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兩大運河,節約40%的運輸成本,這就是未來的北極航線

隨著北極地區冰雪的不斷融化,北極航線日益受到重視。9月17日,從芬蘭赫爾辛基起航,歷經30天北極之旅的中遠海運特運“天禧輪”抵達青島港。此外,俄羅斯北極LNG項目也經過北極航道進入我國。北冰洋是聯繫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便捷通道,北極航線一旦開通必將更加有效地連通歐洲、北美、東亞三大經濟區,促進世界經濟格局的重新調整。

與傳統航線相比,北極航線將大大縮減航程,降低航運成本。北極航線按照覆蓋地理區域的不同,可以分為東北航道、西北航道、北方海航道、極點航線和北極橋航線

1、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

目前國際社會關於東北航道的定義和起點、終點尚無統一定論,不過公認它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主要是指西起北海、穿過俄羅斯北極沿岸、繞過白令海峽到達中國或日本港口的海上航線。

目前,北冰洋已開闢有從摩爾曼斯克經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白令海峽至俄羅斯遠東港口的季節性海上航線,以及從摩爾曼斯克直達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冰島的雷克雅未克和英國的倫敦等歐洲航線。

2、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

西北航道指的是東起加拿大北部巴芬島經戴維斯海峽和巴芬灣,向西穿過加拿大北部海域,到達美國阿拉斯加北面波弗特海,連接太平洋的一條航道。

加拿大北極群島水域島嶼眾多,在210萬平方公里的水域中分佈著大約36000個島嶼,是西北航道中對於船舶航行而言最為困難的一段航線。在對西北航道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7條路線,具體如下。

路線1:蘭開斯特海峽—巴羅海峽—梅爾維爾子爵海峽—威爾士王子海峽—阿蒙森灣—波弗特海。

路線2:蘭開斯特海峽—巴羅海峽—梅爾維爾子爵海峽—麥克盧爾海峽—波弗特海。

路線3:蘭開斯特海峽—巴羅海峽—皮爾海峽—富蘭克林海峽—拉森海峽—維多利亞海峽—毛德皇后灣—德阿瑟海峽—科瑞內西灣—多芬聯合海峽—阿蒙森灣—波弗特海。

路線3A:蘭開斯特海峽—巴羅海峽—皮爾海峽—富蘭克林海峽—拉森海峽—詹姆斯羅斯海峽—聖洛克灣—雷海峽—拉斯穆森灣—辛普森海峽—毛德皇后灣—德阿瑟海峽—科瑞內西灣—多芬聯合海峽—阿蒙森灣—波弗特海。

路線4:蘭開斯特海峽—巴羅海峽—利金特王子灣—拜洛特海峽—富蘭克林海峽—拉森海峽—維多利亞海峽—毛德皇后灣—德阿瑟海峽—科瑞內西灣—多芬聯合海峽—阿蒙森灣—波弗特海。

路線5:哈得遜海峽—福克斯海峽—福克斯灣—弗瑞赫克拉海峽—布希亞灣—拜洛特海峽—詹姆斯羅斯海峽—聖洛克灣—雷海峽—拉斯穆森灣—辛普森海峽—毛德皇后灣—德阿瑟海峽—科瑞內西灣—多芬聯合海峽—阿蒙森灣—波弗特海。

路線5A:哈得遜海峽—福克斯海峽—福克斯灣—弗瑞赫克拉海峽—布希亞灣—利金特王子灣—巴羅海峽—梅爾維爾子爵海峽—威爾士王子海峽/麥克盧爾海峽—阿蒙森灣—波弗特海。

上述7條路線的總體走向基本相同,只是前人在探索西北航道時由於受當時特定條件的限制而使得他們在加拿大北部群島地區時採取的航線有所不同。

1969年8月24日,經過船殼加厚的15.1萬載重噸的美國“曼哈頓”號油船試航西北航道,從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切斯特港起航,9月2日抵達巴芬島,在西北航道中航行1000餘公里,於同年9月14日抵達阿拉斯加州的巴羅角,同年11月12日回到紐約,完成往返航行,宣告了西北航道的商業價值。

