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武漢市第一醫院:探尋中西醫結合理想狀態

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湖北省武漢市第一醫院在確保中醫藥全面參與診療的同時,不斷總結、反思,力爭在急危重症治療中更好地發揮中醫藥作用

作為湖北省武漢市“新冠肺炎重症定點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積極發揮中醫藥優勢,實現了中醫藥救治全覆蓋。所有在院住院治療的患者100%使用了中(成)藥,全院三十一個病區100%實現中醫專家查房。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發、突發傳染病,如何確保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中西醫結合醫院應當如何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中西醫協同能力?應當建設怎樣的機制,使中醫藥能夠在危急重症治療中繼續發揮作用?中國中醫藥報記者專訪武漢市第一醫院醫務處副主任柯於鶴,解讀武漢市第一醫院的經驗與反思。

—— 回顧 ——

中醫藥早干預、全覆蓋,四級查房是重點

武漢市第一醫院是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有國家級、省市級中醫重點專科,醫院設有臨床、醫技科室49個,其中各級各類重點專學科38個。擁有皮膚科、脾胃病科2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形成了醫、藥、護、技齊頭並進,中、西並重的重點專學科群。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該院中醫藥在各類疾病的參與率平均90%左右,涉及內外婦兒各科疾病,主要使用中藥、針灸、敷貼、足浴、中藥霧化等方法診療。以該院中醫藥優勢科室皮膚科為例,在診療時中醫藥參與率95%以上,不管是中醫單兵作戰還是中西醫聯合作戰均取得滿意療效,尤其對一些西藥沒有很好療效的少見皮膚病,中醫藥優勢明顯。但該院中醫藥參與救治重症比例不算高,約佔50%,主要運用中藥注射劑、灌腸劑等方法。

面對新發突發傳染病、急危重症疾病,該院在中醫藥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中醫藥不僅要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急危重症疾病的診療,而且要發揮主導作用,通過多學科協同機制,保證中西醫結合診療,同時組織醫院的中醫骨幹成立急重症中醫專家組,及時參與到急危重症治療中。“我們的原則是哪種辦法好就及時使用哪種,同時優先使用中醫藥。”柯於鶴說。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該院在治療機制和人員配備上確保了中醫藥第一時間參與。同時發揮中醫藥優勢,對有臨床症狀的患者全部辨證施治,中藥房時刻待命,保證中藥的及時供應,確保每一個患者都能及時使用中醫藥治療。

1月11日,該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三病區收治相關患者,同時啟動中醫藥治療工作。中醫部副主任張念兼任三病區副主任,首批管床醫師也有3位中醫師,中醫藥參與每一位住院患者診療,中醫專家參與急診和發熱門診會診。中醫藥早期干預治療也在同時進行,門、急診提供免費中藥湯劑供患者服用。

1月16日該院成立了中醫治療組,由分管院長牽頭,從全院200多名中醫師中擇優成立專家工作組,保證在院的新冠肺炎患者全部使用中醫藥。

《中國中醫藥報》武漢市第一醫院:探尋中西醫結合理想狀態

武漢市第一醫院ICU聯合呼吸內科專家查房

2月21日,該院會同前來支援的國家醫療隊中的中醫醫師成立聯合中醫專家組,中醫專家擴充至38人。為每支醫療隊配置2~3名資深中醫專家查房,併成立了9名中青年中醫骨幹組成危重症會診小組。

四級查房制度是此次診療中的一個重要經驗。醫院自上而下有院士巡查、國家專家巡查、重症會診、日常中醫查房四級查房機制。同時微信群線上及時組織中醫專家參與查房和病例討論,不斷提高診療水平,保證所有重症患者及時得到專家的指導。

在新冠肺炎救治中,武漢市第一醫院全要素參與、全病區覆蓋、全病程使用中醫藥,住院患者100%使用中藥,中藥湯劑使用率達95%以上。

—— 總結 ——

有效機制保障中醫藥參與急危重症救治

總結抗“疫”過程,武漢市第一醫院領導班子意識到,中醫藥人能夠參與、敢於參與、願意參與新發、突發傳染病和急危重症救治,需要相應的機制保障。

首先是行政機制。該院成立新冠肺炎指揮部,及時傳達上級指示精神,通過文件方式固化醫院決策,保障中醫藥使用的行政支持。

其二是組織保障。該院領導高度重視,醫院成立以分管院長為組長的中醫專家組,組建中醫高水平人員專家庫,抽調武漢市中醫大師、中醫名師、中青年名醫,全院中醫骨幹等精兵強將參與。

