这个标题,一个美国教授讲这个,是不是很意外。当然要听听他说什么。

这个老头就是Richard D.Wolff,一个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频其实是在介绍的他一本书的讲座,回答观众提问的部分。我在B站上找到了更完整的视频 BV11J411A7yq ,感兴趣话你也可以去看看。


他讲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几个概念。至少我的收获,就是两个概念。其实是我们很熟悉的词,几乎都听过,好像懂好像又不是很懂。可以看之前,想想你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第一个概念:剩余


我们在历史书上,可能看过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说法,大概理解就是:钱给少了。

资本家付出的工资,只是供工人再生产,剩余的价值都归资本家了。就是说,工人生产东西得到的报酬,只够吃喝,保持他们继续做这件事的报酬。


那么 Wolff 教授,讲了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社区,或者村庄。有人种菜,有人做面包,有人生产工具,有人捕鱼。每个人都有工作,来获得所得。

但我们知道有一些人,是没办法劳动的。比如年龄太大了,或者太小了,或者生病了。那这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呢?


当然是有家人赡养和邻里帮助,但这里的疑问是,给他们这多的部分是谁生产的?


关键就在于,我们生产的东西,必然是会超过自己当前所需求,也就是说,一定会有剩余。

这个剩余,在任何时代都有。原始社会,你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打下一只鹿,这只鹿,可不止够三个人吃。封建社会也是一样的,种田的粮食也绝对不止够种田的那几个人吃。资本主义社会机器大生产,剩余就更多了。

生产的剩余的人,和分配剩余的人往往不是一个人,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剩余在各个时代怎么分配的学问。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生产大量剩余,而分配这些剩余的是奴隶主,奴隶只是财产。封建社会,农奴生产剩余,被限制在土地上不能流动,封建领主分配剩余给自己建城堡。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生产大量剩余,虽然人身自由,也不再依附于土地随意流动,但一直陷入失业的恐慌之中。


第二概念:市场


这个词我们就更不陌生了,就是交换和买卖。这个东西从古至今都有,到今天成为主流。


正如前面讲的,一部分剩余分配给了老弱病残。在历史上有很多分配的办法,有的按宗教,有的按血缘,有时按习俗。通俗说,村里的长老说怎么分就怎么分,或者大教主祭师说怎么分,家里的父亲说怎么分,还有文化习俗因素等。

但也有一种分配方式,弄块空地,或者大房间。大家把自己剩余的东西,都拿出来,相互换换。我说这个要8毛,你说不不,我只能给5毛。还有人说给3毛。这就这么个地方。

这就是市场,一种分配资源的方式。为什么过去不受欢迎。明显讨价还价这种,谈钱伤感情。会破坏社区的秩序。


今天人们的态度就不一样了,熟悉薛兆丰教授的知道,他说钱是最公平的,谈钱可以让每个人都变得更体面更自由。自由的市场是非常有效而合理的配置资源的手段。


我们学初中历史的时候,提到中国古代社会是长期重农抑商的,这是为什么?


现在看来是治理技术还不够。比如商人的税不好收,到处跑,不如农民守着土地。而且还需要数学水平,知识技术也不够,那时文盲太多。


两个概念的理解说完了。可以看出马克思对世界的解读,是偏向哲学层面的。分析他所处的那个大变革时代,世界变成了什么新样子。君主被打死了,教皇也不是唯一信仰途径了,新的法律约束权力,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民族国家一个个建立。

有许多人说他的思想现在已经过时了。但是 wolff 教授说,马克思是研究资本主义的学说。任何想要研究资本主义世界,也就是现在的世界怎么了,都或多或少会要去看看马克思说了什么。


我想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属性也使得,许多理论至今仍然能够描述我们的生活思想状态。比如劳动价值理论和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


劳动的异化


我看到一个知乎的答案,比较形象。可以参考一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7726264/answer/608965993

简单来说,就是人是热爱劳动的。但你看到这句话,可能想到的是

介绍一个美国老头

如果你这样想,就说明你被异化了。本来你是主人,工作是你的手段。但你现在觉得你被工作驱使了。当然这是很浅显的说法,方便你感受这是什么。


另一点,市场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似乎让我们变得自由时,反而更孤立。每个人都有一片自己小天地,自己的梦想,自己浏览的信息。而渐渐少了一群人的小天地的感觉,一起的分享,一起的喜悦,一起的劳动。

如果你能体会到,我想表述这种孤立。就会明白你在公司,在家人,甚至有爱人。长久的情况,你都能感受这种永恒的孤立。

正如前面 wolff 教授描述的,当时的市场破坏了社区。如今更先进的市场,是否也带走了某种我们原始的脑袋里,期待的某种东西呢。


最后,我想再介绍一个人——翟东升


如果你是“观视频”的观众,对翟东升老师应该不陌生。最近我看了他的新书《货币、权利与人》,很有感触。他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

通俗的说,我们现在学习的许多观点,都是西方现代化的成果,就是他们所思所想。而翟东升老师这本书,就是关于现代的东方文化是怎么想的。


当然这是一本讲货币、汇率、债务的经济学书籍,不感兴趣的,不是这个领域的人看来,会比较枯燥。但我还是强烈建议你读读第一章。电子版现在得到app上有。


我简单介绍一些观点。翟东升老师认为,现代西方的那套制度和理论,目前运行好的地方主要是基督教新教文化圈,但非新教文化圈大多数运行的不太好。

西方的个人主义,和他们的宗教有密切关系,因为基督教最终审判对象是个人,而不是族群,是个人上天堂不是一群人上天堂。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受古典自由主义和欧洲地域性的影响,把经济作为基础,政府和国家当做上层建筑。但实际上,阶级斗争仅仅是西欧的历史传统,在全球是特例。国家政权才是一切的根本。

国家也不是在阶级斗争中产生的,西方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控制另一个阶级的工具。作者认为,国家是同外部力量斗争的时候产生的。

奴隶现象不是原始社会进化后的普遍阶段,而不同时空都有的制度安排,不能称为历史阶段。封建制度,在两千年前的秦朝就结束,贵族只是特例,而不是常态。平等主义,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特征。

国家和政府的消亡受欧洲无政府主义影响。国家和人民的关系之间是共生而不是压迫。


更多的观点,你可以去读读原著。

这给我的启示是,所有的理论都是关于世界的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他反映世界的某个一个面,但不都是完整的。不论你用什么来理解你现在的生活,看看你处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