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在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寵兒》獲得最佳女主角,《寵兒》的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就是本片的導演。

“他的作品,以極端和奇異的方式闡述著他對於現代文明、人生境遇等多個方面的看法,試圖運用電影語言、編劇等元素構建與世隔絕的"環境"”。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影片開始是一位在雨天行駛的婦女,停車朝路邊的驢子連開三槍,驢應聲倒地,是什麼深仇大恨一隻動物也不放過?

《龍蝦》設定的社會,禁止單身,無論何種形式的單身者都會被集中送入一家酒店,在45天的時間內,他們要從中找到伴侶,否則,就會變成動物。

關於婚姻

主流社會的規定是單身有罪,一個人走在街上都會被盤查。酒店其實就是監獄,經營酒店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單身者改過自新(尋找伴侶)的機會,能重返人類社會,頑固不化的,就是轉變成動物任人宰割的下場。

酒店經理煞費苦心,白天的活動是獵捕反叛者(獨身者),晚上的活動是聯誼會,情歌對唱,甜蜜滿滿,情景小品劇,告知與會者二人世界才安全可靠。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溫情的教誨下是讓你抓緊餘下時間,配對的原則是:有共同點,可以是瘸腿,可以是吃黃油餅乾,甚至可以是流鼻血。

為了不被變成動物,有的人絕望了,跳樓自殺,有的人屈服了,比如撞傷自己流出鼻血偽造共同點,終於配對成功。

這不得不讓人覺得是對現實的譏諷,到了適婚年齡,你就得結婚,沒人會在意你的感受,因為你成了世界的異類。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主流意識容不下你,工作生活都因為你的身份而給你貼上標籤,步步難行,你自己也慌得不得了,想盡辦法也要被世俗接納。

什麼是真實感受?沒有人在意,家庭關係是最好的掩體,即使只有虛偽的空殼,也要擠進去。

關於獨身

既無法去獵捕更多的單身者以延長自己的時間,也實在無法接受去和談不來的人相處,還有一條路,就是逃跑。

男主終於逃出了酒店,來到了叢林,他碰到了獨身者們,這又是另一個極端的群體。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這裡的規定是:保持單身,任何有關親密的行為都是絕對不允許的,違者將遭受殘酷的懲罰。

在某種程度上,獨身者領袖和酒店經理並無二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她的目標就是揭露那些虛假的“愛情”,她用手槍威脅酒店經理夫婦,讓他們自相殘殺。男主則去流鼻血情侶所在的遊艇,揭穿流鼻血男士的騙局。

這樣做的目的不過是以此來昭告,共同點(愛情)不過是謊言。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既然是謊言,那單身就是真理,既是真理,就追隨擁護,這就是領袖訂立獨身者法則的指導思想。

但是這樣真能對伴侶制度產生動搖嗎?顯然不能,人們的婚姻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真相併不那麼重要,可能早已心知肚明。

關於愛情

電影前部分嘲諷了婚姻的虛偽,後部分也沒有去讚揚獨身主義。導演說他在本片中首要表現的主題就是愛:真愛是否存在,人們又該如何找到真愛。他的矛頭是指向了社會規則和單調人類的體制。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在一定要婚姻的時候,沒有碰到愛情,在決意獨身的情況下,卻又遇到了愛情。通過男女主的故事,原來,愛情是無法強求,無法控制,也無法束縛的。

酒店和叢林任何一種體制下,都忽視了人的感受,通過種種表象去維持秩序,唯獨忘記人性本身。但是,導演也並未實現他心中的理想國,男女主依然是體制下的產物。

電影《龍蝦》:單身就要變動物,想好了要變成什麼動物嗎?

男主為他的愛情找到了一個共同點:近視,他認為這是他們可以相愛的充足理由。當女主瞎了後,他也動搖了,他試圖尋找另外的共同點,但沒有找到,他只有去製造共同點,把自己戳瞎。

共同點,這和酒店有區別嗎,身體已脫離了控制,思想還是遵循著那一套。愛情,仍是存在於規則下,這並非導演的初衷。

也可以把共同點的隱喻延伸為共同語言,共同目標,共同理想,一方和另一方腳步不合拍,愛情遲早就會消失。那麼,為了愛情,男主真要去戳瞎自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