其三是職責保障。明確各級職責,責任分工到各醫療隊,保障中醫藥順利實施。

最後是中西醫結合協同診療機制,其中以中西醫協同查房會診制度為主。中西醫專家根據患者病情及個體情況商定合理的中西醫診療方法。在治療過程中,中醫團隊通過微信群積極進行溝通,分享治療體會,進行病案討論,所有重症患者必須邀請國家醫療隊中醫藥專家會診。

大膽啟用中青年骨幹中醫醫師,支持他們參與中醫查房工作,是該院中醫藥工作能夠全面鋪開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批在臨床中得到淬鍊和成長的中青年醫師一定會在以後的中西醫結合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柯於鶴說。

疫情發生以來,全院醫護人員隨時待命,隨叫隨到,全院一盤棋,共同抗疫。

—— 反思 ——

急危重症處置能力需提升

在此次疫情中,中醫藥積極參與治療,體現了中醫藥治療危急重症的能力和優勢。柯於鶴表示,此次戰“疫”,醫院暴露出的問題是對急症的處置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中醫內涵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希望全國兄弟單位加強中醫合作交流,成立院士、國醫大師工作室等。

“發展中醫需要全國一盤棋。”柯於鶴說,在研究領域,希望有更多的投入支持中醫藥診療技術研究,以更好地發掘中醫藥優勢。

對武漢市第一醫院的中醫發展,柯於鶴認為,需要建立一個長久機制,進一步完善細則,營造良好的中醫藥發展氛圍,既要接天線,也要接地氣。首先要充分發揮中醫參與應急醫療方案的決策作用。應建立中西醫統一領導、互學互鑑、協助配合、協調一致的運行機制,明確有一定比例的中醫藥專家全程參與救治方案研究。

第二要健全中西醫協同發展的基本保障制度。良好的制度是促進中西醫應急醫療體系並重發展的基礎。在應急救治中,要建立中西醫結合會診巡診制度,統籌調配足夠的中醫資源,加強中藥配備等保障,滿足中西醫結合醫療救治需求。

第三要完善中西醫結合的科研創新投入機制。要在重大科技專項研究中設立中醫藥科技研發專項、中醫關鍵技術裝備重大專項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中西醫結合參與防治重大、難治、罕見疾病和新發突發傳染病等臨床研究,加快中藥新藥創制研究。

“通過這次疫情的考驗,包括西醫在內的醫務人員也已經認識到中醫藥的重要作用。”柯於鶴說,該院將組織參加抗疫的所有中醫藥人員總結經驗、提出建議,在全院形成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

—— 展望 ——

以臨床療效為核心打造中醫品牌

對於該院中醫藥未來的發展,柯於鶴表示,希望能打造中醫特色的優勢學科、專科,切實解決好療效問題,尤其是急重症的治療應該打造自己的特色。臨床各科根據自身特色形成一批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為主的優勢病種。他表示,目前該院神經內科、皮膚科、腎病內科、消化內科中醫藥發展不錯。應該以此為突破口繼續發力,打造中醫自己的品牌。

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但中醫在輕症時就可以很好介入,改善症狀,減少輕症向重症的轉化等,這給了該院很多啟發。柯於鶴說,目前西醫沒有辦法治療的疾病和純西醫治療效果不好的疾病,如皮膚病、部分腫瘤以及一些慢性病、亞健康狀態等,中醫藥治療可以提供更好的解決路徑,應當及時總結經驗,繼續挖掘中醫藥的潛力。通過專家共識、臨床路徑、診療指南等各種形式,將這些途徑和措施固定下來。

“作為一家中西醫結合醫院,中西醫協同治療疾病是我們的職責。”柯於鶴介紹,中西醫結合機制有理論上的結合、方法學上的結合、臨床治療上的結合等等。理論上主要體現在中西醫理論的互相解釋、互相理解;方法學上主要是充分利用現代統計學、物理學等方法研究中醫,使中醫的望聞問切能夠得到現代化通俗易懂的解釋。

柯於鶴表示,中西醫結合的理想狀態是互相能夠理解對方的語言,並在臨床中發揮各自長處。對武漢市第一醫院來說,理想狀態是多學科協作全程有中醫參與,參與者對疾病的發展和過程有全面的掌握,在各個節點上,使用有利於疾病的治療方案,可以達到療程縮短,療效增加,病人康復的目的。今後該院將繼續注重中醫繼承、創新、發展,做好中醫教學、科普、研究等工作,讓中醫好懂、好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