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如果有機會回到結婚前夜,能對那時的自己說一句話,你會說什麼?我會說:“如果你想要幸福婚姻,一定要讀讀楊絳的《我們仨》”

翻開這本書是因為想通過文字的形式來記錄女兒的成長,原本是想學習育兒的經驗,卻沒想到收穫了經營婚姻家庭的寶典。

不離婚了|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作者用第一人稱的口吻,回憶了平凡而又溫馨的一家三口,在動盪和物質匱乏的年代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生活點滴。

全書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非常簡短,寫楊絳夫婦年老時的心理狀態;第二部分篇幅中等,寫作者女兒錢瑗和愛人錢鍾書相繼去世的死別;第三部分篇幅最長,記錄和回憶了作者一家三口從留學英國,到晚年定居三里河的點滴。

不離婚了|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是我最喜歡,也是最能反應作者一家為人處世和持家的相處之道:“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個我一同承擔,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所以我們仨是不尋常的遇合。”

在閱讀此書時,常常跟著書中夫妻二人相處的情節想到自己的婚姻。這本書首次出版在2003年,我2006年結婚,如果能在結婚之前閱讀此書,我想我的婚姻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傷痕累累。

不離婚了|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剛結婚到英國留學的時候,楊絳夫婦二人在一個提供伙食的房東家住,日子久了房東提供的伙食變差,楊絳先生食量小,通常剩下一部分給錢鍾書先生吃。到後來換了住處,他們才開始學著做飯。

這讓我想起剛結婚那年,跟隨愛人在上海工作。愛人單位的工作餐質量很高,週三的時候會有大蝦。因為那時還不會做飯,所以愛人經常會從公司打包回來給我吃。每次有蝦的時候,愛人都會把他的那一份留給我吃。我去過他們單位吃飯,知道飯菜的份量。愛人說,我喜歡吃蝦就多吃一點。也許那時是真的喜歡吃蝦,可是後來一直在廣州,這些海鮮類的東西也不覺得稀奇了。

其實我會蛋白質過敏,吃多蝦臉上皮膚會泛紅脫皮過敏,但至今我還是非常喜歡吃蝦。我想我喜歡的並不是蝦本身,而是那個夏天愛人通過蝦對我表達的愛。

不離婚了|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可是後來有太多的柴米油鹽和生活瑣事,讓我們忘記當初的美好。我們有不同的意見,都固執己見,不退讓、不寬容。漸漸的我們的爭吵越來越多,語言越來越過分,說了很多傷害對方的話,也時常因為小事大大出手。

在書中,楊絳先生也提到,她和錢鍾書先生因為一個法語的發音問題吵過架。他們對吵架的處理方式大致如此:“我們講定,以後可以各持異議,不必求同……遇事兩人一商量,就決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們沒有爭吵的必要……”

現在讀到這段話,悔不當初。愛人其實比我聰明有智慧,我總是自以為是的堅持己見,讓爭吵不斷升級。在身邊的朋友都合力把自己的小家園越建越好的時候,我們卻忙於爭吵。

不離婚了|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讓我下定決心去改善夫妻關係的,是書中錢鍾書在醫院的最後一段時間,夫妻二人的相互不捨。書中這樣寫到:“我曾做過一個夢,怪他一聲不響地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一個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這我願意。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遠,愈怕從此不見。”

我將此段讀給愛人聽,讀著讀著,我們都哭了。那晚我們真誠的向彼此道了歉,並約定以後遇事兩人一定要心平氣和的好好商量。

不離婚了|楊絳的《我們仨》告訴你,怎樣的婚姻觀,能幸福一生

讀這本書,就像聽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平和的講著過去的故事。在那樣動盪的年代,他們一家三口雖然聚少離多,但是卻又像書中一開始所說與世無爭,相伴相助。而這正是我們現在所缺少的。

無論你是即將步入婚姻殿堂的少男少女,還是和我一樣經歷了數年身心疲憊婚姻的朋友,或者是追求更美好婚姻,都推薦你去看看這本《我們仨》,你一定能收穫經營婚姻的智慧。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