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贛榆班莊抗日山你不知道的祕密之十八勇士「二」

十八勇士用血肉之軀換來濱海首勝

1940年底,參加過平型關大捷的八路軍115師東進。羅榮桓政委決定在當時還屬於山東的濱海地區開展敵後抗日,打破敵人的海上封鎖,打通與華中、膠東的聯繫。

當時日寇正在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在青口、大沙河等10多處安設據點。青口是日偽縣政府駐地,藏著最核心的戰略物資。115師決定由教導二旅、山東縱隊二旅以及贛榆地方部隊突襲,主攻青口及青口南北的據點。

3月19日晚戰鬥打響,八路軍經過6天惡戰拔除敵偽十餘個據點,隨後攻入青口鎮。這是八路軍進濱海打的第一個大勝仗,為建立根據地劈山開路。

按照原計劃,3月26日黎明前,主力部隊撤離青口陣地並搶運敵軍物資時,由七班長原飛友帶領士兵負責掩護。主力撤退了,但他們卻被敵軍包圍,總共18人。為了節約子彈,他們決定敵人近到30米才開槍。血戰一夜一天,擊斃了50餘個日偽軍,我方也只剩下8名戰士。彈盡糧絕,他們毀掉槍支藏身農戶家,但還是被漢奸搜出。為了逼供,日寇牽來一群惡狗,撲向8名戰士。帶釘的皮鞋、鐵棍、竹槓輪番毒打,有的戰士頭骨被打碎。

第7天,日寇把他們押到另一個地方,4人一組綁到院子裡的大木樁上。戰士孟兆閣掙扎扭動兩手,擠破了肉竟掙脫了。爭分奪秒,另外3名戰士的繩子也被解開了。正想解救另外4人,窗外已經有了響聲。孟兆閣4人分頭跑,後來兩名戰士失蹤,另一位戰士爬了幾十裡被救起,但送到醫院第二天就不幸去世。

只有孟兆閣活了下來,但3年後他在石溝崖戰役中還是犧牲了。

海上遭敵突襲,痛失5位團以上將領

第三坡段上是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冢前立有三聯碑,兩邊分別是陳毅與陳士榘題寫的“浩氣長存”、“英靈千秋”。

連雲港贛榆班莊抗日山你不知道的秘密之十八勇士「二」

暮色下的小沙東海長紀念雕塑

1943年3月,為準備全國大反攻,中共中央抽掉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旅長田守堯等51名幹部及戰士組隊赴延安學習。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他們決定乘船從海上繞過日軍封鎖區,取道山東去延安。3月16日下午,他們著便服,帶著手槍和手榴彈登上大木船,船上還有船老大和20多個水手。

當晚,木船喬扮成商船趁夜色起航,在敵偽控制的黃海海面行駛。次日凌晨,他們到了秦皇島附近,突然聽到嗡嗡的響聲,藉著濛濛天色,看到海面上有小黑點在動,是敵人的巡邏艇。船上70餘人緊急進入戰鬥準備。巡邏艇靠近後,一個日軍小隊長帶著翻譯跳上船,欲檢查船艙。

“打!”參謀長彭雄一聲令下,敵艦趕緊逃到400米外地方,用機槍瘋狂掃射木船,我方十餘人負傷倒下。敵方12人有8人喪命。剩下的敵寇逃跑後,又有3艘敵艇追來。彭雄胸口中了3顆子彈昏迷,田守堯也不幸犧牲。

隨後,木船決定靠岸,聞訊趕來增援的戰士打退敵艦。彭雄最終因失血過多犧牲,年僅29歲。船上51人共犧牲16人,其中5位是團以上將領。

60斤彈殼鑄像,贛榆曾改名“竹庭縣”

十八勇士犧牲時,就是時任115師二旅政委的符竹庭奔走呼喊,選定此山建紀念塔。

1943年7月,安葬小沙東海戰烈士時,符竹庭說,如果自己犧牲了也葬在這裡。4個月後,他也不幸犧牲。在他的悼念大會上,濱海軍區首次確定此山稱為“抗日山”。符竹庭的墓在第五坡段,是座六角石墓。墓的正面鑲嵌符竹庭的彩色銅像。講解員介紹,這尊銅像是熔鍊了30多公斤的子彈殼而鑄成。

1943年,抗日戰爭進入了艱苦的相持階段。11月,日軍秘密組織濱海區掃蕩。時任濱海軍區政委兼黨委書記的符竹庭和區司令員陳士榘決定運用“翻邊戰術”,提前攻打日軍盤踞的戰略要地贛榆縣城。

11月19日深夜,符陳二人率濱海區主力及敵方部隊6000餘人埋伏在城外等待內線開城門——符竹庭很善於做政治工作,早已從敵軍內部嚴密組織起內應。

突襲讓敵人措手不及,迅速俘獲了一營一連一個偽警察局。在炮火、裡應外合和政治攻勢下,俘獲日偽軍從伙伕到旅長2000餘人。獲知敵人密謀反撲,符竹庭想火速通知大部隊,結果出意外不幸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

連雲港贛榆班莊抗日山你不知道的秘密之十八勇士「二」

符竹庭將軍

符竹庭是江西廣昌縣人,15歲參加革命。除了會打仗,也非常善於做思想工作,時常深入夥房,為了一個後進士兵,可以連續3天前去談話。他還是敵後生產的強手,為了解決部隊的生存,符竹庭動員士兵生產自救。他到灘塗、山坡、田頭各處察看,不僅開荒種地還養豬、曬鹽、辦作坊。建起來的鹽場、油廠、被服廠,不僅解決了軍需,還換購回軍隊急需的鋼材、藥品。他也因此被羅榮桓稱為“軍政兼優”的幹部。為了紀念這位英傑,1945年到1950年贛榆縣改名為竹庭縣。

連雲港贛榆班莊抗日山你不知道的秘密之十八勇士「二」

經過70餘年的滄桑風雨,後人依然能從抗日山上屹立的碑塔中讀到中國的抗戰史。而此後每年,無數江蘇、山東從戰火走來的老戰士或者和平年代的青年人都會來此探尋憑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