相比東北航道,西北通道的冰情要嚴重些,目前普通商船尚無法航行。

替代兩大運河,節約40%的運輸成本,這就是未來的北極航線

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

3、北方海航道(Northern Sea Route)

“北方海航道”這一稱呼來自於蘇聯,1989年出版的《蘇聯百科辭典》將北方海航道定義為:“蘇聯在北極的海運航道,它位於北冰洋,連接蘇聯歐洲和遠東港口。西起喀拉海峽,東到普羅維傑尼亞灣,長約5600km。”實際上,由於在俄羅斯北部沿岸選取航線的不同,整個航道的航程也隨之變化。若沿群島北側的高緯度航線航行,則航程約為2200海里,若沿海岸航行則航程為2900海里。

1991年實施的《北方海航道航路航行規章》第1.2款對北方海航道作出的官方定義為:“位於蘇聯內海、領海(領水)或者毗連蘇聯北方沿海的專屬經濟區內的海運線,包括適宜船舶航行的冰區水域。其最西端是新地島海峽的西部入口和沿子午線北行繞過新地島北端的熱拉尼亞角,東到白令海峽的北緯66°、東經168°55' 37〃”處。”此處即普羅維傑尼亞灣。

由上述定義可以看出,北方海航道並非一條明確的航線,而是屬於一個區域的概念,特別是具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經度跨度,而在緯度跨度上卻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北方海航道在經過1933—1934年的試運行後,於1935年正式投入商業營運,隨後在蘇聯時期作為其國內航線得到了高度的開發,特別是北方海航道西部自1978-1979年冬季以來常年保持通航。不過自1987年以來,高昂的破冰服務費等原因使北方海航海上運輸幾近停滯。

替代兩大運河,節約40%的運輸成本,這就是未來的北極航線

北方海航道


4、極點航線(Polar Passage)

極點航線為從白令海峽出發,經過北冰洋中央區域直接進入挪威海或格陵蘭海,從白令海峽至弗拉姆海峽的航程約為2100海里的航線。顯然極點航線是連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最短航線。但是,由於北冰洋中央海域常年被厚厚的冰蓋所覆蓋,短期內難以融化,無法供船舶通行,除非有強大動力的破冰船護航。

5、北極橋航線(Arctic Bridge)

北極橋航線為連接北美和北歐大陸的航線,該航線可以大大縮短北美中西部和歐洲間的貨物運輸距離,避開太平洋中低緯度地區擁擠港口的瓶頸。

替代兩大運河,節約40%的運輸成本,這就是未來的北極航線

北極橋航線

北極橋航線最初由加拿大的曼尼托巴省政府提出,在加拿大哈德遜灣的丘吉爾港和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之間建立直通航線,總航程約3763海里,希望依託丘吉爾港作為中部地區商品集散中心的優勢,大力發展與摩爾曼斯克間的海上航線,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的貿易和物流發展。俄羅斯方面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基於此,2002年,加拿大的馬尼托巴湖省與俄羅斯的摩爾曼斯克簽署意向書,在丘吉爾港和摩爾曼斯克之間建立海上航線。

2007年10月17日,俄羅斯商船Kapitan Sviridov號抵達加拿大北方丘吉爾港,標誌著北極橋航線的成功開通。

目前丘吉爾港口在每年的7月到11月期間可以供船舶航行,摩爾曼斯克則是北冰洋少有的不凍港。目前,北極橋航線已經被加拿大納入為開發北極地區而設立的北極通道政策,必將進一步推動該航線的發展。

目前全球對北極航線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東北航道、北方海航道和西北航道。其中北方海航道無論蘇聯時期還是俄羅斯時期,均將其視為“國內航線”,因此,

對國際航道而言,最具價值的是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一旦這兩條北極航線常年開通.將成為聯繫東北亞和西歐,聯繫北美洲東西海岸的最短航線,可以節約大約40%的海上運輸成本。與巴拿馬運河航線相比,走西北航道能使北美西海岸與亞洲之間的航程縮短6500公里,屆時北極航道可能成為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替代選擇。而且北極航線的開通將形成一個囊括俄羅斯、北美、歐洲、東亞的環北極經濟圈,這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