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

十九、 无限风光在险峰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朱庾少一人。”

逃荒到新疆已经四年多了,从家乡父母的来信中得知,灾荒已经过去,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大概根本的原因还是我过了上学的年龄还无法正常上学,加上祖母思乡心切,祖父决定我们一部分先回关内。

一九六四年的初夏,大概是五月份吧,奶奶、三叔和我搭姑父联系好和静县到玉门拉油的便车,踏上了返回老家民勤的归途,祖父和二老子及二妈仍然留在新疆,其中的原因我现在也不清楚。

和静县在南疆。天山山脉,横空出世,绵延数千里,山势巍峨,终年积雪,它将广袤的新疆大地拦腰斩为两半:南疆和北疆。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在北疆。 那时候南疆还没有通铁路, 从我们生活的南疆和静到乌鲁木齐,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由和硕县到托克逊县绕到再到乌鲁木齐的公路(现在通了铁路),另一条要想走截路就从巴伦台经后峡翻越天山到乌鲁木齐,比乌鲁木齐-托克逊县-和硕县到和静县近300公里。我们乘坐一辆老式解放牌卡车,车箱里就我们三个人,操近路便道经和静、过巴伦台、越冰达板、翻过后峡天山。

无限风光在险峰


无限风光在险峰


据有关资料乌鲁木齐至巴伦台道路于1953年由驻疆部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建设,历时六年于1958年建成通车,路面为土路,规定时速不超过30公里。这条由驻疆部队官兵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工共同修建的路,不仅仅是血性男子汉的功劳,更有许多支边支疆女青年的无私奉献。

五十年代修的八伦台至乌鲁木齐的便道,大部分的路都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穿过,很多地段都是“猿猴欲度愁攀援”的飞绝险境。险峻的天山公路蜿蜒曲折,沿途风光美不胜收。

记忆的思绪把我拉回到五十多年前情景:天麻麻亮的时候从乌拉斯台农场五队出发,经和静县向东北方向行进,那年十岁了,不知道是回老家的兴奋还是好奇心,一直抓住铁栏杆站在车厢最前面欣赏一路的风景。向天山方向放眼望去,橘红色的朝霞染红了天边,巍巍天山在橘红色朝霞的映衬下,呈黛蓝色像剪纸图案一样贴在天地之间,色彩简洁明快,明暗分明强烈!大气雄浑,壮美之极!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金黄色的光芒射向苍茫大地,一时间,远处的山渐渐变得层层叠叠,明明暗暗,连绵起伏,雄伟壮观。一路都是起起伏伏的丘陵大阪路,疙疙瘩瘩,坑坑洼洼,汽车也就蹦蹦跳跳、摇摇晃晃的向前奔腾,有时候感觉一不留神会被颠簸出车外。

无限风光在险峰


汽车过了巴伦台在天山南坡,便看到了大片的牛群在山坡上吃草。此时日上三竿的时候,太阳长长的金辉瞄在山坡上,使牛身上镀上了一层朝阳的金黄,欲加使山坡生动如画。时序五月,在天山之坡见到这番景色,着实让人惊喜。要是晚一些时间路过这里,这天山山坡肯定是红、黄、紫、蓝,绿草茵茵,百花齐放,景色更美。缓坡处,也是天山高山牧场,如果在夏季,便是牛羊成群,那又是另一翻景象。……

就要翻越天山,汽车前后轮胎上都绑上了防滑链条,从天山的南坡上山一直是盘山路,向上拐弯的时候坡度很陡汽车头朝上哼哼唧唧的仰天“长啸”,如蜗牛般向前挪动,我和三叔一直站在车厢前面,前看看,后看看,左看看,右看看,远看看,近看看,周围都是皑皑雪山冰川和悬崖绝壁,四周峰峦叠嶂,沟壑纵横。有诗云:

“天山有雪常不开 ,

千峰万岭雪崔嵬。

叠嶂摩空玉宇寒

人随飞鸟入云端。”

越往上空气越稀薄,奶奶气管不好,躺在车厢的中间,说不出话来,用手示意我们坐下,好奇心唆使下那里能听进去奶奶的话!就是不肯蹲下。盘山路都是在山崖上劈出来的,有的地段是悬崖绝壁上开凿出的,仰起头一看便会毛骨悚然,硕大无比、七棱八瓣的石头悬愣愣吊在头上空,好像就要掉下来。另一面则是万丈深渊。我和三老子扶住栏杆站在车箱前面,感到心惊肉跳,不敢临下而望。往上看,山高入云端,路远似天边。有坡度的地方怪石嶙峋,巨大的怪石就像怪兽一样伸着脑袋俯视你,随时有冲下来吞噬你的危险。

当时的天山公路是典型的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路面狭窄石子土路。窄处仅能行一车。随着车子的不断攀高,身后的道路已如飘带一般飘在半山腰,在太阳蒸腾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越往上行空气越稀薄,祖母上了年纪,躺在车箱的中间说不出话来,时不时用手示意我们坐下,我们不理会祖母的指示,尽情的饱览天山的壮丽惊险的景色:常年积雪的冰达坂、碧空、翠柏、山峦、溪涧。慑人的冰雪风景与自然风光,构成了一条风景雄奇险峻的独特山路。路侧山上有冰廊、冰斗、冰柱、冰舌、冰瀑布,随着太阳的升高,山上部分融化的雪水形成了很多冰挂,在阳光下晶莹透亮,冰挂上有的哗哗啦啦,有的滴滴答答,流下来的水,进入了靠山体的排水沟,有的地方漫在路面上,更加增添了汽车行进的危险,也越使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无限风光在险峰


越往上走与山下的落差越来越大,据有关资料山顶与山下有700多米的落差。 汽车攀上山顶,便豁然开朗。回头往下看,山如宝塔,层层落落,重重叠叠。路如飘带,弯弯曲曲,缠缠绕绕,蜿蜒曲折,轻纱漫舞的飘向远方……

山顶海拔4280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目天山巅, 手可摘星辰。 长年不化的积雪,白皑皑的盖在顶峰。眺望周围,千山万壑尽收眼底,无限风光在险峰,远处看,雪山冰川,一望无际;雾岚云海,云卷云舒。正如诗云:

无限风光在险峰


“腌霭寒氛万里凝,

阑干阴崖千丈 冰 ”

置身山顶,人是多么的渺小,俯瞰自然人却又是多么的伟大,他能成为大山之巅峰。这伟大,就是天山上的开路先锋的筑路人,就是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的壮志凌云,愚公移山的豪迈气慨,它与天山的雄奇壮丽可同日而语。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翻过天山顶峰,汽车顺着盘山山路下山了,上山时汽车行走缓慢,坐在车箱里相对稳当。而下山时就不同了,车的重心向下,两个人都两只手抓住车厢,像荡秋千一样晃来晃去,我和三老子都不敢站起来了,蹲下用手紧紧抓住车前面的栏杆,心收得紧紧的听着汽车哗哗啦啦的向山下开行,天黑黑的时候到一个叫后峡的地方据说已经翻过天山了,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老天保佑人车安全翻过天堑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记得汽车从早晨太阳出来不高开始上山,到山顶已是太阳正南,下了山已是天昏地暗。翻越它费时不少,从天亮上山到天黑了下山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我们随车一同住宿在后峡,第二天出发到了乌鲁木齐。(要知究竟,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